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鈺(2)
-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記錄
- 鄧明編著
- 2988字
- 2014-11-24 13:20:14
“土木之變”時,明代宗朱祁鈺受命于危難之際,登臨大位,然而皇太后孫氏同時懿旨進明英宗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濬為皇太子。也就是說,擁立朱祁鈺為帝,是在國難當頭時的特殊情況下的一種權宜之計。按照明代皇位繼承的程序,明英宗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濬才是合法的第一人選。如此,則在明代宗朱祁鈺之前,只有明成祖朱棣是通過戰爭取得皇位的,其他都是按照嫡長子制度傳遞的。當時孫太后及文武百官之所以擁立朱祁鈺為帝,主要是從國家安危的角度考慮的,正如于謙所言“臣等誠憂國家,非為私計”,同時冊立明英宗朱祁鎮長子而非明代宗朱祁鈺長子為皇太子,又保證了皇位正常的繼承順序。然而,這種做法卻為明代宗朱祁鈺易立太子和隨后的復儲風波埋下了伏筆。
太子朱見濬為太后孫氏所立,年紀尚幼又沒有什么過錯,明代宗朱祁鈺想要廢掉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次,明代宗朱祁鈺對司禮監太監金英說:“七月初二日,是東宮的生日。”金英馬上對答:“東宮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七月初二日是明代宗朱祁鈺長子朱見濟的生日,十一月初二日是太子朱見濬的生日,明代宗朱祁鈺借此從側面試探周圍人的意見。金英在內廷的地位很高,他的回答暗示不同意易儲,這也代表大部分人的態度。事實上,不但孫太后那里不會同意,就是明代宗朱祁鈺的皇后汪氏也反對易立太子。
太監王誠、舒良為明代宗朱祁鈺獻計,建議籠絡朝臣,使他們轉變態度。明代宗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正月,明代宗朱祁鈺加王文、楊善太子太保銜。四月,賜給內閣大學士每人黃金50兩、白銀100兩。至此,明代宗朱祁鈺易儲之意為眾所知,部分朝官的態度也有所轉變。正在這時,黃竑(hong)進呈的“永固國本事”疏為明代宗朱祁鈺易立太子提供了契機。黃竑,廣西潯州守備都指揮,圖謀廣西思明府知府的位置,襲殺知府一家。事發,被捕入獄。黃竑為求解脫,派千戶袁洪到北京活動。袁洪聽說明代宗朱祁鈺欲易太子,覺得機會難得,遂以黃竑的名義上疏請易東宮。明代宗朱祁鈺見疏大喜過望,不禁感慨“萬里之外乃有此忠臣”,將黃竑等人釋放,晉升都督,并將疏文交朝臣討論。文武大臣猶豫不決,但無人敢反對,最后知事已至此,王文等人先后署名同意。四月二十四日,明代宗朱祁鈺命王直等18位大臣兼支雙俸。五月初二日,冊立朱見濟為皇太子,改朱見濬為沂(yi)王,同時廢反對易儲的汪皇后,冊立朱見濟母皇妃杭氏為皇后。
一切似乎都在按照明代宗朱祁鈺設計的路線發展,然而,明代宗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十一月卻發生了意外。當月,皇太子朱見濟因病夭折,史稱“懷獻太子”,而明代宗朱祁鈺尚無他子可立,這樣皇儲問題又被提了出來。皇儲事關重大,不僅關系到皇權的傳承,也關系到國家的安定,歷史上不乏因皇權更迭而產生的血雨腥風。
其實明代宗朱祁鈺更易太子,朝臣就不是非常贊同,只是懾于皇帝的威嚴沒有敢公開反對。懷獻太子剛死,大臣們私下就有復立原太子朱見濬的主張。這些流言傳到明代宗朱祁鈺耳中,他非常不高興,懷疑是孫太后和南宮英宗在背后支持。明代宗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五月,御史鐘同上疏論時政,提及請求復立太子事。沒過幾天,禮部郎中章綸也上疏請復沂王為太子,言詞更加激烈。章綸指責明代宗朱祁鈺皇位得于明英宗朱祁鎮卻對明英宗朱祁鎮十分冷落,在元旦等節日應該帶領百官朝謁明英宗朱祁鎮;原太子朱見濬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懷獻太子夭折是上天的警告,天命難違,應當復立太子。
