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質真可謂是復雜,它不僅具有不變的、固定的一面,同時也帶有可變的、不定的另一面,而影響氣質發生不利變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影響和作用的結果:天賦及環境、后天的教育以及生活中挫敗的經歷。
天賦及環境對氣質的影響
魯迅先生曾經深刻地剖析過中國人的“國民性”。
這國民性,指的就是中國人當中共同的東西、不變的東西。
當然,即使同為中國人,同有“國民性”,但他們的氣質,還是千差萬別、不可同日而語的。
就是兩個氣質為同一類型的人,他們之間也還是有差別的。
中華民族有著在漫長的歷史中培養出來的共同氣質。這種共同氣質是在同一文化,也就是受同樣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影響之下而形成的。
這也就是說,人們在幼兒期就形成的行為方式、感情表達方式,再加上某一具體文化背景而形成的性格,就是他們共同的氣質。
盡管中國人有共同的國民性,大家共住在這塊廣闊的土地上,但由于出生和長大的具體環境各有不同,因而各地方的人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獨特的性格。
這些不變的、共同的東西培養了這種國民性,還因人們所處的境況不同而變化著。即使出生地相同、具有相似氣質的人,作為公司經理和小攤販老板,其氣質表現自然也就各不相同。
在工作的地方,經理要像個經理,小販要像個小販。
然而,經理也好、小販也好,在家里是不是另外一個樣子呢?
他們在家里的時候,要不要丈夫像個丈夫、兒子像個兒子或者妻子像個妻子、女兒像個女兒呢?
自然應該如此,而之所以如此,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天賦及環境會對氣質產生客觀的影響。
這里所說的環境,并非單純的只是自然環境,它也包括各個地方所具有的文化、歷史、社會習俗等內容。
這種環境給予國民以及在各個地方的人們以很大的影響,它是使中國的國民性,及各地區的地方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人們在出世以后的環境中,后來學到和掌握的東西,要比從父母那里得到的遺傳性的東西多得多。
所謂環境,應該以人為中心,即人們的能接觸到的所有外界事物,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對人類來說,自然環境極為重要。
可以說,所有的東西,都要受到自然環境的強大制約。
人類的歷史、文化,是無法擺脫自然環境的。雖然社會環境不能不受來自自然環境的各種各樣的制約,但是,人際關系也就是社會環境,同樣對人們的氣質形成與變化有著重要的影響。
對處在氣質形成過程中的孩子來說,父母和學校老師以及高年級的同學等等就是他的社會環境,這對于他來說自然是有重要影響的。
而不僅對于孩子,就是對成人來說,與他有關的社會環境,同樣有著不可忽視的、極其重要的意義。
因為社會就是這樣的社會,只要是某個組織的或團體的成員之一,無論什么時候,由于上級與下級、男性與女性,因其本身的社會地位、氣質等方面的不同,行動就要受制約,感情也要受到抑制。
因此,如上所說,所謂環境應該是人們所能接觸到的所有外界事物,這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但是,這些還不是環境的全部。
即使是相同的環境,給每個人帶來的影響、效果和意義,在心理方面并不一定是相同的。譬如,同是飲酒、吸煙,對于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在同樣的社會環境中所受的制約和反感就極為不同,影響當然也就不同。
同在一個公司,經理和門衛受到的阻力、制約、評價不一樣,受到的影響當然也不同。
經理要是不像經理的樣子,不像話;門衛要是不像門衛,也不像話。
男女差別也不可忽視。
男人就得像個男人;女人就得像個女人。
年齡差別同樣。
老人就是老人的樣子,小孩子就是小孩子的樣子。
因此,可以說,年齡和性別也是一種重要的環境因素。
有個男孩,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家伙,但后來他越長越胖,成為了一個肥胖兒。
因為是個肥胖兒,什么運動都不行,一打捧球就經常被地滾球擊中出局,腿腳慢到這種程度,就連女孩都敢因此而愚弄他。
久而久之,他逐漸地變了。
