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不如去闖
  • 李柘遠
  • 7235字
  • 2023-01-18 15:11:00

不會“撞衫”的申請文書

與其墨守成規,不如大膽創新。突破有時讓人更接近成功。

8月初,我正式進入暫別學校的請假模式。距離11月1日耶魯“提前批”申請截止日只有九十天了。我稱這段時間為“耶魯之路”,向迎考SAT、準備全套申請材料兩大方面同時開戰。

擊敗 SAT

SAT I涵蓋閱讀、語法和寫作[1],是用英文考“語文”,難度比SAT Ⅱ分科考試高得多。我的習慣是先苦后甜、首先征服最難翻越的高山,在SAT考試時間安排上也不例外。我選擇10月初在新加坡考SAT I,11月初在香港考SATⅡ,因為SAT在內地沒有面向中國籍學生開放的考點。

為了確保一次過關,我給自己制訂了嚴苛的復習計劃,準備好好地“頭懸梁錐刺股”一把。

簡而言之,每天8點半,我必須準時坐在廈門圖書館窗明幾凈的大閱覽室里開始做題,中午給自己半小時的午餐休息,下午繼續復習到傍晚6點閉館。晚餐前跑步運動半小時換換腦子,吃過晚飯后,繼續攻難度最大的“分析性閱讀”部分,讀英文小說磨煉語感。每天保證九個半小時的有效復習時間。這樣的計劃每天執行,風雨無阻、周末不休,一直堅持到10月4日上考場的那天。

說來有趣,從小到大的十多年里,我在學習上都沒這么逼過自己。計劃制訂后,我沒妥協過一次,即使發燒時也堅持在閱覽室呼呼的冷氣“滋潤”下邊喝板藍根邊做題。一個人心中的目標能夠激出他破釜沉舟的魄力,讓他視一切苦痛為無物。

分析性閱讀部分所涵蓋的詞匯量遠遠高于托福。要想秒殺晦澀難懂的長難句和各種關乎主旨、邏輯、推理和細節分析的題目,詞匯是基石。我購入了俞敏洪老師的《GRE詞匯紅寶書》,規定自己用一周半時間熟記所有詞匯。而我認識的背完紅寶書的朋友們,最快的也花了一個月時間。

我堅信長痛不如短痛,越是把戰線拉長,越是出不了成績。

紅寶書里林林總總涵蓋了九千多個GRE(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針對絕大多數美國研究生、博士項目申請的留學考試)詞匯,刨去已經掌握的五千個托福詞匯,我還需要搞定余下的四千多個新詞。十天集中突擊的計劃,意味著平均每天要干掉四百個詞。

為了做題時的如魚得水,再煩再頭大,也要把看似不可能的任務變成可能。

我開始了抱著紅寶書瘋狂背單詞的二百四十個小時。那段時間,我的枕頭旁是紅寶書,被窩里是紅寶書,鍵盤上是紅寶書,浴缸邊還是紅寶書,實在是形影不離。

一本嶄新的紅寶書,不出幾天,便被我“寵幸”出了折痕、筆跡和咖啡印。我認為背單詞沒有捷徑,不管是按字母順序還是詞性分類,總有這么一大坨詞在那兒等著。但我相信,不同方法穿插著背、聽覺和視覺并用著背,一定可以加深記憶。

我先按字母順序從a到z把四千多個生詞過了一遍,背的時候尤其注重每個詞在句子中的用法,也使用了被很多前輩論證有效的詞根詞綴聯想記憶法,把一個單詞拆成幾部分去記。

另一個屢試不爽的妙招是“舉一反三”:在按字母順序背過一遍后,我又從備考論壇上下載了分類詞庫,看到fastidious(挑剔的)這個詞時,馬上在眼前和腦海中出現近義詞picky、critical、stringent,背一個詞等于復習了五六個詞,事半功倍。

還有一個非常奏效的法子:“聽詞入眠”。我會把MP3放在床頭柜,循環播放詞匯音頻,任由一個個單詞的發音通過聽覺刺激大腦記憶功能區,直到我累得沉沉睡去。第二天早上再復習時,往往發現昨晚“聽背”的單詞都記得無比牢靠。

把紅寶書前后背完兩遍后,我顯然有些走火入魔了。跟別人聊天時,我會突然走神,念叨出剛在腦子里安家的單詞;我會請媽媽隨時隨地考我記在小本子上的難詞,以至于那幾天媽媽見了我就想躲開;看電視新聞時,我會不自覺將播音員念出的中文詞語實時翻譯成英文;就連有時說的夢話,都會用上紅寶書里的詞匯。

