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尊重是基礎
父母決定和孩子真誠合作,就要從相互尊重開始。
父母想從孩子那里得到更多的尊重,就會不斷地提要求。那么,父母是想讓孩子更愿意聽你的話,跟你學更多的東西,還是想讓他更多地從你的立場和需要來理解你?是想讓孩子理解認同你的觀點,相互之間少一些爭執,還是想讓孩子按照你說的做,不要問為什么?
“尊重”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理解,我們發現“請求尊重”和“得到尊重”是非常不容易的。“尊重”一詞里包含了所有的想法、感覺和需要。所以,尊重他人,需要去觀察他們正在經歷的一切,尤其是帶著尊重去理解他們當下的感受和需要。每一對父母都可以選擇自己的關注點,是選擇從自己的視角、愿望、評判角度去看孩子的行為,還是選擇從孩子的視角,帶著尊重去體會他們的感覺和需要。
— 家長大課堂練習 —
你盯著孩子的哪里?
請家長回答:
1.當你發現孩子在學習或生活習慣上的問題時,是怎么說孩子的?
你是否會說:“你怎么又是這么不小心!”
你是否會說:“我還以為你長大了呢!”
2.請回憶自己在某個時刻,盯著孩子行為中的錯處時,經常說的是哪一句話?
您是否會說:“你怎么總是犯這種低級錯誤!”
你是否會說:“你的表現太差勁了,怎么每次都這樣!”
思考:你是否使用嘲諷、指責、不屑、貼標簽的語言。
提示:使用這樣的語言溝通的結果是否違背了你的初衷。
當父母對孩子的未來感到擔心時,可能會對孩子說:“如果你再這樣下去就會考不上大學”或者“你這個樣子,誰愿意和你成為朋友”。父母往往想通過關注孩子的問題或者行為中的瑕疵來教育他們,認為批評或者懲罰孩子是激勵他們改變自己行為的方式。
你覺得父母這么說有用嗎?或許這些在你看來無理的行為,不過是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他需要的可能只是關注、肯定、贊美或者選擇權而已。當你發現孩子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采取父母不喜歡的方式時,就有了你和孩子合作的一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