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杰出領導者要有容納一切的胸懷(2)
- 領導細節全書
- 趙彥鋒 江洪湖主編
- 3084字
- 2014-11-22 15:25:16
現在有句時髦的詞叫“感情存儲”。幫助他人如同把一筆錢存入了銀行,最終是會有回報的。一個人不可能沒有難處,做領導的也是。如果平時沒有一顆愛人之心,給別人以幫助,別人也不會幫助你。領導要想在關鍵時刻得到別人的幫助,平時就應關心下屬,時時刻刻地為他們解決工作、生活方面的難題。
有位領導這樣說起自己的成功經驗。他和自己的下屬同住在一幢職工樓里。剛進單位的時候,下屬和自己的前任關系很僵。于是,這位領導一開始便注意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關心下屬,給予他們切實的幫助。經過一段時間,下屬都感到領導是一個好心人,于是更加努力工作。這位領導正想說:“這個月有重要任務,需要加把勁才能完成啊?”下屬們就笑著說:“老總,我們都知道了,有大伙兒在,沒問題。”真的,沒多少工夫,工作任務就完成了,真正是人心的力量大。
領導如能真心幫助下屬,便會使下屬感恩戴德,危難時就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最后,還是自己幫了自己一把。人如果大災大難之時得到你的幫助,他定會記你一輩子。
幫助員工建立安全感
找出員工的弱點,幫助他們除去弱點,員工將對你言聽計從。
大多數人都沒有安全感。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指出:“大公司75%的員工,其中包括許多總裁與副總裁都沒有安全感……由一群沒有安全感的員工組成的公司多不勝數。”
你的員工沒有安全感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有大好的激勵時機。你不僅可以滿足員工的需要,也可以提高組織的績效。
沒有安全感的人老是恐懼別人對他的看法。你應該對他說:“你做得好極了,你的表現愈來愈好。”
沒有安全感的人擔憂做錯事或被炒魷魚。你應該對他說:“真幸運,有你為我們工作。沒有你幫忙,我真不知道怎么辦。”
沒有安全感的人對工作缺乏信心。你可以幫助他逐漸提高工作水準,讓他在新工作領域內成功,以增強他的信心。
幫助沒有安全感的人建立安全感,可使他依賴你,但過度依賴會造成反效果。如果被激勵者事事依賴,將使你不勝負荷。
如果被激勵者永遠依賴你,永遠不會成為自立的人。
依賴別人并不能使人變得堅強、獨立,但這往往是幫助沒有安全感的人的惟一起點。正確的做法是:幫助被激勵者建立安全感,然后逐漸幫助他自立。這樣,你的組織會充滿了能力強而自立的員工。
學會求下屬幫忙
領導大多是叫下屬該如何如何去做,而絕少談一個幫字,其實,這小小的一個“幫”字卻是大有名堂的。
領導與下屬是上下級的關系,命令下屬是很平常的事,但若領導在吩咐去辦事的時候說“幫我去做××”,這樣上下級的關系一下子就拉近了,下屬心里多半會這樣想:“客氣什么?我辦就是了?”這樣下屬就很樂意去辦事,因為他從中感到了一點平等。既然領導說了“幫”,就說明領導沒有擺架子,而是把下屬當作一個平等的人來看待。
在吩咐下屬做工作中的事可以說“幫幫忙”,這樣給人一種平等感。有時候,領導如果有一些工作之外或是工作之中沒時間去做,而且比較重要的事,這時也可以求下屬幫助。比如領導的老母親要從國外回來,自己工作太忙而抽不開時間去接,于是,把下屬叫來,讓他幫忙去接一下,這樣就給人一種既敬業又孝順的形象,領導在下屬心中的地位自然提高。從下屬方面來看,領導連這些事都托我去做,說明領導是把我當自己人,還十分器重我,想到這里,下屬心中當然是十分的高興,工作起來也就更有信心。
領導者要能很好地統御下屬,就應把自己的善意傳達給每一個下屬,讓他們的心屬于你。求下屬幫忙則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但在這個問題上必須有所注意:一是自己能做的日常瑣事最好不要讓下屬幫助;二是盡量讓下屬從做事中得到收益,他們才會不厭其煩地做下去。
一步錯,并非步步錯