明代宗朱祁鈺見到這份奏章非常惱怒。當時天色已晚,宮門緊閉,明代宗朱祁鈺命人從門縫中傳旨,立即抓捕鐘同、章綸。錦衣衛的校尉使用各種酷刑,逼他們說出誰是幕后主使,是如何交通南宮的。二人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但拒絕承認有人主使。七月,南京太常寺少卿廖莊上疏請求善待朱見濬,以備將來明代宗朱祁鈺無嗣時沂王即位,不報。次年八月,廖莊因母喪赴京師,在東角門朝見皇帝。明代宗朱祁鈺記起了他一年前的奏疏,十分生氣,當即廷杖八十。有人提醒是鐘同、章綸首先提起復儲的,明代宗朱祁鈺命人將獄中的二人各杖一百,結果鐘同死在了獄中,時年32歲。章綸雖然幸免于難,但被關在錦衣衛獄中,直到明英宗朱祁鈺復辟才被放出來。
從明代宗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五月到景泰六年(公地1455年)八月,皇儲問題在明廷鬧得沸沸揚揚,掀起了一場小小的風波。自始至終,明代宗朱祁鈺就沒有復立明英宗朱祁鎮太子的想法,甚至以杖殺大臣的手段來鉗制人言。但是,明代宗朱祁鈺沒有做得更絕。歷史上為了爭奪皇位而對骨肉兄弟痛下毒手的皇帝史不絕書。
明代宗朱祁鈺雖然也想保住皇位,但并不忍心對自己的兄弟和侄子斬盡殺絕。明代宗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七月,刑科給事中徐正上疏請求將沂王遷到他受封的地方,以絕人望,同時還要加強對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鎮的看管。明代宗朱祁鈺非常驚愕,將徐正貶為云南臨安衛經歷,后來又以小事將其謫鐵嶺衛充軍。只要競爭者在世一天,危險就存在一天,這是物理;不忍心殘殺兄弟,這是人情。明代宗朱祁鈺想兼顧物理與人情,然而這兩者對于皇室中人來說,似乎并不那么容易兼顧。事情的發展正如徐正所預料的那樣,明英宗朱祁鎮人望不絕,得以尋機復辟,而明代宗朱祁鈺的下場就沒有那么美妙了。
到了明代宗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明代宗朱祁鈺得了重病,立儲的問題又被提上了議事日程。眾大臣的意見不統一,有的主張復立沂王朱見深,有的主張立襄王。這時,內宮傳來明代宗朱祁鈺病體好轉的消息,于是眾大臣準備第二天上朝時與皇帝商議。明代宗朱祁鈺由于大病初愈,第二天早上起床后不久就又睡著了。群臣沒有等到皇帝,于是相約明天早朝再來,誰知就在這天夜里,爆發了著名的“奪門之變”(也稱“南宮復辟”),明英宗朱祁鎮復辟。
第二天,明代宗朱祁鈺被廢為親王,軟禁于西山,一個月后去世(雖然正史不說,但誰都知道景泰皇帝朱祁鈺是被明英宗朱祁鎮害死的,就連明英宗朱祁鎮的兒子明憲宗都承認,只是礙于情面沒有直說)。明代宗朱祁鈺生前為自己修建的皇陵壽陵,也被明英宗朱祁鎮下令拆毀。這就是明代宗朱祁鈺沒有自己的皇陵的原因。朱祁鈺在明憲法規定宗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才恢復帝號,被追謚為景帝,廟號代宗。
千秋功過
臨危受命,迎還英宗
明代宗朱祁鈺繼承皇位后,重用忠臣于謙,將之由兵部侍郎升為兵部尚書,并對明朝政治、軍事進行了一些改革,以防御瓦剌軍隊的侵犯。在也先率領瓦剌精銳騎兵浩浩蕩蕩殺奔北京后,由于于謙戰前準備非常充分,北京軍民空前團結,領兵將帥作戰勇猛,終于在北京城外給也先軍隊以沉重打擊,順利地解除了對北京的軍事威脅,迫使也先不得不退回草原。危急一時的大明政權終于在這一戰之后穩定了下來。
明代宗朱祁鈺在位期間,許多被太監王振排擠的忠志之士重歸廟堂,吏制為之一新,因而這一時期與明英宗朱祁鎮執政時期相比,政治上較為清明。但是,朱祁鈺在處理自己兄長、太上皇朱祁鎮的問題上,尤其是在更換太子的問題上犯了重大的錯誤。
明代宗朱祁鈺在坐穩帝位之后,就不愿迎接太上皇朱祁鎮回京,害怕會影響自己的地位,并因此與朝臣發生了一些沖突。這時又是兵部尚書于謙站了出來,他向明代宗朱祁鈺保證,“天位已定,寧復有他”。意思是說朱祁鎮歸來不會影響明代宗朱祁鈺的位子,希望能遣使去迎接。最終,明代宗朱祁鈺被說服,但他只是派出使者打探消息,并沒有提出迎接。誰知派去的使臣楊善隨機應變,竟真的將明英宗朱祁鎮迎回。生米煮成熟飯,明代宗朱祁鈺也只好接受了這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