可以說,這十天的單詞煉獄之旅,不但十分給力地助我一次性考出了SAT I高分,還讓我在往后幾年的耶魯求學中,閱讀大宗英文書卷時幾乎沒有遇到困難;讓我在撰寫任何種類的論文時,都能自如運用各種詞語和用法、準確描述自己的觀點。

感謝紅寶書陪伴我度過了SAT備考之旅既痛苦又甜蜜的開端,也幫我夯實了“拼命”的慣性。這種慣性一直延續到我SAT備考的結束,助我啃掉一本本習題集,搞懂一道道錯題,見證著我將模擬考分數從備考初期的不到1900分,在一個月時間里迅速拔高到2200分以上。

這是一場同紅寶書的熱戀。這本飽經滄桑的紅寶書,如今還被我小心翼翼地碼在書架最重要的頂層,它是一個十七歲少年追夢的見證。真希望幾十年后的某一天,我還能親切地撫摸著這本見證了我熱血歲月的書,給孫兒們講爺爺在青蔥年華里的奮斗故事。

10月的SAT I考試發揮一切正常。在新加坡炎熱的赤道天氣里,我淡定地完成了三小時四十五分鐘的考試。月底拿到成績,2200分,其中數學滿分,作文接近滿分,全球排名前5%。在十多年前的2008年,這個分數與美國本土申請耶魯的牛人相比不算驚艷,但在中國申請者中已是名列前茅。一次性通關的目標達到。

11月的SATⅡ考試在香港暴雨中進行。因為只給自己留了一周多的復習時間,我選擇了基本無須復習的數學、物理、化學三門,并順利獲得了滿分2400分。

至此,我的托福、SAT I和SATⅡ三項考試都一次性高分過關。

拿到硬指標成績只能算從凌晨4點熬到了5點,但天空依舊漆黑,黎明的曙光還在山的那頭。接下來,我必須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搞定耶魯的全套申請材料。

取得階段性勝利固然可賀,但絕不能沾沾自喜,在一時的小成功里做春秋大夢。越是走過了前進路上的一步,越是應該順勢快馬加鞭,咬牙往前沖。

我確實走在了拼搏的加速道上。

完成全套申請材料

耶魯大學“提前批”所需的申請材料,主要包括在線申請表、校內成績單、托福成績單、SAT考試成績單、申請文書、推薦信和校友面試等幾大塊。

對于材料準備,我的方法有二:

1.快準狠地完成技術含量不高、無須大量用腦的步驟。比如申請表填寫,最好一天之內搞定,不許拖泥帶水。預留充分時間和精力給更重要的步驟,比如申請文書撰寫。

2.材料不在量多,而在質高。比如,有些申請戰友會無視文書的字數限制,洋洋灑灑寫上一篇幾千字的文書,但我相信七百個單詞足以講述一個打動人的故事,絕不多寫。

說到材料準備的重質不重量,我入學后從耶魯招生官那兒聽到一件好玩事,供君一笑。耶魯允許學生提交申請材料列表之外的補充材料,給學生全面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些申請者以為這意味著耶魯會對一切材料來者不拒照單全收,于是煞費苦心地寄去精良的個人寫真圖冊、CD唱片,更有甚者,郵到耶魯招生辦一只高跟鞋,并附上小紙條一張,“動情”地說:“這是我最心愛的一雙高跟鞋的其中一只?,F在,它已經孤單地來到了耶魯。敬愛的招生辦官員,您會高抬貴手成全另一只高跟鞋也進入耶魯嗎?”

真不知正在幾萬份材料中日夜勞作的招生官們在收到高跟鞋時會做何感想?

創意歸創意,申請大學終歸是一件嚴肅的事,郵寄太繁復的材料大概只會畫蛇添足、得不償失。

我的耶魯申請文書

耶魯大學申請的重中之重,是申請文書的撰寫,這和中國大學一考定乾坤的招生模式非常不同。除了考試分數等客觀硬件以外,文書這一項軟件能體現申請者的寫作功力、性格特質、生活經歷、理想規劃等多重信息,是所有大學招生辦都會仔細審閱的材料。

每所學校的文書題目與數量也各不相同。我著實是個幸運兒,整個申請階段只報了耶魯一所大學,這意味著我沒有體會過“文書多如毛”的折磨。我的一位申請戰友非常豪邁地在“提前批”和“正常批”一共申請了二十五所大學,大大小小的文書寫了近百篇。當然,這位同學是位大牛,一舉拿下十六所大學錄取,包括耶魯和普林斯頓的offer,辛苦付出總算沒有白費。后來,我們也成了耶魯同屆同學。

