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焦慮和藥物的那些事
- (加)勞倫·斯萊特
- 2033字
- 2022-12-29 18:35:14
能治病的絢爛染料
氯丙嗪的誕生頗為曲折。事實上,這種化學物質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才最終變成我們現在所說的氯丙嗪。如今的氯丙嗪誕生于法國制藥公司羅納-普朗克(Rh?ne-Poulenc)的實驗室。20世紀30~50年代,羅納-普朗克公司致力于抗組胺藥的研發,而氯丙嗪是其將抗組胺藥丙嗪氯化后得到的產物。盡管氯丙嗪的誕生可以歸功于羅納-普朗克公司及其全體科研人員在1950年的共同努力,但它的存在實際始于19世紀中期,當時的有機化學家發現,通過蒸餾煤焦油,可以制出各種絢爛的顏色制劑,作為染料出售。
其中一種名為亞甲藍的染料,被證實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事實上,亞甲藍至今仍是一種經濟實惠的抗瘧藥,位列世界衛生組織的基本藥物清單,同時在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方面也有一定前景。1886年,在研究瘧疾治療的過程中,亞甲藍被證實有效。德國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保羅·埃爾利希(Paul Ehrlich)在實驗中發現,這種奇異又強大的藍色液體能夠對青蛙的神經細胞進行選擇性的染色,似乎與引導我們感知外界與自身的神經細胞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埃爾利希觀察到,這種藍色染料僅僅浸潤青蛙的神經細胞而未觸及其余部分,因此想要用亞甲藍來治療神經痛,卻沒能成功。1899年,一位名叫彼得羅·波多尼(Pietro Bodoni)的意大利醫生在了解了埃爾利希的研究后,改用亞甲藍來治療精神病患者的躁狂性興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平息精神病患者的極度恐懼感和激越方面,甚至可以說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回看這段歷史,這種成功顯然是有跡可循的。因為,在波多尼對熱那亞飽受精神病疾苦的患者嘗試使用這種染料的51年后,在有機化學研究鼎盛時期發現的所有染料之中,只有亞甲藍通過蒸餾、合成轉變為了氯丙嗪。
盡管亞甲藍在緩解精神病患者的躁狂性興奮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它從未被廣泛地使用,因為在波多尼首次使用亞甲藍進行治療的5年后,也就是1904年,巴比妥類藥物誕生了。巴比妥類藥物見效快,使用范圍廣,其強鎮靜作用幾乎可以使所有類型的精神病患者平靜下來,比非鎮靜劑亞甲藍更有效。此外,巴比妥類藥物可以被用于深度睡眠療法,而亞甲藍卻不能。
人們通常想當然地認為,在氯丙嗪及其后的藥物出現之前,精神科醫生都處于黑暗的時代,只能使用那些“喜憂參半”、近乎野蠻的療法。然而,真實情況要微妙得多。不可否認,過去的大型精神病院可能令人毛骨悚然,但醫生及其治療方式,與其所處的環境并不能混為一談。就像之前提到過的醫生兼飛行家和小提琴手這樣的患者,他們所接受的精神外科手術確實成功了,類似的情形也曾發生在接受胰島素昏迷療法、電休克療法和睡眠療法的患者身上。
可見,我們的先輩并不是在黑暗時代行醫,而今天的醫生也并非身處啟蒙時期。過去的醫生常懷著無盡的困惑,采用一系列有爭議的治療方式,有時候也能歪打正著。如今的情況和以前并無不同。亞甲藍就是“歪打正著”的藥物。它之所以逐步從精神病治療中淡出,并不是因為它沒有效果或太過兇險,而是因為英國精神藥理學家戴維·希利(David Healy)所說,“一旦新藥物獲得專利,即使舊的藥物仍然有效,制藥公司也不會繼續銷售舊的藥物了”。在亞甲藍的例子中,“對其他類似的療法或者利益集團來說,總有比亞甲藍更賺錢的療法”。20世紀70年代,作為治療躁郁癥的手段之一,亞甲藍又重回市場。亞甲藍對躁郁癥非常有效,但真正起作用的是企業的利益驅動,而不是藥物的療效。
這個故事中真正重要的意義是,我們如何看待過去。在講述精神病學的發展歷程時,我們往往更愿意把它描述成一個不斷進步的故事,頑癥不斷被攻克,治療手段越來越高明……氯丙嗪的誕生標志著黑暗時代的終結、勝利的來臨。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亞甲藍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亞甲藍的問世比氯丙嗪早50年,可謂完美的精神藥物,卻隨著時代發展而被束之高閣。那時的人們轉而使用風靡一時的巴比妥類藥物,但這類藥物卻極易成癮。對過去的仔細審視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合理的甚至可以稱得上優秀的治療手段,而對當下的審視也讓我們有同樣的收獲。人類在精神病治療方面的確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如今的很多治療方法并不比從前的更有效。所以,所謂的黑暗時代并不存在,突然而來的光明更無從談起。其實,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仍在對已經普及的治療方法進行著研究。即使有了技術實力,精神藥理學家在開誠布公的情況下也會承認,他們其實仍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他們看不到所治療疾病的病因,只能將治療建立在假設之上,所以比起之前的時代,現在的情況算不上多么樂觀。
至于亞甲藍,謝天謝地,這種染料從未被完全拋棄。這種染料的成分之中包含一種三環分子吩噻嗪。大約在20世紀,尤其是對法國而言,吩噻嗪成為新藥開發的基石。吩噻嗪的三環分子核具有抗組胺作用,這是羅納-普朗克公司研究的重點。它能使人昏昏欲睡,還能消除季節性過敏,緩解春夏兩季因花粉刺激而導致的流涕和眼部不適。羅納-普朗克公司利用吩噻嗪核研制出了很多我們至今仍在使用的藥物,比如苯那君(Benadryl);也用它研制出了一些如今已經不再常用的藥物,比如化合物RP-3277,也被稱為異丙嗪。異丙嗪誕生于1947年,是一種強大的抗組胺藥,是氯丙嗪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