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突圍孤島,就不問世外喧囂
雖然選擇了一條人跡罕至的路,但我的內心依舊火熱。
酷暑8月到微涼9月的每一天,我都身陷“狂啃”SAT I的狀態。當我每天在圖書館關自己禁閉時,同學們正在高中教室里爭分奪秒查缺補漏,拼保送備高考。復習SAT這件事本身其實并不很苦,但與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好友們分隔數月、一個人默默戰斗,對于過慣了集體生活的我來說,不得不說是種煎熬。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在岔路口分別,我和同學們會漸行漸遠嗎?
實際情況,比我的顧慮甚至還要糟一些。
9月中旬,我履行請假時的承諾回校參加月考。雖然被SAT弄得兩眼昏花,雖然滿腦子都充斥著SAT習題,雖然因“裸考”此次月考而做好了成績下滑的心理準備,在回校的路上我依舊特別高興,甚至有些激動。與世隔絕區區三十多天,卻感覺像是一個世紀都沒回過學校了。我真有點想念宿舍上下鋪的兄弟、學校食堂的那一碗沙茶面,當然還有晚自習下課后的那段《致愛麗絲》熄燈曲。
為了給好友們一個“突然襲擊”,我故意沒告訴他們回校考試的計劃。
“考完了這次月考,先不管成績,我得好好跟大家敘敘舊!”
還沒走進熟悉而久違了的教室,我似乎就感覺到了些許異樣,那是一種沉悶和緊張感混雜在一起的壓抑。
原本有說有笑的一眾同學,全都深陷書堆,大多數人沉默不語。在每個人不寬敞的桌子上,堆滿了超過半米高的各種輔導書。黑板上,是密不透風的板書,足以讓密集恐懼癥患者崩潰。
原以為我的回歸能泛起一陣漣漪、激起一絲生氣,原以為我玩得最好的幾個哥們兒在看到我出現的一剎那,會大步上來捶胸打招呼,原以為我會像過去兩年的每一天那樣走進教室,自然而妥帖……
“哎,你回來了?”
一切我預想的場景全都沒有出現。班里最無話不談的兩個哥們兒,僅僅回過頭來打量了一下我,嘴角不易察覺地上揚了一秒,然后繼續低頭寫練習卷。
幾句短暫問話后,是更短暫的一陣竊竊私語。我甚至還沒機會開心地和同學們打招呼和解釋,空氣便回歸到先前的寂靜,有些死寂。
這一定不僅是他們的升學壓力使然。
月考的最后一科結束,我最好的兩個哥們兒買了可樂,約我在球場邊聊天。
“你消失了很久了啊,都不知道你去哪兒了,也聯系不上你。”好友A說。
“也還好吧。還得繼續閉關一小段時間。遞完申請材料我就回來。”為了保證閉關復習的效率,我逼自己把手機關機,一心只讀圣賢書。不是我故意屏蔽學校,而是我必須給自己創造一個學習的真空空間。
“你走的這段時間,出現了一些我聽得不太舒服的話,我說了,你別不爽。”好友B猛喝一口可樂,加入對話。
“我有這么脆弱嗎!”我也吞下一口可樂,很不屑地回應。
“你好像被當成了反面教材。有位老師在上次年級大會上說,這個時候需要穩扎穩打,不要心焦氣躁,更不能冒失,扎實準備保送和高考才是正道,像李柘遠這樣‘放棄學業’去搞留學申請,很可能會把板上釘釘的國內一流大學弄丟了,實在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現在班里甚至有傳言,說你走后門、拿了特權。從來沒有學生能請下一個半月的假,除非生病,而你卻輕而易舉搞定……”
“這些流言蜚語搞得大家對你的看法變得很詭異,我們也不知道是不是像他們說的那樣……”
雖有心理準備,但這些話還是讓我瞬間蒙了。
原來我已經成了反面教材。
原來我的留學行動是被這樣解讀的。
這大概就是我重返校園時,同學們反應詭異的原因。
曾經的尖子生,曾經令老師驕傲的種子選手,在離開僅一個月后,便被“半放棄”了。
與兩個好友告別后,我一個人沿著學校外的海岸線慢悠悠走著。那是淺淺的一片海,海的那邊,是華燈初上的廈門島和若隱若現的鼓浪嶼。短暫的月考后,我又將重回一個人的戰斗。
我嘗試放空自己,說服自己不去理會剛剛聽到的一切。
我不怪這位老師把我當反面教材去警醒同學們。他是我非常敬重的老師,善良而關心學生。他這么做,只是希望其他同學都別再像我這樣突然掉轉方向盤、搞出影響升學的幺蛾子。
我更不怪一些同學解讀我是在“拿特權搞特殊”。無論如何,我的舉動確實有些造反。此時他們正爭分奪秒備考,對我這么評論,或許只是想發泄一下高強度復習而產生的壓力,并無惡意。
我想起了哥白尼的故事:即使所有人都在嘲諷和鞭撻他偉大的日心說理論,他也從未動搖過,直到所有人最終被真相說服。
當我在另辟的蹊徑上孤獨地走著,當曾經無話不談的同伴們在更有光亮的那條大路上揮著手離我遠去時,我必須加倍相信自己。
成功,不是為了向別人證明什么,而是為了不違本心,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奮斗和生活。
9月月考成績出來了,我的總分前所未有地跌至年級六十名以外!幸運的是,我并未因此有絲毫慌亂。自己選擇的路,再苦也要咬牙走下去。真金不怕火煉,成績的退步只是暫時的,有所為就要有所不為,沒必要期期艾艾。
班主任此時已不再嘆氣蹙眉,只是在告訴我成績時溫和地說了聲:“別擔心,你沒復習,當然考不好。好好忙申請吧,之后還有機會趕回來。加油!”
這是我請假備戰一個月以來,聽到的最暖的一句話。
我不擔心,我在加油,我會趕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