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鈺(3)
-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記錄
- 鄧明編著
- 3750字
- 2014-11-24 13:20:14
原來,也先的軍事入侵未能達到目的,也先不得不重新考慮如何對待手中的“奇貨”明英宗朱祁鎮,明英宗朱祁鎮從燙手的寶貝變成了尷尬的棄子,也先思來想去,覺得還是把明英宗朱祁鎮送回明朝比較好。畢竟,明英宗朱祁鎮名義上是明朝的太上皇,雖然用來要挾明朝是不能成功了,但反過來他在瓦剌一日,明朝就有光明正大的理由攻打瓦剌。加上瓦剌部族近年雖然繁榮,但經濟上嚴重依賴與大明的貿易活動。如果將明英宗朱祁鎮殺掉,則會導致明蒙關系徹底破裂,隨之而來的將是連年戰爭,邊境無寧日。倒不如主動請和,將明英宗朱祁鎮送還明朝,借以修復關系,索要金帛。也有人認為也先此舉別有用意,寄希望于明英宗朱祁鎮與明代宗朱祁鈺爭奪皇位,明廷內亂,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明代宗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五月,瓦剌知院阿剌遣使貢馬請和。其實,這是也先想要講和,自己又覺得恥辱,就私下讓阿剌遣使來試探明朝的態度。
明代宗朱祁鈺命厚賜阿剌,但態度十分強硬,“也先挾詐,義不可從。即阿剌必欲和好,待瓦剌諸部北歸,議和未晚。不然,朕不惜戰也”。六月,吏部尚書王直上疏請求派遣使者迎還太上皇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以恐也先羈留使者為由未準。七月,王直再請迎還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不悅,“我非貪此位,而卿等強樹焉,今復作紛紜何!”是否迎還明英宗朱祁鎮,景帝其實心里很矛盾。迎還,自己的皇位堪憂;不迎,天下人能答應嗎?正是在這種復雜的情緒下,明代宗朱祁鈺似乎對迎還英宗不是很積極。群臣不知所措,只有于謙回答:“天位已定,寧復有他?言和者,冀以解目前而得為備耳。”明代宗朱祁鈺遂遣禮部右侍郎李實等人前往瓦剌講和,但敕書中只有講和而未提迎還之事。后脫脫不花可汗又遣使來京講和,明代宗朱祁鈺遣右都御史楊善等人出使,仍不提迎還之事。不久,李實等人返回北京,轉達也先希望明朝于八月遣使迎回明英宗朱祁鎮的意見。明代宗朱祁鈺致信也先,稱“所言送還大駕,實朕所愿,果出誠心,就令楊善等奉迎還京,朕當永保和好,太師(指也先)其深省之。”
明代宗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的八月十五日,過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又是中秋之時,明英宗朱祁鎮終于結束了俘虜生涯,在袁彬、哈銘的陪伴下,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北京城。明代宗朱祁鈺先是派商輅到居庸關迎接,他自己則在東安門等候哥哥回來。兄弟兩人見面之時相擁而泣,敘過了離情別意,明代宗朱祁鈺將哥哥送到了南宮。
關于明代宗朱祁鈺迎還明英宗朱祁鎮一事,歷來存在不同的認識。有些人認為明代宗朱祁鈺貪戀皇位,不愿迎還明英宗朱祁鎮。明神宗萬歷年間的于慎行在《谷山筆麈》中說“當時群臣奉迎之請,景帝不欲也”;李贄也認為“景泰絕無迎太上皇之意”。然而,也有些人認為明代宗朱祁鈺并非是不想迎還明英宗朱祁鎮,這只是他與也先進行斗智斗勇的一種策略。明代宗朱祁鈺自己的一段話可以作為最好的注釋,“上皇是朕親兄,豈有不欲迎復之意?但虜情叵測,今彼以急來,我以遲去,蓋欲延緩牽制以探其情。如果出誠意,備禮而迎,固未為晚。文武群臣累言未即許者,皆為此也”。