耶魯的文書要求簡單明了。我申請入學的2013屆,一共四篇。兩篇大文書和兩篇小文書。

大文書:

1.請自定題目或從下面的幾個題目中選擇一個,寫一篇文章。(不少于250個詞)

① 評價一項對你意義重大的經歷、成就、冒過的險或道德困境,并闡述它對你產生了何種影響。

② 討論一個關乎個人、本地、國家或全球的問題,并聊聊其對你的重要性。

③ 介紹一位對你產生重大影響的人,并描述他對你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④ 描述對你有過影響的一個小說中的角色、一位歷史人物或一件作品(比如在藝術、音樂或科技領域的),并闡釋你如何受其影響。

⑤ 自定義題目。

2.請描述一些我們在你的申請材料中尚無法了解到的事情,或者寫一寫你想讓我們知道得更透徹詳細的事情。你寫什么都行——可以是個人經歷、奮斗目標、特長愛好或者求知故事。

小文書:

1.請簡要地講講你的一項課外活動或工作經歷。(不超過150個詞)

2.耶魯有什么特別之處吸引你報考?(不超過1000個詞)

除此之外,還有幾道迷你文書問題,每道的回答不能超過50個詞。

這些文書題目,看上去并不晦澀復雜,反而有種平易感。下筆前,我對著這四道題深思熟慮了一整天,提煉出了自己的寫作策略。

最重要的決定,是我不要通過文書為自己“歌功頌德”、闡述自己在哪些方面有多厲害、獲得了多么牛的成就。原因有三:

首先,我對自己在校內外取得的學習成績和課外活動經歷有信心。通過成績單、申請表和推薦信已能充分體現我在這些方面的實力,無須再在文書中贅述。

其次,我估摸很多申請者會通過文書展示自己各方面的優秀,有些同學還可能描述自己的“光輝形象、英雄事跡”。那么我為何不另辟蹊徑,寫一篇風格隨和的小文呢?招生辦官員們每天要讀成百上千篇文書,我不希望自己的文書和別人的“撞衫”。

最后,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我大概寫不好表揚自己的文書。即使寫,估計也會寫得做作局促。

文書是除面試之外,申請者與學?!傲奶臁钡淖钪匾溃梢栽谖臅蟹从吵鲎约簩W校風格的認同。耶魯是人文情懷濃厚的學校,崇尚通過“光明與真理”的力量去幫助弱勢社區,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這是我欣賞的耶魯精神,也是我價值觀的核心。

拋棄所有大水詞和宏大敘事,我決定寫兩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卻溫暖了我內心的真實經歷。

第一篇短文寫的是我十六歲去蒙古國戈壁科考時教牧民小朋友打籃球的故事。

科考出發前,我們隨身帶了一些文具和體育用品,準備送給牧區的孩子。一天中午休息時,從隔壁蒙古包來了幾個蒙古小男孩,我們拿出一個籃球,準備和幾個小小伙來場球賽。當把球傳到他們手里時,我們才發現孩子們從沒碰過籃球,對運球和投籃一頭霧水,只是抱著球在原地咯咯笑。我和另外兩個隊員遂決定從零教起,帶他們淺嘗籃球的魅力。戈壁灘上寸草不生,更別提球場了。為了盡量模擬出籃球場的設施、盡量生動形象地教會孩子們投籃,我和另一個高個兒隊員自告奮勇輪流當起了“人肉籃筐”。我們用兩只胳膊在半空中圍成一個圓圈。于是,手臂一秒變籃筐。我們一個示范投籃動作,一個鼓動孩子們“照貓畫虎”。懂事的孩子們起初擔心會把球投到我們臉上,但在兩個語言不通的大哥哥笑嘻嘻的鼓勵下,他們最終放下顧慮開始投球。好幾次,籃球都硬生生在我們臉上綻放,我的鼻子甚至被砸出了血,但聽到孩子們在晴空下抱著籃球撒歡的笑聲,我覺得一切都值了。

第二篇短文也是一個非常普通卻溫暖了我的故事:

冬夜的福佑

一個隆冬夜晚,我從學校晚自習下課,小跑著往家趕。來自北方的寒流,正呼呼吹過我的城市。所有夜行人都不禁加快了步履,縮緊了脖子,抵擋朔風的侵襲。

行至一半,我突然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流浪老漢坐在街角瑟瑟發抖。他已有六七十歲,蜷縮成一團的羸弱身體,隨時可能被大風吹走。與其說衣衫襤褸,不如說他的身上只裹了幾條單薄而殘缺的破布。那板結在一起的臟兮兮的頭發,大概已是他全身最暖和的地方。

“太可憐了?!蔽业脦退冗^這個寒冷的夜晚。

“老伯,你等會兒,我回家拿一些衣服和毯子給你。天這么冷,你披上以后會暖和點兒!”

