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打破人際交往中的僵局(1)

在社交活動中總會碰到一些僵持的場面,比如被人誤會,被人大聲呵斥和批評,被人無禮質問,甚至還有可能會發生嚴重的沖突。那么這個時候,我們就應當運用智慧,來打破這些僵局。

被人誤會怎么應對

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誰都可能誤會他人,也都可能被他人誤會。誤會就是指別人對你的看法與你的實際情況不符,是無意之中產生的認識上的錯覺。有可能是自身的言行不夠謹慎,言談行事有欠周到、欠細致、欠精明之處,致使他人不能準確地領會你的意圖,也可能只是對方的主觀臆猜。由于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學識、價值觀、氣質、心境等因素的影響,對同一件事、同一句話,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理解。

誤會給我們帶來痛苦,帶來煩惱,帶來難堪,甚至可能帶來始料不及的悲劇。所以,陷入誤會的圈子后,必須及時調整自己,采取有效的方式予以解除,使自己與他人能盡快地輕松、舒暢起來。

出現誤會后,不必急于為自己辯解。總以為自己正確、有道理、不被理解、心中懷有委屈情緒的人,必定不愿開口向對方作友善的解釋。這種心理障礙妨礙了彼此間的交流。此時,多替對方著想,無論他是氣量小也好,心眼窄也好,不了解真相也好,不理解你的一番苦心也好,都不必去計較,只要你真誠地向他表明心跡,誤會便會消除。

比如你同朋友爭論一個問題,當時有許多人在場,你無意壓他一頭,讓他當眾出丑,但當時不能自制,說了許多過頭的話,傷了他的自尊,使他誤以為你在出風頭,故意給他難堪,使他下不了臺。事后,你應真誠地向他道歉,這樣才能保持友誼,而不要怪罪對方小心眼,從而斷絕來往。否則,你們就會因一次爭論而導致關系破裂,由朋友變成冤家了。

誤會出現后,查清原因方可化解怨恨。產生誤會后,一方怒氣沖沖,充滿怨恨、敵視;另一方滿腹狐疑,委屈壓抑,雙方隔閡越來越深,而且一談即崩,大有新的誤會接踵而來之勢。此時,需要冷靜,你必須下一番工夫內查外調,搞清楚對方的誤解源于何處,否則,任憑你費多少口舌也解釋不清楚,搞不好還會越描越黑,弄巧成拙。

有的誤會用語言解釋不清楚,那就用行動去證實。如朋友誤解你同某一異性有曖昧行為,你又說不清楚,那么,你只要與自己的愛人相依相伴、親密無間,雙雙出入社交場合,令他人找不到破綻,謠言便會不攻自破,誤解也就自然消失了。

再比如知名度高的人,一般要求得到他人格外的尊重和贊揚。如果你毫無顧忌地對他批評、指責,便會被人誤認為懷有嫉妒之心。盡管你盡力辯白,聲稱沒有此意,人家也不會相信。此時,你的唯一對策是在今后的工作中,虛心向其求教,注意肯定人家的長處,更不與他爭榮譽、爭地位,在他被人攻擊誹謗時,站出來講幾句公道話,這時你們以前的誤會便可煙消云散。

解除誤會最簡捷、最方便的方法便是當面說清,大多數人也都接受這種方法。有人由于懦弱,不敢當面對質,結果把問題搞得極為復雜。記住,如果有的誤會需要親自向對方作說明,你一定不要找各種借口推脫,要克服困難,戰勝自己,想方設法當面表明心跡。如果實在張不開嘴,也可以選擇其他委婉的方式,如寫信、發短信息、發E-mail等,效果可能比當面交涉更佳。

如果你覺得區區小誤會,沒必要興師動眾、大費口舌,也不便于直說,但雙方在心理上又都覺得不愉快,有了生疏感。此時,你可邀請對方故地重游,或聚會暢談。在和諧、友好的氣氛中,彼此心理上的距離就會縮短,以往的不快便會自然地消失。

解釋緣由,消除誤會,必須選擇好時機。一定要考慮對方的心境、情緒等感情因素。大多可選擇提干、漲工資、定職稱或參加婚宴等喜慶日子,此時對方心情愉快、神經放松,胸懷也就較為寬廣。抓住這個時機表白,往往能得到對方的諒解,使雙方重歸于好。

有人被誤會搞得焦頭爛額,總覺得心中有難處,不好啟齒,結果礙于情面,時間越拖越長,誤會越陷越深,到最后無限制地蔓延,形成了令人極為苦惱的結果。所以,有了誤會要迅速解釋清楚,否則時間越長,就越被動。