有時候為了要贏得長遠的勝利,必須要先退一步。一個好的將領知道何時該將部隊撤回,再擇日反撲。當你正處于劣勢時,還繼續犧牲資源是愚笨的行為。長遠的策略并不只限于行動計劃的一個部分;如果光靠這一部分可以決定一切的話,問題就出在計劃本身。
張洪亮最近成為一個大企業的員工咨詢律師,他的父親以前告訴過他生活是如何的艱辛,“世界是冷漠的,惟有適者才能生存。絕對不要退縮或露出你的弱點!”這些話在他心中不斷回響著。
當然,他汲汲于展現自己,而且很快就贏得“拼命三郎”的名聲,他對于不如己意的人、事、物都表現出激進的態度。他對每件事都全力以赴,因為勝利代表了一切。
另一位律師王平,覺得張洪亮前途無量。但是卻擔心張洪亮是否有能力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分配資源及應付突發狀況。王平想設計出一個計劃試著讓張洪亮知道這點。
有一天在餐廳的時候,王平提道:“我需要一個人來處理史普力公司的交易,該找誰呢?”張洪亮說道:“我來。”王平問:“最近你在業務上有沒有做出任何讓步?”張洪亮驕傲地回答:“沒有。”王平回應道:“真不巧,我們可能要做點讓步才可以簽到這個合約喔!”張洪亮當場感到困惑。
不久后王平又試了一次,他說:“我們正在尋找能取得北京公司生意的人。”張洪亮立刻跳出來,并且夸耀道:“我會讓他們求我的。”王平說:“嗯,我打算明年要跟他們合作,我也不想和他們疏遠,也許麗莉是較好的人選。“張洪亮當時真是感到垂頭喪氣。
不久之后,王平在大廳走廊遇見張洪亮,就詢問他是否有解決荷莉訴訟案的好方案,張洪亮陷入沉默一個好的現象,過了一會兒,他說出了王平期待已久的話:“我們對此客戶的長期目標是什么?“到我的辦公室來,”王平回答:“我會替你安排這次機會。”
想要無時無刻每件事都能贏得成功,代表這個人有自我上的問題。失敗是任何人都不喜歡的東西,但是無法處理短暫挫折的人將招致更大的失敗,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經驗,而真正的贏家是能從錯誤中學習,并且繼續前進的人。
沒有永恒的正確
做出決策,但根據情勢你也要注意改變方向。因為很多決定、政策、程序的參考資訊通常都只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取得的,所以當你獲得其他新資料后,還是需要重新評估。
你要先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我的決策會讓我們朝著目標前進嗎?
新的決策是否真能有效地改善前一個決策新決策絕非附屬或備用?
改變決策會不會為任何人或任何程序帶來麻煩?
假若不改變決策的話,會有什么后果或問題?
楊康是個凡事講求細節的人,他要求每個員工都要做“對”事情。由于他是在技術性領域會計工作,所以他對“凡事講求正確答案”的想法感到怡然自得。
因此當他被調升到領導層的時候,這想法造成他非比尋常的焦慮。現在他必須領導員工,并在研究大批資料后做出每個計劃,還要處理公司的政策,真是頭痛。
比如在編制預算的時候,要算出員工們應該達到的合理數字是很容易的,但讓他們達到這個數字就不容易了。起初,楊康威脅員工們,若做不到的話就要炒他們魷魚,所以有一陣子所有的人都動作頻頻,而且無法看出到底是誰有錯。
還好,楊康有位頗具理性的老板,十分了解商場的人際心理,所以他建議楊康,少用威脅可能會有比較好的結果。這次好在是老板的體貼,楊康可以順利過關,而下一年的業績也好多了。這次楊康學到了“最好”和“正確”的差別。
也許在數學和物理的世界中有所謂的“正確”答案,但在領導的世界里,沒這種便宜的事——亦即領導是涉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
假如你用數學的模式來看待領導決策,你會看到結果是隨著方程式的各種變數而有不同的答案:人會變,競爭情況會變,產品會變,環境會變,財務狀況會變,很多事情都會改變,因此結果總是無法預測。
身為領導,你要學著在面對“模糊不定”時還能泰然自若。你要多加調查及研究,盡可能去除方程式的不確定性。當你無法消除所有的不確定因素及風險,你還是會被迫作出許多主觀性的決定。適時做出你最好的決策,看看結果如何。假如一切順利,就好好享受你的成功吧,但切勿被沖昏了頭,也許其他決策就馬失前蹄了呢。這就是領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