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石油危機的產生及其原因(3)

為了降低美元的貶值對其收入帶來的損失和擔心高油價區驅動其出口國大幅增產或超配額生產而導致油價暴跌,歐佩克于2003年11月和2004年4月兩次減產,同時歐佩克上調了石油價格的波動區間,加大了供需矛盾。

四、各能源消費大國對能源安全相應調整的能源政策

其主要表現為9·11事件以來,美國政府將其戰略石油儲備有計劃地擴大至7億桶,同時由于消費的激增,使商業庫存大幅減少。中國、印度于2005年開始石油戰略儲備計劃,爭奪市場上有限的石油資源,驅動石油價格上揚。

五、主要產油國的局勢大多動蕩不安,增加了石油供應的變數和風險。

石油作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性原材料,依然是世界經濟的血脈。中東占有世界石油產量的1/3,并擁有世界石油儲量的2/3,中東石油脈搏的跳動將越來越快。自2003年4月美伊戰爭的爆發,雖然美國政府在半個月內推翻了以薩達姆為首的伊拉克政府,但在重建伊拉克的過程中,卻出現了持續的暴動。反美組織與美國為首的盟軍,在沖突過程中嚴重的破壞了伊拉克的原油生產設施和輸油管道,對原油的生產和運輸造成嚴重的影響。伊朗2005年進一步接近擁有核武器,因此它被視為該地區不斷增長的威脅,這使一些人仍然認為,美國可能對伊朗進行軍事干預。同時世界范圍內的恐怖活動,特別是中東地區的軍事沖突,尤其是針對沙特石油公司的恐怖襲擊。據研究表明,恐怖襲擊帶來的不安和顧慮會給國際油價造成6-10美元的溢價。石油出口國尼日利亞和委內瑞拉不安的政治局面更是助長了石油的漲勢。

最近四年出現的威脅或變化將這些主要產油國拖入一場混亂的旋渦中,這種局面對必須增加石油產量的這三個國家是有害的。更具體地說,一些互不關聯的社會、種族或政治危機在尼日利亞、委內瑞拉或印度尼西亞相繼出現。這類危機通常發生在產油地區,石油引發或加劇著這些地區的緊張局勢,進而成為有關國家的脆弱之源和依賴之源。這些危機交織在一起又加劇了市場的動蕩和投機活動。

7.伊戰之后,誰是全球石油新格局“莊家”?

石油歷史學家、劍橋能源研究協會主席丹尼爾?耶金曾說:“一個不同的伊拉克政權將改變整個地區的平衡;一個不同的伊拉克將意味著一個不同的波斯灣?!比绻麑⑦@句話再引申一下,我們甚至可以說,一個不同的伊拉克將意味著一個不同的國際石油秩序。

伊拉克石油儲量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戰前的伊拉克在國際石油市場可謂“無足輕重”。在“石油換食品計劃”下,伊拉克幾乎沒有左右油價的能力,而且國際制裁使其開采設施年久失修,即使放開了也產不出多少油來。美國對伊戰爭結束后,全球能源巨頭蜂擁而入,伊拉克“油閥”大開指日可待,歐佩克配額對它的約束力也值得懷疑。再加上俄羅斯、挪威、墨西哥等非歐佩克產油國勢力漸大,國際石油市場供需格局正在發生變化。變了“天”的伊拉克是國際石油市場重新“洗牌”的誘因之一。

那么,伊戰之后,世界石油格局到底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一、美國將占據世界石油市場的主導地位

美國之所以能占據主導地位,是因為它能直接或間接控制伊拉克石油資源的支配權,從而擁有在國際油市上的重要籌碼。從權威部門統計的儲量分布來看,中東石油資源相對集中,占了63.3%。其中伊拉克就占了10%,探明儲量達1125億桶,排名世界第二。雖然戰爭造成的創傷還在,但一旦伊拉克元氣恢復,幾年內必將重返國際油市并再次大顯身手。

不過,美國要實現其最終目標,還要以伊拉克國內局勢穩定為前提。短期內,伊拉克臨時政府的成立對世界石油格局的影響不會太大,而且伊拉克國內動蕩的局勢,接連不斷的恐怖襲擊,破壞油管等事件會嚴重影響到原有的生產和對國際市場的石油出口。從中長期來看,伊拉克恢復主權,有助于國內重建進程,在和平穩定的國內環境前提下,伊拉克將在幾年內重新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發揮重要作用。

二、歐佩克仍是重要的“玩家”,但影響力大不如前

盡管歐佩克近30年來對世界石油出口的控制下降了15個百分點以上,但它有巨大的石油儲量作后盾,而且多年的市場化運作也使歐佩克內部形成了休戚相關的利益關系,短期內改變決非易事。根據BP集團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度報告顯示,中東石油儲量占了全球的一半還多。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勘探力度的加強,長遠來看歐佩克產量會不斷增加。專家預計,到2035年,歐佩克的石油產量占世界石油產量的份額會上升到60%左右。