原先是個快樂活潑的男孩,慢慢地,他變得縮頭縮腦、少言少語,成了很自卑的人。他根本不想去外面玩,吃東西成了他唯一的愛好。父母擔心他會變得越來越胖,就以減輕體重為目的,讓他上了游泳學校。
這一年,他小學三年級。
開始的時候,他不愿意學習游泳,又哭又鬧,后來,漸漸地他學會了游泳,并在學習過程中,愛上了游泳。當他的身體逐漸變得和其他男孩一樣時,他就更加喜愛游泳了。
一年之后,他的肥胖完全消失了,個子也長高了許多。
可喜的是,他越長越瘦,越長越高,最終長成了個瘦高個,成了全班體形最好的人。
與此同時,他變得積極而性格開朗,因此他已有一種優越感了。
據說,在游泳隊里,這樣的故事是很多的。
體格、體型、容貌之類的身體條件,也應屬天賦之一吧,它們有形無形地影響人的心理,與人們的氣質、性格的形成,有著很密切的關系。
有的孩子,經常聽到人們稱贊自己漂亮、可愛,在這種贊揚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與常常聽著“這孩子真難看”之類、在別人的蔑視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相比,縱然他們的不變的固定傾向相同,幼兒期的環境同樣優越或惡劣,但最終他們的氣質也一定是不盡相同的。
一到小學高年級,有些孩子就會為身體的某種缺陷而煩惱,為自卑感所操縱。
要克服那種自卑感就要運動和學習,按照自己的愛好認真地去做,只有這樣才能變成氣質外向、堅強、不怕挫折的人。相反,因自卑而什么活動也不想參加的人,就會變成氣質抑郁的人。
身材的高矮、體重的輕重、體形的胖和瘦、眼睛大和小、腿長和短、面龐圓和方、鼻子的高低、嘴的大小、嘴唇的厚薄、耳朵的形狀、體態的好壞、頭發的狀態、嗓音的調子、身體氣味的強弱等等,這些體格、體型、容貌等方面的因素,不管你是否意識到它們,它們卻都伴隨人們的少年期、青春期而影響著人們的氣質形成與發展。
盡管男性不像女性那樣,身體條件與性格形成的聯系那么密切、微妙、深刻,但是其身體條件和氣質的形成之間的關系也是不可忽視的。
身體條件和自身的氣質形成及發展的關系如此密切,如果把它與自身之外的周圍環境聯系起來考察,維持著體格、體型的體質也同樣與氣質有著很多很多的關系。
即使從父母那里繼承了同樣的體格、體型和容貌,即使處在同樣的環境中,如果他們一個是健康的人,另一個是病弱的人,則各自所受的影響當然也是不同的。
體質是造成體格、體型的材料。材料的性質不同,所造就的成品也就不同。體質也和體格、體型等一樣,可以說是對氣質形成發展有很大影響力的因素。
這既屬于天賦,其實也是環境。
所以,推本及源,人的氣質有其天生賦予因素,同時也受環境的很大影響。
有這樣一則故事
在一個飄著雪花的夜晚,一個騎馬的旅客好不容易找到了旅店。有人詢問他從哪邊來?
那個人指了指自己來的方向說,從那邊來的。
店主人吃了一驚,說:“你是從死湖上過來的?”
一聽這話,騎馬的人“啊”的一聲,就從馬上掉了下來,倒地就昏死過去了。
原來,死湖是著名的埋葬死人的地方,是人人害怕的地方。
但是,原本已經好好的過了那個可怕的地方,可事后不過是聽到了它的地名而已,為何就昏死了呢?
這里的一個關鍵問題在于,怎么樣來理解環境。
其實,環境有兩重性。
一個方面,它是與個人意志或體驗無關的物理環境。
另一個方面,它是意志或體驗方面的環境,它直接決定著人行動的行為環境。
漫天大雪,滿地皆白,旅客誤把死湖當作了白色的原野,平靜地橫穿湖面。可是在知道了那是的死湖的瞬間,旅客行動的環境的性質就從雪白的大地,一變而為易碎的一湖冰水,而且這冰水一向是吞沒人的死水,這樣的震動,是他實在承受不了的。
因而,對人們來說重要的不僅僅是環境的客觀性,而更多的則是某一環境中的心理意義。
環境同人的氣質的形成與發展有著很深的關系,并具有很大的影響。
同時,人的氣質、性格、精神面貌及身體方面的變化又影響并產生出新的環境。人們周圍的環境,可以說很大程度上全憑人類的意志而變成相應的樣子。
環境的心理意義,因每個人的氣質和性格的不同而不同。反過來,每個人的氣質又因環境的心理意義之不同而不同。
這是相互影響、相互推動的關系。
旅客在聽說自己來的地方是死湖時,落地昏死了過去,一方面說明了環境的心理意義的作用,同時也說明了他的自身氣質對環境心理意義的作用。因為,如果他的氣質是寧靜的、抑郁質或粘液質的,那么,他也不會對此有強烈反應,以致于立即墜馬昏死。
當一個參觀者非常冷靜而沉著地參觀監獄的單人牢房時,他這樣開玩笑說:“似乎很舒適嘛,比公寓還好,搬到這兒來算了。”
而監獄里的看守聽了這話以后說:“好啊,那么,你就留在這兒吧。”說完關上門自己出去了,而把他留在里面,那么,他會怎么樣?
