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獨立性是培養孩子領導力的第一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1)

獨立性是孩子在社會上立身的根本,有領導能力的兒童一定都是獨立性很強的兒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要從小抓起,可以通過讓孩子獨立學習,獨立購物,幫助孩子進行自我管理等方式來實現。

讓孩子用自己的頭腦處理問題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首先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就談不上有獨立性,也談不上領導力的高低。美籍華人科學家楊振寧提出:優秀的學生并不在于一定要有優秀的成績,而在于有優秀的思維方式。不善于周密地思考問題的孩子,沒有資格去領導他人,最終只會受他人的領導。如果孩子善于周密思考問題,則會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就要提供一些機會給孩子自己去獨立思考、去判斷: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

一個人的與眾不同有許多表現,其中最有意義的方面在于能夠展示并表達其獨具特色的思想。一個成功人士,也許有多方面的建樹,但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他那極具個性的思想,以及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

能不能全面而深入地思考問題,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深度和廣度,也決定了結論的正確性。領導必須具備全面而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領導他人看清問題的本質,避免出現失誤,帶領大家不斷走向成功。

美國物理學家雷恩沃特小時候非常善于思考,他能夠從其他人熟視無睹的事物中想到一些更深層的問題。

雷恩沃特上小學的時候,在一次語文課上,老師問道:“同學們,你們說1加1等于多少?”

“等于2!”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只有雷恩沃特呆呆地看著老師,沒有回答。

老師有點疑惑,就問他:“雷恩沃特,你怎么不回答呢?難道你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嗎?”

雷恩沃特想了想,對老師說:“老師,我不是不知道1加1等于2,但是,您為什么要問我們這樣一個簡單的數學題呢?您是不是有其他的答案?”

聽了雷恩沃特的話,老師感到非常高興。因為,老師提這個問題的目的被雷恩沃特言中了!老師微笑著對大家說:“同學們,雷恩沃特說得沒錯。從數學的角度來說,1加1等于2,但是,從其他角度來說,1加1未必等于2。就像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文章里所說的,兩個人互相幫助,兩人的力量就大于他們單個人力量之和。所以,我們要互相幫忙,互相關心,做個樂于助人的人?!?

在鼓勵孩子獨立思考方面,父母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最簡單的就是傾聽孩子敘述自己的想法。盡管孩子的想法常常是天真、幼稚甚至可笑的,但父母一定要按捺住想糾正他的愿望,抓住他談話中有趣的、有道理的論點,鼓勵他深入“闡述”,讓他嘗到思考的樂趣,增強自我探索的信心。

杰克在上四年級,班級組織要到山里參加為期兩天的野營。杰克驕傲地告訴媽媽說自己能準備行李,然而出發前,媽媽發現他沒有帶厚衣服,可是山里的溫度要比平原低很多。杰克拒絕帶厚衣服,媽媽也沒有堅持。

兩天后杰克回來了,大家問他玩得怎么樣,他說:“我該聽媽媽的,山里很冷?!?

媽媽問:“下個月我們要去佛羅里達,也帶同樣的衣服嗎?”

杰克想了一下說:“那不用,佛羅里達很熱。”

媽媽說:“對了,外出前你應當先了解一下當地的天氣情況,再作決定。”

杰克說:“我知道了。我下次野營時應該先列個單子,就像爸爸出差前一樣,這樣就不會忘帶東西了?!?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就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去想辦法解決。訓練孩子思考的習慣,父母可以給孩子一些提示,讓他自己去動手、動腦,這可以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之中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

有自立意識的孩子才可能走向獨立,變得強大。“I can do it”是美國孩子常說的一句話。美國人說,替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是對他們積極性的最大打擊。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經說過:“凡兒童自己能夠做到的,應該讓他自己做;凡兒童能夠自己想到的,應該讓他自己去想。一句話,給孩子創造自立的機會?!?

幾年前,中日兩國的教育家聯合舉辦了一次夏令營活動,其中有一個項目是5千米徒步。孩子的后面跟著一輛大客車,如果誰走不下來,可以無條件上車。走到中途,突然下起了大雨。有的孩子就堅持不住了,陸陸續續上了后面的大客車。好不容易到了終點,當家長們打開大客車的車門,從車上下來的全部是中國的孩子,沒有一個日本孩子。

中國的教育家憂慮地說:“如果日本式的教育,是在培養狼;那么中國的家庭教育,是在培養性格溫善的羊?!?

如果家長對孩子一味包辦代替,其結果會使孩子什么都不會干,進而形成依賴性。從智力方面講,自主性差的人遇事依賴別人,拿不定主意,猶豫不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及創造能力。由于懶惰,他們不愿自己動手做事,思維能力發展受到了限制。在性格上,他們又表現為意志軟弱,膽小怕事,缺乏獨立克服困難和吃苦耐勞的能力。上學后,他們也會缺少競爭意識和刻苦鉆研、努力進取的精神。

身為父母,在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時,父母不給予幫助,這是父母不盡職。然而,當孩子有獨立完成這件事的能力時,父母就應要求孩子獨立完成這件事。作為一個人,他沒有摔倒了能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和毅力,他又怎樣去生存?如果一個人離開了父母的呵護就會活得很糟,那他以后怎樣去競爭?