但同時也應看到:不論從國際石油市場價格操控權和市場份額角度上說,歐佩克幾乎已無任何優勢而言,同時,想要把失去的價格操控權及市場份額再度奪回來也是難上加難的。非歐佩克成員國已成為其強勁對手。時下非歐佩克產油國產量已經是歐佩克的兩倍多。雖然已經確認的世界原油儲量在2/3集中在中東的歐佩克成員國,但是在實際的生產中,歐佩克10國的份額正在逐步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非歐佩克產油國的份額正在提高,合計已經達到了歐佩克產量的兩倍以上。更令歐佩克擔心的是,布什政府在國際能源政策上采取的手法是疏遠歐佩克,拉攏墨西哥、俄羅斯、挪威、巴西和西非的一些非歐佩克產油國。美國利用了俄羅斯經濟困難而放開石油資源之機,讓國際石油跨國公司大舉進軍俄羅斯石油產地,將使俄羅斯石油產量迅速增加30%,2~3年內還將增產50%,一舉超過沙特阿拉伯而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油國。

三、俄羅斯、非洲成為石油新貴

世界石油格局另外一個重要的角色是俄羅斯、非洲等非歐佩克產油國,其地位上升、影響增強。非洲地區已探明石油儲量僅次于中東和拉丁美洲地區,被稱為“第二個海灣地區”。俄羅斯石油儲量占世界總量6%,2003年其原油產量達4.2億多噸,直逼頭號產油國沙特阿拉伯。

近年來由于中東局勢動蕩不定,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石油開發商們越來越重視蘊藏著巨大開采潛力的非洲石油。非洲石油蘊藏的巨大商機吸引了許多西方公司前來淘金。據歐佩克統計,目前,非洲國家原油日產量已達781.4萬桶,占世界原油日產總量的10.3%。專家預測,到2010年,非洲國家石油產量在世界石油總產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對非洲石油,西方大國覬覦良久,美國總統布什、法國總統希拉克、英國首相布萊爾等領導人先后出訪非洲,為國家利益與“黑金之國”展開高層外交。

四、亞洲成為最具誘惑力的黑金市場

目前,亞洲是世界上石油消費增長最快的地區,近20年來其消費量增長了一倍,石油需求量由占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10%已上升到25%,成為與北美、歐洲石油消費量基本相當的重要地區。

在這一地區,日本是進口石油最多的國家,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高達99%。日本涉足中俄管線以及在東海擅自進行海底資源調查,均是其石油壓力增加的另一種表現方式。

目前亞洲消費量增加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其次是韓國和印度,但韓國和印度的增長速度要快于中國,近2年均增長了2.5倍左右。印度是世界第六大能源消費國,并同中國一樣,也是世界上能源消耗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根據印度官方的統計資料,目前在印度每年所需的1億噸原油中,有70%需要進口。在過去兩年間,石油消費增幅更是達到了15%。美國能源部近來發表的《2004年度國際能源展望》報告甚至預測,到2025年,印度的能源需求將比目前翻一番。

快速增長的亞洲能源需求正引起世界各國特別是亞洲國家的密切關注。目前,東北亞地區的能源需求總量在世界能源需求總量中所占的比重目前已近1/5,而中、日、韓三國的能源需求則占東北亞地區能源需求總量的98%以上。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東南亞國家正成為新興的石油生產國。目前,馬來西亞、文萊、越南等國已在該地區形成年產原油4000多萬噸、天然氣310億立方米的生產能力,而且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越南、緬甸、泰國三國均采取鼓勵政策吸引外資進入其油氣勘探開發領域。

8.誰是國際油市背后的黑手?

2004年最吸引人們眼球的事件莫過于全球油價的一路狂飚,它所產生的影響已經滲透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然而,它的始作俑者并不為人們所熟知。

在正常情況下,商品價格應該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然而,這一輪世界油價漲勢卻不能真正反映出國際石油市場上的供求實際。事實上,現在的國際石油市場并沒有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業界分析人士對此的解釋是:政治因素、心理因素、投機因素都不同程度地發揮了作用,而其中投機因素可以說是導致油價上揚的“罪魁禍首”。

過去曾在金融市場上進行投機的對沖基金等國際金融炒家,在過去一年中將投機的觸角伸到了石油期貨,他們近乎于瘋狂的期貨投機炒作對油價的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皮肯斯這個名字逐漸浮出水面。

皮肯斯雖不像金融大鱷索羅斯那樣在華爾街赫赫有名,但在當今的國際石油市場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經歷了2004年油價狂飚的洗禮,人們應該像記住當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元兇”索羅斯那樣記住得克薩斯州石油大王——皮肯斯這個名字。