沒等他反應過來,我已飛奔著回家取“救援物資”了。

從儲物柜抽出一條閑置的毛毯、兩件爺爺落在家里的舊毛衣,我不顧喘氣,又匆忙趕回流浪老漢待著的街角。

“裹上這些,他就能熬過這個晚上了!”想著能對流浪老漢今晚的境遇有一絲改善,我加快了腳步。

等我沖回去時,流浪老漢卻不見了。我四處張望,都尋不到老漢的蹤影。站在空空如也的街角,我的心隱隱作痛。

他為什么離開了呢?是不是剛才誤會了我的意思,以為我是城管、片兒警,要轟他走?

抱著衣服和毛毯,我呆立在那兒,有種說不出的失落和愧疚。本想幫助一個可憐人,卻可能弄巧成拙了,我很自責。

我踱回小區,還在對沒幫上流浪老人的事耿耿于懷。突然,從小樹叢傳來斷斷續續的“嗚嗚”聲。應該是餓壞了的小野貓發出來的。循著聲音,我躡手躡腳走了過去。

果然,一只瘦弱的小奶貓正趴在地上顫抖著嗚咽。估計是剛出生不久就和貓媽媽走丟了。這么冷的晚上,小貓危在旦夕。

不由分說,我墊著毛毯,小心翼翼地把小貓捧了起來,放到胸前。又冷又餓的小野貓,竟沒有一絲抵抗。

我抱著受難的貓咪回了家??吹竭@虛弱的小生靈,媽媽也瞬間母愛泛濫。我倆一個人熱奶,一個人輕輕撫摸小貓的背毛。

我把微溫的牛奶倒在手心,遞到小貓嘴前。像是一個世紀沒有吃過東西似的,小貓立馬用盡全力地舔了起來,幾乎要把我的手心舔穿。

雖然未能幫到饑寒交迫的流浪老伯,但上天又給了我一次機會,讓我邂逅并救起了這只同樣苦命的小貓咪??粗镁攘说男∧特?,想著這個冬日夜晚的福佑,我感到無與倫比的幸福。

這就是我在那一年發給耶魯的申請文書。很多朋友也許不敢相信,這散文般的文字,竟然能打動世界上最牛的大學之一。其實,美國大學本科的文書并不等同于一本正經的“個人陳述”,而完全可以是有血有肉的故事。如果真把文書寫成了“李柘遠品學兼優,高中時期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并積極投身校內外各項競賽活動……”,反而可能會對錄取產生不良影響。

另外,不難發現,我的兩篇文書其實表達了同一個主題:溫暖別人其實也是在溫暖自己。這是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不二信條。我由衷地想把這兩個故事寫出來,分享給耶魯招生官,與把它們分享給我的家人朋友并無二致。

但在考耶魯時這么做,不得不說是個有些冒險的行為。畢竟,每個申請者都努力在有篇幅限制的文書里,盡其所能地展現自己的才能與潛力。一些權威留學輔導專家說,應該在兩篇文書里反映自己完全不同的特質。比如,如果一篇是寫自己杰出的領袖天賦,作為“強大和銳氣”擔當,那么另一篇就可以寫自己的團隊精神,作為“合群與溫和”擔當??傊ㄟ^文書告訴招生官:“我是個多方面都很優秀的人,你們應該考慮錄取我?!?/p>

而我明顯是逆其道而行之。這么做,是因為我相信文書寫作沒有單一的準則,不存在孰對孰錯。如果必須選一條法則不可違背,那么我認為是“真誠與走心”。文字要自然不做作,故事要誠懇不虛假。

我相信自己的兩篇文書符合這條準則,也相信用兩篇去詮釋同一種價值觀,不見得比兩篇各表一事要差。

我的這個想法在入學時的國際學生歡迎會上得到證實。當我正忙著和各國大一新生寒暄時,突然走過來一位笑盈盈的女士。

她端著紅酒杯熱情地說:“你是中國新生柘遠吧?我是耶魯招生辦負責中國招生的Linda,恭喜你被全獎錄取,我們大家都很開心你選擇了入學耶魯。歡迎!