所以,對于家長來說,必須重視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

如何培養孩子自立的精神,外國的一些做法值得中國家長好好借鑒和學習。

1.美國

美國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采取種種方法,讓他們認識到勞動的價值。比如,讓孩子自己動手裝配自行車、修理小家電、做簡易木工、粉刷房間、到外邊參加義務勞動等等。即使是富有的家庭,也十分注重對孩子進行自謀生路的能力教育。美國中學生的口號是:“要花錢,自己掙!”不管家里經濟狀況如何,孩子在12歲以后就得給父母的庭院剪草、給別人送報,以換取些零花錢。一些家庭還要求孩子外出當雜工,如夏天替人推收割機,秋天幫人掃落葉,冬天幫人鏟除積雪等。

2.日本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氣和陽光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過勞動才能獲得?!痹谶@一觀念指導下,許多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學好功課的同時,要求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到外面打工掙錢。孩子很小時,父母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比胰送獬雎眯?,不論多么小的孩子,都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背包。父母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背?!笨傊囵B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是日本父母的根本出發點。

3.瑞士

瑞士的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無能之輩,從小就著重培養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比如,十六七歲的姑娘,初中畢業就被送到有教養的人家去當一年左右的傭人,上午勞動,下午上課。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學會獨立謀生之道,另一方面還有利于學習語言。因為瑞士是個多語種的國家,既有講本土語言的地區,也有講德語和法語的地區。所以,一個語言區的姑娘通常到另一個語言區的人家當傭人,還有相當多的孩子被送到英國家庭當傭人。當她們掌握三門語言之后,就可以去銀行等部門就職。在瑞士,長期依靠父母過寄生生活的人,被認為是沒有出息和可恥的。

4.德國

德國一貫重視培養孩子“勤奮、正直、可靠、樂于助人、作風正派”等品格。因此,父母們從不包辦孩子的事情。父母將子女視作獨立的個體,給他們空間,讓他們獨立地去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譬如,在孩子1周歲左右,父母就鼓勵他們自己捧著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還向孩子道謝并加以贊許。隨著孩子年齡和能力的增長,父母再引導他們完成一些更難的事情。德國法律規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里承擔一些家務,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德國人常說,他們的首要責任就是讓孩子懂得,一個人走向社會最終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強。

另外,美國教科書上列出了在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時,在各個年齡階段要求做到的事情:

自我服務的技能:

掌握的年齡用杯子喝東西

8~12個月自己吃東西

8~14個月穿夾克或毛衣

2~3歲穿鞋襪

2~3歲系鞋帶

4~6歲刷牙

2~3歲洗手

2~3歲梳頭

4~6歲整理衣柜的衣物

5~7歲選擇次日的衣物

6~8歲從頭到腳自己穿著

5~6歲洗澡

6~7歲洗頭

7~8歲吹干頭發

12~14歲到商店買衣物

10~14歲。

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方法

要培養孩子的領導力必須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過這樣一段話:獅子故意把自己的小獅子一次次推到山谷里,讓它從危險中學會獨立的能力,這樣的氣魄真是太大了。雖然這種行為在人類看來有點殘酷,但經過這種殘酷的訓練,小獅子在以后的生命過程中才一步步地堅強起來,在它一次次從深谷爬上來時,它才真切地體會到獨立的重要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培養孩子獨立性上堪稱楷模。

羅斯福十分注重培養孩子們的獨立人格。他有句名言:“在兒子面前,我不是總統,只是父親?!彼磳⒆觽円揽扛改高^寄生生活,他讓孩子們憑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大兒子詹姆斯二十歲去歐洲旅行,回國前買了一匹好馬,然后打電報向父親求援。羅斯?;仉娫捳f:“你和你的馬游泳回來吧!”兒子只好賣掉了馬,作為路費回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打響后,羅斯福的四個兒子都上了前線。羅斯福病故了,他們還都堅守在自己各自的軍隊中,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為父親送行。

葉圣陶先生說得好:“教,就是為了不教?!边@不教的意思就是引導孩子從小鍛煉獨立學習的能力,掌握自我獲取知識的方法。

1.讓孩子思想上獨立

大量的證據表明,凡能使幼兒創造力得到很好發展的家庭都有這樣的特點,即較少權威主義和限制,鼓勵獨立。作為父母,要容許孩子挑戰家長的權威,打破“一言堂”的家長制作風。不但要允許、還要鼓勵孩子指出父母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分析和觀點,以利于他們有獨立于父母的思想。另外,孩子要學會自己作選擇,父母可以提建議,讓孩子自己提設想,然后讓孩子自己決定采取哪種或哪幾種方案。家長要支持孩子的選擇,即使孩子的選擇在家長看來不好也不能否定或強行改變,在孩子難以作出選擇時也不能替他選擇。而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多作判斷,否則就會養成孩子思維的依賴性和惰性,阻礙創造力的發展。