在國際石油期貨市場上買空賣空、大進大出的眾多投機者中,皮肯斯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業內人士認為,世界油價在過去一年中持續狂漲,與皮肯斯在石油期貨市場上的帶頭炒作投機有著直接的關系。石油世家出生的布什與靠石油發跡的皮肯斯在維持高油價方面的配合相當默契,這才是本輪油價高企的最直接原因之一。

皮肯斯出生于1928年,一輩子同石油結下了不解之緣:他靠石油起家,借石油發跡。進入2004年,皮肯斯將投機目光轉向石油期貨市場。2005年5月19日,皮肯斯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電視臺記者采訪時大膽預測說,世界石油價格在回落到每桶30美元之前將會漲破每桶50美元的大關。當時,紐約商品交易所的石油價格為每桶40美元左右,而市場專家的平均預測是今年第三季度為每桶35美元,到第四季度下降到每桶34美元。

皮肯斯的看法之所以不同于市場分析人士,是因為他認為:隨著世界經濟恢復較快增長,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石油需求迅速上升,石油需求的增長速度比人們預期的要快。與此同時,世界多余的石油生產能力將會很快被用完,一些早先發現的大油田今后的產量將會逐步下降,石油產量差不多已經見頂。受此影響,世界石油價格仍會繼續上漲。

皮肯斯在作出上述樂觀預測之前就已經在石油期貨市場上進行了相應的運作安排,在石油期貨價格低下時大量買進。他的預測再度抬高了石油價格,油價在隨后的幾個月中上漲到每桶50美元。皮肯斯乘機在市場上拋出,結果獲得了約7億美元的投資收益。

如今,皮肯斯雖已有76歲高齡,但在石油市場上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精力,豪賭投機的勁頭十足,并且表現得越來越老練,越來越貪婪。

除了皮肯斯,以鼎鼎大名的索羅斯量子基金為代表的對沖基金對本輪油價瘋漲也是“功不可沒”。對沖基金(hedgefund),字面意思是避險基金,又稱套利基金,它是流行于美國的一種形式簡單、費用低、隱秘的私人投資管理方式。美國的對沖基金正把退休基金以及各種基金會和投資經理人都吸引過來,以期形成更大的勢力。1949年至20世紀60年代初期,是對沖基金的創始時期。20世紀90年代以后,是其黃金時期。目前對沖基金約有7000家,管理5000多億美元的資產。

“雖然沒有打上明顯的標簽,但我們可以從交易手法——價格異動、大起大落中來判斷,這正是對沖基金的手法。”香港大福證券資深分析師梁偉沛這樣分析。

以這次為例,在油價低的時候買進,在油價高的時候賣出——對沖基金做的就是這樣的“買賣”。

“在原油期貨價格在四十六七美元的時候,投機者們就已紛紛撤出了,現在留在油市等待復出的對沖基金估計還有1/3,”梁偉沛預測說,“在這一輪的較量中,那些對沖基金獲益最少也在10億至20億美元。”

那么,對沖基金是如何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呢?

對沖基金典型的運作手法有:靈活運用賣空、杠桿投資、集中投資、衍生產品投資。通過無限放大那些影響市場供給的因素是對沖基金的“秘密武器”。它們常常利用各種信息制造價格波動,由此產生價差盈利。據說,上世紀90年代末,某家對沖基金要做空??松梨谑凸镜墓善?。其間,就有一家綠色和平組織雇用多只小船,將美孚公司一組石油運輸船隊在海上團團圍住,并派人封鎖了它在美國阿拉斯加的一口油井,造成美孚公司停產一周之久。

紐約市場??松梨谑凸镜墓善彪S后應聲下挫,做空美孚股票的這家對沖基金從中獲利豐厚。雖然此事調查一直沒有結果,但猜測稱,綠色和平組織的行為正是受到這家對沖基金的指使。

而在這輪油價瘋漲的日子里,我們同樣看到了類似情況。即使那些平??赡鼙徽J為無關緊要的事情,比如颶風、小油田暫時停產等,也成為油價上漲一兩美元的理由。那個時候,即便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出面作出承諾,油價也擺出誓不回頭的架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苏县| 吉木乃县| 星座| 黄骅市| 得荣县| 迁西县| 乌拉特前旗| 太仓市| 堆龙德庆县| 沛县| 手机| 赤水市| 青河县| 上杭县| 磴口县| 泽库县| 方城县| 行唐县| 海南省| 武强县| 滕州市| 绍兴市| 克什克腾旗| 高青县| 隆德县| 涟源市| 孟津县| 新余市| 含山县| 响水县| 青河县| 中山市| 巴彦县| 肃宁县| 临邑县| 包头市| 高雄市| 资中县| 南和县| 罗田县| 华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