被人批評怎么應付

我們應該養成虛心接納別人批評的習慣,因為對方批評我們或許根本毫無所得,甚至還會失去某些東西,不管他們說得對不對——也許他們根本不了解事情的另一面——但他們的用意可能都是好的,他們只想防止錯誤發生罷了。這種指責的確是你該接受的,因此即使對方在某種特殊的情況下提出的批評是錯的,但你也不要跟他作對,下次他或許就能告訴你一件被你忽視的重要事情。但有些人批評你只是為了發泄他的嫉妒等心理,你大可不必默默隱忍。

其實,你只要把別人的批評合理化,或視為對你的行為有益的指示,不就行了嗎?何況如果你愿意耐心地聽對方把話說完,你也是有權利反問一些話的。

首先要認定別人對你的批評跟你所做的事有關,而與你無法控制的事實無關,你不必屈從自己接受與你同地位或同年齡的人的批評。你一方面要學著忍受他人的批評,同時也必須忘掉被批評摧毀的恐懼感。下次試著向批評你的人建議,要求他每次只對某一件事提出異議,而不要一下子就把你過去做錯的事統統列出來大加抨擊。因為我們較會接受他人針對某一個行為的批評,對于一大串毫無希望改變的錯誤行為,往往誰說了都起不了作用。

雖說你的請求是很合理的,但你很可能會有碰壁的時候,比如你的老板偏偏要在辦公室里反復指責你搞壞了他的計劃,對于這種事你又能怎么樣呢?只好自我解嘲說他并不是有意在攻擊你,只是發泄他的悶氣罷了!他那么做,即使第一次是對的,但做了三次那就是他的錯了。因為批評的本質不該是這樣的,他這樣做已變成老板對員工的虐待了,所以要是他經常這樣對你的話,你就該考慮是不是要換個新工作了。

最微妙的是:你越排斥批評,越會出問題;反而,越能泰然處之,它就越能給你助益。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會在家庭或學校教育中學習到積極給予批評或接受批評的方法。事實上,生活周圍充滿的盡是批評與被批評雙方皆以怒目相視、各自滿懷傷心與不滿的惡例。

要能面對別人的批評,甚至于鼓勵別人對你進行批評。只對自己說下次一定會好好接受批評還不夠,必須改掉你以前養成的不聽別人批評的行為,具體內容如下:

不要對批評你的人咆哮,或憤憤地離開。

對方話還沒說完時,不要中途打斷,替自己辯護。

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對他吹毛求疵,或像個法官似的貶低他,也不要修正他的語病。

不要表現得仿佛發生過天大的不幸,也不要哭喪著臉說:“我是一文不值的東西!”或“我總是把事情搞得一團糟。”

不要推說自己心理上無法承受別人的批評,不要讓對方以為他在毀滅你的精神,不要表現得那般脆弱。

不要責怪別人讓你做出某些行為,例如說:“如果不是你找我一起參加舞會,我才不會花那么多錢買衣服。”

別人批評你時,不要借故改變話題,或裝著沒聽見他的話。

在還沒有聽懂對方的指責前,不要一再地用道歉的話搪塞。用這種技巧可說有點狡猾,因為對方雖知道你不在聽他的話,但是由于你一再地抱歉,他又不便說什么。

不要把話題轉移到解釋你做出那些事的原因上。這點也足以看出你的精明,因為當時對方可能會以為你在接受批評,但事后他就會感覺出你在回避問題。

不要反過來批評對方對你行為的反應。例如,不要數說他太敏感了,或難以取悅。其實他的反應并不是關鍵所在。

不要暗示對方,說他對你的批評是基于某種不為人知、含有敵意的動機。如果你一再追問對方何以要反對你的行為,那你根本不是在接受他的批評。若有必要的話,你可以留待以后再問,或許對方也不知其動機為何,不過他還是有權對你的某些行為提出異議。

不要對別人的批評冷嘲熱諷。如果有人說你凡事不經大腦,你就不應該憑空說他曾罵你是個笨蛋,或引用其他對方根本沒說過的話去大加指責。如果對方夸大了你的缺點,你也別在意,因為他對你夸大不實的指控,反而會失去控訴的意義。

面對沖突如何應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芝县| 江西省| 秀山| 衡水市| 肃南| 屏东市| 虞城县| 神池县| 夹江县| 石嘴山市| 合肥市| 安庆市| 黎川县| 鹿邑县| 福建省| 全椒县| 兰溪市| 兰西县| 临汾市| 庆阳市| 海南省| 静安区| 佛教| 淮安市| 开远市| 司法| 临清市| 乌兰察布市| 吉林省| 巨鹿县| 沂南县| 新疆| 原阳县| 延寿县| 太保市| 麻阳| 四川省| 萨嘎县| 曲沃县| 滨海县| 南木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