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產品經理的專業知識與職業焦慮
在構思本書知識結構的過程中,我試圖站在產品經理(作者)的角度去思考用戶(讀者),需要什么樣的產品(知識/內容)。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用戶需求”,即明確一名處在成長過程中的產品經理的知識需求是什么。但僅僅從“知識需求”這個角度去思考,我發現整個產品知識體系龐大而繁雜,不同行業在不同的階段對知識的訴求各不相同,很難得出有效結論。
如果思考的問題沒有頭緒,難以分析、判斷并得出結論,我試著從底層思考,再往表層進一步思考,這也是我思考問題常用的方法之一。
往后退一步,回歸到產品經理獲取知識的底層心理訴求。一方面,建立在實用主義的基礎上,滿足職業生涯過程中的知識獲取和能力提升需求;另一方面,緩解職業生涯產品工作過程中知識匱乏和能力欠缺所帶來的焦慮。
往前進一步,回歸到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在“產品經理的知識需求”的基礎上,加上“普適”和“高頻”兩個限制維度,它的范圍開始縮小,輪廓也逐漸清晰,即這個知識體系應該是所有產品經理都需要的,也是產品工作中經常用到的。
最后,結合以上“退一步思考問題本質,進一步讓問題具象”的思考過程和結果,我認為本書的核心主題已經很明確,即能滿足以上兩種特征的一定是“產品設計”這部分知識體系。產品經理職業生涯中的大多數時間在進行產品設計,符合“普適”和“高頻”特征。如果不會設計,設計不好,評審不通過,用戶不滿意,則產品經理會產生強烈的不勝任感,從而帶來職業焦慮感。
這樣的“焦慮感”經常出現在產品經理想要設計某個功能但又不知道使用什么控件時,原型設計不被需求評審人員認可時,要設計一個新功能但又不知道如何設計時,為一個業務設計一個系統級別的產品但又沒有這個系統的具體設計思路時,進入新行業,接觸新產品以及新的體系、邏輯、管理方法而感到知識匱乏時。
再看一看產品經理職業生涯過程中經常會面對的一些場景。
● 你之前一直從事移動端APP類產品的設計工作,移動端APP類產品典型的特征是注重獨立用戶體驗閉環,即注重用戶體驗和交互設計,而管理后臺類產品,卻常涉及把復雜的業務邏輯轉換成有效的產品功能,即注重業務抽象和流程設計。如果公司組織架構調整后,需要你負責一個業務模塊的CRM系統的設計,你是否會因為以前從未接觸過,因為知識匱乏而產生短暫的不勝任感,從而產生焦慮感?
● 你之前一直從事教育CRM系統的產品設計,職業生涯想更進一步,某家電商企業有個很好的職位,現在你突然要從教育行業轉換到電商行業,你是否能在面試中把CRM系統的公共部分講清楚?是否能對電商系統中的商品、訂單、庫存、會員、營銷、履約、支付等功能模塊提出深刻的見解?面試通過后是否能快速地適應新工作?