2.讓孩子行動上獨立

父母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如讓孩子自己收拾好玩具,把自己的鞋子放好,整理自己的小床。三歲的孩子可以自己洗手絹和襪子,七歲的孩子就可以洗衣服了,十歲的孩子可以使用洗衣機,自己換被套、床單。父母不要以為這些事不需要孩子做,自己順便就做好了,以省出時間讓孩子做更重要的事。但這些小事可以磨煉孩子獨立的能力和做事的意志,讓孩子享受自由的同時承擔義務,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操心,不能依賴別人。

3.讓孩子時間上獨立

父母需要教會孩子獨立的時間意識,讓他學會自己安排時間,合理作息,不要再每天連哄帶騙地叫孩子起床。如可以給孩子一個鬧鐘,教會孩子定時、上鬧鐘,然后和孩子協商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后,要求孩子自覺按時睡覺、起床。父母要注意的是,因為一開始需要容忍孩子上學遲到,一兩次遲到,老師處罰將會幫助孩子學會不賴床。另外,讓孩子自己相對獨立地支配自己的自由時間,即完成了家庭作業后的時間,父母可以和他一起玩。如果他愿意,孩子還可以去和小朋友玩,只要不是很危險或者違法的事,原則上都可以。

其實在生活中,可以有很多機會和方法引導孩子進行創造性思考,例如詢問孩子“如果你是小紅帽,你要如何對抗大灰狼?”“杯子除了用來喝水,還有哪些用途?”“筷子除了夾東西,還可不可以當叉子?”等問題,來激發孩子的能力。然后,接下來就是激發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將來在面對困難時,能夠自己思索出解決的方法。

父母也可為孩子選擇一些具有是非意義的小故事,在講故事的同時引導孩子思考其對錯在何處,為什么這樣認為。這樣有助于建立孩子的是非判斷能力。當孩子已具有以上能力之后,便算是具備了自主、獨立的性格雛形。但是仍然需要加強對“是非對錯”判斷力的培養,不然會導致偏頗和價值觀的偏移。

也有專家指出,培養孩子自立的方法有下面幾個可供借鑒:

1.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嬰兒最初喜歡生活在母親的懷抱里,但是他不能永遠這樣生活。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應理智地逐漸擴大孩子的活動空間,才能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長。

2.讓孩子有自由支配的時間

有一位聰明的家長,他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每天給孩子一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有時玩,有時去讀自己喜愛的一本書,有時畫畫,當然,有時也忙來忙去什么也沒干成,但是孩子逐漸懂得了珍惜時間,學會了做計劃。

3.創造條件讓孩子鍛煉

一年級的小學生要不要自己洗碗?不少家長是拿不定主意的。但是有一位家長卻特意為孩子準備了一個小板凳,對孩子說:我知道你特別愛干活,想自己刷碗,可是水龍頭太高,你夠不到,媽媽給你準備了小板凳……孩子興奮地喊著:謝謝媽媽!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興地學著大人的樣子去洗碗了。

4.給孩子設置適當的問題

每一個孩子都會無休止地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但是問題的答案如何去得到呢?經驗告訴我們:孩子愛不愛提問題,是關系到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則是關系孩子成才的一個重要因素。

5.讓孩子獨自去解決問題

困難家庭的生存環境,為孩子創造了艱苦鍛煉的條件。但是,現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在順境條件下如何成功地教育孩子,的確是當前急需探討的難題。

有經驗的家長多是想辦法給孩子設置一些困難,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難,讓孩子去解決,從而培養孩子的能力和優良的品質。

6.鍛煉孩子抓住機遇的能力

生活中常常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機遇,而往往是成人替孩子去捕捉,這樣孩子就永遠學不會走向成功,所以家長的任務應該是只提供或指出各種機遇,啟發孩子自己去抓住。

7.讓孩子自己去解決沖突

孩子們在一起難免有矛盾,這個解決矛盾的過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長、走向成熟的過程。如在編排黑板報、排練節目時,自然都會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爭論,在孩子平等的爭論和探索當中,得出的最后的正確結論,必然是十分寶貴的。

8.給孩子找一個競爭對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原市| 海安县| 秭归县| 嵊州市| 石家庄市| 庆元县| 鹤岗市| 运城市| 读书| 五家渠市| 湄潭县| 靖边县| 上林县| 上饶市| 崇义县| 南京市| 彭泽县| 五台县| 兴山县| 安徽省| 甘德县| 东至县| 长顺县| 七台河市| 景洪市| 抚顺市| 通海县| 运城市| 惠州市| 泸定县| 康乐县| 嘉善县| 广水市| 酒泉市| 永春县| 象州县| 隆子县| 股票| 兰西县| 睢宁县|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