“柘遠,我想告訴你,你的文書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我很喜歡你的故事,它們很獨特,我被感動了……”

Linda的話讓我一時有些凝噎。在評估過那么多篇申請文書后,這位資深招生官竟還能記得我的那兩篇,實在讓我受寵若驚。

寫申請文書的感受與經驗

我聽說,有些申請前輩為了打造出一篇無瑕的文書,曾從初稿到定稿改過幾十次甚至上百次,請不同的人閱讀和提意見。一篇文章寫下來能剝自己三層皮。很多時候,終稿也幾乎沒有了初稿的影子,脫胎換骨成了內容、寫法和立意都不同的另一篇文字。

我打心底欽佩這種愚公移山式的瘋狂寫作法,我也相信這種精雕細琢能歷練出驚為天人的好文章。

但我同時認為,這絕不是寫文書的唯一方法,甚至在我看來,這絕不是最好的方法。

我的兩篇耶魯文書,從初稿到終稿,總共就改了五遍,從來沒有大刀闊斧給它們“整過容”。媽媽是最忠實的讀者和評點人,給了我關鍵的修改意見和讓我安心的肯定。除此之外,在文書提交前我只給三個人讀過:兩位外教和一位在美國讀書的學姐。從構思到完稿,我總共用了一周時間。其他幾篇小文書和短問答,我幾乎是在兩天內一蹴而就,便不再修改了。

我篤信“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個道理,我認為也適用于寫文書這件事。從構思到寫作到修改,應該一氣呵成。

開寫前,做足構思。其實“想”的過程不見得比“寫”要費時少。有些人的習慣可能是不管有沒有構思清楚,都先動筆,寫到一半也許就來靈感了??晌艺J為這是個問題。為什么要邊寫邊摸索呢?寫著寫著發現路子不對,再推倒重來,不但浪費了時間,而且可能挫傷了自己的士氣,損失很大。構思比較完備了再開寫,更容易筆下生風。

趁著狀態最好時,應該心無旁騖地把初稿咬牙干出來。寫作時,心一定要定。我寫東西時不介意旁邊有人走動和說話,在咖啡館里坐著寫字也不會輕易被干擾。但如果你容易被打斷、對噪音特別敏感,就最好在密閉空間里關自己個把小時。寫初稿時先別拘泥于細節,不要一直回讀,那樣很容易打斷思緒。相對于具體的遣詞造句,我認為文章的整體架構和邏輯要重要得多。

我寫文書時,還習慣不斷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李柘遠,你在創造一篇出色的文章,它會精彩而生動,你很快就能大功告成?!边@可以說是一種“吸引力法則”:你想要讓事情成為什么樣,它可能就會朝那個方向發展。

寫完初稿后,去大睡一覺、大吃一頓或去出身大汗,把初稿放在一邊不要理會,給自己創造一個真空時間,稍做沉淀。幾小時后回到電腦旁再讀初稿,一定能發現還可以完善的地方。這時候進行潤色,我相信是最有效率的。

因為初稿是基于縝密構思而“一鼓作氣”寫出來的,理應對它的質量有信心,即使打不了100分,也應該能達到80分的水準了。對文句的斟酌和推敲固然重要,但千萬不要隨便對自己的想法和寫作風格產生懷疑,以至于萌生“推倒重來”的念頭。

請別人幫忙閱讀把關是有必要的,但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一個人的好文也許會讓另一個人不以為然。所以無論是得到盛贊還是遭遇打擊,都僅作參考,別太往心里去。寫文章,要時刻保持自己的主見。

總之,我相信沿著“想得細,寫得專,改得準”的鏈條,不拖泥帶水地去寫每一篇文書,一定能效率和質量兼得。

[1]在我報考SAT I的2008年底,該項考試由三部分(閱讀、語法、寫作)組成,每部分800分,滿分2400分。數年前SAT I又一次改革,目前的滿分已由2400分變為1600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丰县| 天镇县| 浦北县| 河源市| 开阳县| 银川市| 台州市| 合江县| 岐山县| 昌吉市| 彩票| 四平市| 东海县| 札达县| 合阳县| 德令哈市| 中阳县| 鄱阳县| 凤阳县| 元氏县| 平江县| 多伦县| 鄂托克旗| 平原县| 安泽县| 台东县| 仲巴县| 桂东县| 文安县| 裕民县| 大方县| 太湖县| 申扎县| 古田县| 龙江县| 宁城县| 岚皋县| 临颍县| 焉耆| 报价| 德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