身后謎團
朱祁鈺去世之謎
明代宗朱祁鈺長期沒有立下太子,好在他尚在壯年,子嗣的問題對他來講還不用發愁,建儲一事便暫時擱置下來。明代宗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十二月下旬,明代宗朱祁鈺病重。二十八日,明代宗朱祁鈺仍未康復,就下旨罷元旦慶賀禮。三十日,明代宗朱祁鈺無法到太廟祭拜,就遣武清侯石亨代行禮。明代宗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初六日,石亨代行太廟祭祀祖先。初九日,明代宗朱祁鈺勉強上朝,并準備十三日到南郊祀天地。然而,十三日明代宗朱祁鈺病情轉重,開始咯血,無法親祀,又讓石亨代行。大臣們見明代宗朱祁鈺病情沉重,不免擔心起來,明代宗朱祁鈺身邊的太監甚至暗示皇帝在世的時間不會超過10天。十四日,文武大臣商議上疏請景帝“早擇元良”,意思就是盡早確立皇儲。景帝下詔旨說自己只是偶感風寒,十七日將上朝,“早擇元良”不準。因為“擇”字不是復立的意思,因此有人傳言朝廷已經派人迎接襄王世子去了,而不準備復立原太子朱見濬。
明代宗朱祁鈺果真是偶感風寒嗎?時值壯年,為何病情如此沉重?有人認為太子朱見濟的夭折,以及隨后新冊立的杭皇后的病逝,對明代宗朱祁鈺打擊很大,長時間內心情郁悶,致使他身染重病。也有人認為,太子夭折后,明代宗朱祁鈺他一直不復立朱見濬就是希望能夠早日得到皇子而立自己的皇子為太子,因為急于想得到太子,近女色太過,致使身體每況愈下。
明代宗朱祁鈺得了重病,建儲的問題又成了熱點問題被擺上了朝堂,但眾大臣的意見并不統一。就在這時,突然從內宮傳來明代宗朱祁鈺病體好轉的消息,于是眾大臣準備第二天上朝與明代宗朱祁鈺商議。由于明代宗朱祁鈺大病初愈,第二天早上起床后不久就又睡著了。這一覺改變了明代宗朱祁鈺的一生。群臣沒有等到明代宗朱祁鈺,相約明天早朝再來。誰知就在這天夜里,武清侯石亨以為明代宗朱祁鈺將一病不起,又聽說十七日要選立東宮,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遂會同徐有貞、曹吉祥、楊善等人于十六日夜打開南宮之門,抬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鈺入奉天殿。
十七日早朝時,群臣發現明英宗朱祁鎮已經復辟了。這場復辟,就是前面提到的“奪門之變”。隨后,明英宗改明代宗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為明英宗天順元年,并復立朱見濬為皇太子。
當明代宗朱祁鈺聽說明英宗朱祁鎮復辟的消息后,只是說了幾個“好”字,便不再說話。但據當時給明代宗朱祁鈺治病而日夜陪在明代宗朱祁鈺身邊的太醫董速說,明代宗朱祁鈺曾自嘆是“無天之人”。從中可見明代宗朱祁鈺深深的失望之情。二月初一日,明代宗朱祁鈺被廢為郕王,沒多久就死掉了,年僅30歲。
關于明代宗朱祁鈺的死因,明朝人多避諱,如李賢《天順日記》、楊宣《復辟錄》、尹守衡《明史竊》都是簡單地記載為“薨”,并未指明具體原因。綜合各種言論,景帝之死有兩種說法:
《英宗實錄》里從明代宗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十二月到明代宗朱祁鈺去世,一共記載了20余條有關明代宗朱祁鈺身體疾病的記錄,渲染明代宗朱祁鈺病情之沉重,認為病情不斷惡化,最終不治身亡。
