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征服者與新航路:哥倫布的四次航行
- (美)勞倫斯·貝爾格林
- 2823字
- 2023-01-04 18:29:24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肖像,由佛羅倫薩畫家里多爾福·吉爾蘭達奧繪制。

圖為《特權書》第一頁。本書在哥倫布的數次航海過程中逐漸形成,雖然引發了諸多法律問題,但仍是哥倫布殖民新大陸的正式依據。

在這幅1594年的版畫中,司法調查員弗朗西斯科·德·博巴迪拉下令將哥倫布及其弟巴塞洛繆囚禁在伊斯帕尼奧拉島,奉西班牙之命對這位探險家的管理進行問責。

在第三次航行中,士兵們跟隨哥倫布遠征,以追尋財富,但食人族的幽靈仍在他們心頭揮之不去。泰諾人是其主要受害者。

早期關于"印度人"的報道中既不乏事實,也充斥著荒誕不經的想象。在這幅約繪制于1527年的版畫中,長著狗頭的食人者正對人類揮舞屠刀,準備食用。

隨著歐洲人在伊斯帕尼奧拉島和加勒比海其他島嶼停留的時間越來越久,各方的結盟和沖突也日趨復雜。在上圖中,西歐士兵互相爭斗,而三名印第安人——兩男一女——劃獨木舟逃離。

據估計,約有五萬印第安人自殺,以抗議歐洲人占領其祖先的家園。正如這幅1565年的版畫所描繪的那樣,有些人自縊身亡,有些人跳下懸崖,還有一些人干脆絕食自盡。

哥倫布下令絞死叛變的西班牙人,始終對趕來救援的神父不加理睬。這幅由特奧多爾·德·布里創作的版畫足見作者對探險家殘酷行徑的譴責,畫上畫的是哥倫布正在對自己人施暴。

特奧多爾·德·布里的這幅版畫約創作于1598年,視覺沖擊力更強。畫中西班牙人縱火焚燒印第安人的住所,其中一名印第安女性很可能是他們的首領,被吊死在旁邊一棵樹的樹枝上。類似的畫作十分引人注目,加深了哥倫布在歐洲的負面形象。

如特奧多爾·德·布里這幅作于1594年的版畫所示,在第三次航行中,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發現了珍珠和采珠工。哥倫布依據普林尼的《自然史》,認為珍珠是由牡蠣開殼時墜入的露珠所形成。

意大利與西班牙在新世界展開競爭:在第四次航行中的危急關頭,哥倫布集結心腹,對抗弗朗西斯科·波拉斯在牙買加島上發起的叛亂。該版畫由特奧多爾·德·布里繪制于1594年。

西班牙人在新世界對受害者施虐。

這是一片富饒的希望之地。1506年,哥倫布死后,他的名望與日俱增,對他的遺產的爭論也愈演愈烈。這幅圖畫見于1750年,頗富寓意,把美洲描繪成一個坐在短吻鱷上的印第安女人。此人手持一個羊角和一只鸚鵡,身邊的四個人物分別代表不同的美洲土著民族。在遠處的海灘上,歐洲人豎起了十字架,美洲土著在一旁嬉戲。

1507年,馬丁·瓦爾德澤米勒繪制了一幅壯觀的世界地圖。這是第一幅包括整個西半球和太平洋的地圖,也是首次有人在地圖上使用"亞美利加"這一名稱。這幅地圖有時被稱為"美洲出生證",其唯一的副本陳列在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圖書館。

1513年瓦爾德澤米勒繪制的世界地圖。圖中包含了哥倫布發現的土地,有時亦被稱為"艦隊司令地圖",但這里的艦隊司令并非指哥倫布,而是另有他人。

1503年7月7日,巴塞洛繆·哥倫布在寫給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的一封信中,附上了這幅初步繪制的新世界地圖。他寫道:"每當憶及伊斯帕尼奧拉、帕里亞等地,我便會痛哭失聲。"這幅地圖包含了他在數次航行中發現的地理特征。直到晚年,這位探險家仍在努力將其發現納入自己陳舊的世界結構當中。

圖為探險家的幼子費迪南德·哥倫布16世紀在西班牙的油畫肖像。他曾與父親一起,完成了第四次航行。

為了捍衛其父顯赫的聲譽,費迪南德·哥倫布出版了這本傳記,圖為傳記的扉頁。

"臣自二十八歲起為陛下效命,如今須發皆白,老弱病殘。臣及二弟一切隨身之物皆被奪走售賣,就連臣弟之衣物也不例外……臣只能相信,此舉并非王室之所作為。"
——1503年7月7日,哥倫布在牙買加致信二王