他一定會嚇得半死。
同樣在健康的時候,酒是令人喜歡的,香氣撲鼻,可是當一個人在大醉而剛剛清醒之后,只要一提酒字,就一定會有一種想嘔吐的感覺。
這也是環境的兩重性的表現。
參觀監獄的人,明知道自己絕對不會住進那個房子,因而就可以滿不在乎地開玩笑。可是當他知道了那個房子就是他今后必須住好幾年的地方時,他的行為環境的性質就發生了變化,那個空間從清潔明亮的公寓一變而成為不可逃離的牢房,因而他經不起這樣的打擊和恐怖而倒下了。
以某種身體條件為基礎而形成發展起來的氣質,可以變成外在環境的心理要素。比如,內向、沉默的人可以把別人的無端的注視當作蔑視和侮辱,而樂觀開朗的人,則會把這種注視看作是羨慕和尊敬。
所以,同樣一種東西,可以構成為不同的環境,這就是心理環境。
這里所說的環境不僅僅是指外在的社會或者自然環境。其實,即使是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相同的條件下,即便是孿生姐妹這樣極其相似的人,仍然會是有所不同的。
因為,她們的心理環境,是不同的。
相貌一模一樣,改變不了她們心理會有所不同這個事實。因為,即使是對待同一件事情,由于她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理解,這種不同的理解,也會影響她的心境。
這種心境積累多了,就形成了一種足以改變或影響其氣質的心理環境。
不同氣質類型的行為特征
不同的氣質類型,有著不同的行為特征,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從行為的特征中來判定一個人的氣質類型:
膽汁質人具有很高的興奮性
一般地,膽汁質的人的神經類型屬于興奮型,他具有強烈的興奮過程和比較弱的抑制過程。
這種類型的人的特點是具有很高的興奮性,因而在行動上表現出不均衡性。
在情緒活動中,一般表現出脾氣暴躁、熱情、開朗、剛強、直率、果斷,但往往易于狂熱地爆發,不能自制。
在活動方面膽汁質的人表現出精力旺盛、反應迅速。行動敏捷、動作有力,對工作有火一般的熱情,能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能夠同艱難困苦作勇敢堅決的斗爭。
但他們的工作特點帶有周期性,當精力消耗殆盡時,便會失去信心,由狂熱轉向沮喪,甚至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膽汁質的人接受能力強,對知識理解得快,但粗心大意、性急好動,考慮問題往往不夠細致。
一般地講,膽汁質的人大多是熱情而性急的人。
多血質人是活潑好動的
多血質的人的神經類型是活潑型,神經過程具有強烈、平衡而且靈活的特點。
多血質的人容易動感情,但情感體驗不深刻、不穩定,情感產生之后既容易消失,也容易轉變。
多血質的人一般都有很高的靈活性,容易適應變化的生活條件,在新的環境里不感到拘束,他們善于交際,能很快地同別人接近并產生感情。
多血質的人多半機智、聰敏、興趣廣泛、能迅速把握新事物。要求反應迅速并均衡的工作對他們最為合適,在從事復雜多變和多樣化的工作方面往往成績顯著,但是他們的興趣不夠穩定,注意力容易轉移,一旦沒有足夠的刺激的吸引,常常會變得厭倦而怠惰,開始所具有的火一般的熱情會霎時冰消瓦解。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多血質的人給予人們的印象是活潑而好動的。
粘液質人多是沉靜而穩重的
粘液質的人的神經類型屬于安靜型,他們的神經系統具有強烈、平衡、但不靈活的特點。
他們的情緒不易激動,情緒強度也比較薄弱,經常表現得心平氣和,不易發脾氣,不大喜歡交際,對人不容易很快產生強烈的情感。
他們反應比較慢,行動比較遲緩,但是冷靜、穩重、踏實,不論環境如何變化,都能保持平衡;他們善于克制自己的沖動,能嚴格地遵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工作制度和組織紀律;他們情緒、興趣都比較穩定、態度持重,而且具有較好的堅持性,常常表現得有耐心、有毅力,他們不愿白白耗費自己的精力,一旦對自己的力量作好了估計,選定了目標,就能一干到底,不容易為無謂的動因分心。他們比較容易適應那些要求堅持不懈地使用力量和要求長時間地、有條不紊地保持精神和體力上的緊張狀態的工作。
粘液質人的不足之處是不夠靈活,有惰性。惰性使他們振作精神,集中注意,把注意力轉向新的對象上去需要時間,惰性也容易使他們因循守舊、保守固執。
粘液質的人大多是一些沉靜而穩重的人。
抑郁質人情感濃厚
抑郁質人的神經類型屬于弱型,他們體驗情緒的方式較少,穩定的情感產生得也很慢,但對情感的體驗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緒易感性。他們往往為一些微不足道的緣由而動感情,在情緒上產生波動和挫折,但卻很少在外表上表現自己的情感。
抑郁質的人外表溫柔、恬靜,在行動上表現也很遲緩,常常顯得忸怩、靦腆、優柔寡斷、遲疑不決,他們盡量擺脫拋頭露面的工作,在遇到困難和危險時,常常有震驚、恐懼、張惶失措的表現。
但是,抑郁質的人對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他們思想敏銳、觀察精細、謹慎小心,常常能觀察到別人觀察不到的東西,能體驗到別人體驗不到的東西,有的心理學家將這些特征稱之為藝術氣質。
抑郁質的人大多是一些情感濃厚而沉默少語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典型氣質類型的人是很少的,多數人都是介于各種類型之間的中間類型。因此,在觀察某個人的氣質時,主要是觀察和測定他的氣質特點和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特征。
影響氣質的九種因素
國外一些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為了實行有效的改善,把人分成九種氣質因素,以便對癥下藥。
三種先天性氣質因素
國外的一些心理學家,把上面所說的四種類型歸并成A型、B型兩種人,此外還提出一種C型人。
A型人,又稱“躁郁質型人”,基本屬于多血質和膽汁質綜合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