《病逸漫記》中記載“景泰帝之崩,為宦官蔣安以帛勒死”。明英宗朱祁鎮復辟后,明代宗朱祁鈺雖然失去了帝位,但身體卻逐漸康復。明英宗朱祁鎮對7年來被幽居南宮,耿耿于懷,怨氣難消,多次指責明代宗朱祁鈺“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而且,明英宗朱祁鎮擔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復辟事情也發生在明代宗朱祁鈺身上,于是命蔣安將身體逐漸恢復的明代宗朱祁鈺活活勒死,并毀掉明代宗朱祁鈺生前在昌平天壽山修建好的壽陵,將其安葬在西山。明英宗朱祁鎮同時令明代宗朱祁鈺的唐妃等眾嬪妃一律自盡,去世的杭皇后去皇后號,毀其陵,只有被景帝廢掉的汪皇后得以幸免。清高宗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十四年(公元1749年),乾隆為景泰陵立碑題詞,也認為明代宗朱祁鈺是被害死的。
即使這樣,明英宗朱祁鎮似乎感到還不夠解氣,在明代宗朱祁鈺死后,又宣布廢其帝號,賜謚號為“戾”,稱“郕戾王”,意思是明代宗朱祁鈺終生為惡,死不改悔。
明憲宗朱見深雖然曾被明代宗朱祁鈺廢去太子地位,但對這位叔叔的功績還是相當理解。幾經周折,明憲宗下旨恢復明代宗朱祁鈺帝號,定謚號為“恭仁康定景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明代宗朱祁鈺的功績。但明憲宗不太可能給明代宗朱祁鈺全面平反,所定謚號僅5字,而明朝其他皇帝的謚號都是17字,明代宗朱祁鈺在規格上較其他皇帝為低,而且景帝還沒有廟號。直到南明弘光時期,才給明代宗朱祁鈺加上廟號曰“代宗”,并增加謚號到17字。至此,明代宗朱祁鈺在禮儀規格上算是與明代其他皇帝平等了。明代宗朱祁鈺的歷史功績也稍稍為后人所知了。解放后,我國著名的明史專家吳晗等人,曾在西山找到了明代宗朱祁鈺墓,并加以修整。
與世界同步
睜眼看世界
1451年,盧森堡公爵伊利沙伯卒,林堡——盧森堡家族絕了后代,盧森堡被并歸西勃良第,其后成為尼德蘭地區的一部分。
1452年,德國J谷登堡發明使用鉛鑄活字的活版印刷術。
1452~1519年,意大利藝術家達芬奇在世,繪畫代表作有《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等。
1452年,葡萄牙開始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建立了殖民地,1503年開始在亞洲建立殖民地,1532年開始在南美洲建立殖民地。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軍隊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國滅亡。
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
1453年,奧斯曼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滅東羅馬。此后,君士坦丁堡俗稱伊斯擔布爾,希臘正教會再度與羅馬公教會分離,佛羅倫薩聯合瓦解。
1454年,普魯士聯盟起義,反抗條頓騎士團,波蘭支持普魯士聯盟,向條頓騎士團宣戰,十三年戰爭爆發。1466年,波蘭與條頓騎士團簽訂了《第二次托倫和約》,將普魯士分為兩部分,波蘭取得了西普魯士,條頓騎士團保有東普魯士。由此,條頓騎士團成為波蘭的附屬國。
1455年,英格蘭的約克公爵理查德聯合沃爾維克伯爵理查德二世等反叛國王亨利六世,玫瑰戰爭爆發。
1462年,伊凡三世繼為莫斯科公爵,在位期間統一俄羅斯大部分諸侯國。
1462年,德國法蘭克福出現一年一度的定期書市,成為當時歐洲的書籍交易中心。
1463年,奧斯曼與威尼斯爆發第一次威尼斯—土耳其戰爭,1479年兩國簽訂了《君士坦丁堡條約》,威尼斯放棄在東南歐的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