殖民主義者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薩斯早年追隨哥倫布,后來成為一名修道士和歷史學家,被譽為"印第安人的使徒"。他對哥倫布的批評刻薄而又無情。

克勞德·雅康的《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的最后時刻》,作于1870年。這一幕頗富傳奇色彩,哥倫布讓一臉悲傷的兒子將自己被捕時所戴的鐐銬放入棺材。哥倫布一生都喜歡故作姿態,表現得態度虔誠、舉止夸張。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肖像,由讓·德·布雷繪制。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肖像,此畫突出表現了探險家的樸素。

印第安人普遍種植的木薯為他們的膳食提供了淀粉,但在將其烤成面包之前,需要經過小心加工,以去除有害的酸性物質。木薯根不能生吃,因為其中含有類似氰化物的物質。

甘蔗(學名:Saccharum officinarum)是哥倫布帶到新大陸的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新大陸的甘蔗種植園由奴工維持,最終導致整個加勒比海地區和美國東南部爆發了奴隸起義。

已知最早出現在印刷物上的煙草圖片見于1574年。在首次航行著陸后不久,哥倫布的手下就遇到了吸食"藥草"的印第安人。這種藥草很可能是煙草(學名:Nicotiana tabacum)或煙草屬中一種效力更強的變種。煙草是哥倫布在新大陸的另一個重大發現。

這幅世界地圖約繪制于1489年,作者是亨里克斯·馬提勒斯·日耳曼努斯(亨利希·哈默)。據信哥倫布的航海思想曾受到類似地圖的影響。該地圖有可能源自哥倫布胞弟巴塞洛繆數年前,即1485年設計的幾幅地圖。圖中的繪制過于簡單,致使哥倫布相信他已接近亞洲,而實際上卻在加勒比海。正是依據上述地圖及其他古典文獻,他才堅持認為歐亞兩洲之間的距離異常之短。

圖為1530年阿萊霍·費爾南德斯繪制的《航海者的圣母》,是受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啟發的早期畫作之一。在這幅作品中,探險家身著金色長袍跪在圣母左側,平松三兄弟立于其右側。這幅畫作使人聯想起哥倫布在航行途中所表現出的宗教神秘感,也反映了他自視高貴和肩負崇高使命的態度。

圖為1500年胡安·德·拉·科薩的名作《世界地圖》(Mappa Mundi),被公認為歐洲人繪制的首幅包含新大陸的畫作。作為哥倫布的制圖師,科薩被迫在一份宣誓書上簽名,聲稱古巴不是島嶼,但實際上卻對此感到懷疑。

*《特權書》1
《特權書》裝幀華美,卷首印有哥倫布的飾章。這份皇室文檔編纂于1492年至1502年,列出了哥倫布自認為斐迪南和伊莎貝拉所應給予自己的頭銜、權利、獎勵和官職。當他開啟第三次航行時,二王已不愿繼續滿足他的所有奢求。

*《特權書》2

《圣喬治礦山圖》。據信哥倫布年輕時曾經作為領航員,造訪過這座位于西非沿岸的葡萄牙城堡。

1502年的《哈米國王航海圖》,公認出自亞美利哥·韋斯普奇之手,并以其后來的兩位收藏者命名。

1502年的《坎迪諾世界地圖》是現存最早涉及葡萄牙所發現地區的地圖,其中包括非洲和巴西部分海岸。左側的實線即教皇依據《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劃定的領土分界線(以西歸西班牙,以東歸葡萄牙)。

《馬喬洛世界地圖》約繪制于1511年,標出了巴西部分地區(最左側)及哥倫布所發現的土地,包括古巴。

特奧多爾·德·布里的《加勒比海地圖》,約繪制于1594年,包括北美部分地區、尤卡坦半島、巴拿馬和南美洲,但準確程度不盡相同。

該地圖繪制于1583年,描繪了哥倫布曾經到過的土地,圖中可以看出歐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分別位于大西洋兩側。

從宗教上對哥倫布航海所做的闡釋賦予了這幾次航程深遠的意義。上圖描繪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情景,由特奧多爾·德·布里于1594年雕成。后者對當時歐洲探險活動的刻畫十分詳盡,為人們所喜聞樂見,但他本人從未到過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