● 當你努力向上朝著產品主管的職業目標前進時,除管理能力之外,很大一個門檻就是需要具備多元化的產品能力。多元化的產品能力需要具備三個基礎條件——完善的知識體系、詳細的底層邏輯與豐富的實戰案例和經驗,想想自己還差多少呢。
與職業“焦慮感”相對的是“掌控感”。而所謂的掌控感,就是當你具備多元化產品能力的3個基本條件后,會發現無論是哪種產品(電商產品、金融產品、前端產品、管理后臺產品等)的設計都是基于基礎控件、原型、功能、系統、體系、邏輯等,像“搭積木”一樣模塊化拼接而成的。“掌控感”也稱作學習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的“模塊化思維”。
而本書旨在讓讀者能夠擁有這樣的“模塊化思維”能力,掌握通用的產品設計模塊,增強職業生涯過程中的“掌控感”。
事實上,這個結論后來也在和眾多同行業產品經理的調研與交流過程中得到了驗證。所以,本書的核心內容將圍繞“產品設計知識體系”展開。
在我的第一本書《產品經理方法論——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出版后,我開始投入本書的寫作當中。第一本書介紹了產品知識體系的基礎概念和整體框架,整個知識體系適用于各種產品類型、行業、公司,以及業務,讀者可以了解到產品經理整個知識體系的內容、工具、方法、思維,以及認知。
本書是我的第二本書,是對第一本書中知識體系的延續和落地,聚焦于產品設計,其中包含通用控件、通用原型、通用功能、通用系統、通用體系、通用邏輯、通用方法、通用原則等產品設計知識。之所以強調“通用”,是因為這些產品設計知識同樣適用于各種行業、公司,以及業務。
例如,所有產品的“文本輸入框”控件的設計方法是相同的,所有產品的“原型設計”方法是相同的,所有產品的“登錄/注冊”功能的設計思路是相同的,所有行業、公司、業務的“CRM系統”的設計思路是相同的,所有產品的“賬戶體系”的設計思路是相同的,所有產品的“分銷邏輯”的設計思路是相同的,所有產品的“灰度發布”的方法是相同的,所有產品要遵守的“設計原則”是相同的,所有產品需要進行管理的“方法”也是相同的。
而這些“通用”和“相同”對產品經理職業生涯過程中所需的產品設計知識進行了高度而全面的抽象和總結,希望本書不僅能幫助讀者完善自己的產品設計知識體系,還可以幫他們通過學習和閱讀減少“焦慮”。
本書的內容安排如下。
第1~3章主要介紹基礎控件,包括信息輸入控件、信息反饋控件、信息輸出控件的設計方法和在產品設計過程中的使用場景。
第4章介紹產品原型設計方法,讓讀者能夠學習到如何又好又快地完成原型設計,取得效率和質量的平衡。
第5章主要介紹通用的產品功能設計方法。例如,幾乎所有存在賬戶概念的產品都需要用到“登錄/注冊”功能。這些通用的產品功能設計方法可以幫助產品經理快速理解和設計陌生功能。
第6章主要介紹通用的產品邏輯,例如,對賬邏輯。雖然公司不同,業務不同,產品不同,但是如果它們都需要對賬,那么它們的對賬邏輯一定是相同的。這些通用的邏輯可以幫助產品經理豐富自己的知識庫,從容面對新的公司、新的業務、新的產品。
第7章主要介紹基礎系統產品的設計思路。以CRM系統為例,醫療行業的CRM系統和金融行業以及教育行業的頁面信息可能不同,功能也會不同,字段名稱甚至完全沒有關系,但是它們的底層設計思路是一致的。這樣的“一致性”可以幫助產品經理建立起整個系統設計的底層架構,明確系統范圍,更好地帶著這些設計思路,在不同的職業階段和不同的公司中進行復用。
第8章主要介紹通用的產品體系。以“會員/積分”體系為例,該章討論這些體系的產品設計思路,只要有會員和積分的產品,它們的設計思路就是一致的。這一章可以幫助產品經理建立完整的產品設計“工具箱”,在需要時,做到開箱即用。
第9章主要介紹通用的產品設計方法。其中包括常見的互聯網產品形態、產品設計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發布產品灰度的方法、A/B測試方法,以及產品經理在產品上線前、上線后應該做哪些工作等。
第10章主要介紹通用的產品設計原則。這些原則都是經過大量產品和大量用戶驗證且有效的原則。該章可以幫助產品經理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建立設計規范。
第11章主要介紹通用的產品管理方法,包括用戶管理、需求管理、設計管理,以及商業模式管理。該章可以幫助產品經理建立基本的管理方法論,為以后職業生涯朝著管理方向的進階打下基礎。
希望本書能幫助讀者建立一個完整又通用的產品設計知識體系框架,盡早地培養并獲得通用的產品設計能力。同時,希望讀者在學習和職業進階的過程中,盡量學習通用產品知識,并善于對學到的知識進行抽象,讓其具備普適性、復用性,以及可遷移性。這樣的知識才是含金量高的知識,這樣的學習方法才是好的學習方法。
產品經理的知識體系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一本書不足以完全講解清楚,需要讀者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建立自己的產品經理方法論。產品之路是一條需要不斷學習才能走下去的路,愿與大家砥礪前行。讀者在閱讀本書時,要帶著批判和質疑的態度,在自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與書中內容發生碰撞的過程中,獲得思考和收獲。產品知識體系豐富且龐大,書中難免有疏漏之處,還望廣大讀者不吝指正。
趙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