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拉斯穆斯·比約恩·安德松

美國民眾對冰島薩迦知之甚少,本書是在該國首次出版的薩迦譯本,我們相信為讀者做個簡要概述將會恰如其分——首先是大體上介紹冰島薩迦文學,其次是本書包含的幾則薩迦中尤為動人之處。

冰島語詞匯“薩迦”(意為“講述”)即指在敘事散文中呈現的所有內容,同時也用于描述過去的人物和事件的確切歷史記錄,但它也包含了大量的半神話和純虛構的傳說故事,這類神話薩迦與真實的史傳薩迦一樣,是以同樣的敘事方式進行講述的。

冰島一般性的文學創作與薩迦的撰寫約始于11世紀末期,即在該地區完全引入基督教(公元1000年)之后不久。生于1067年,逝世于1148年的智者阿里·索吉爾松神父[1],享有北歐史學之父和冰島薩迦創作之父的美譽,堪稱“北方的希羅多德[2]”。他撰寫的《冰島人之書》[3],也是除了遍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各國以及偶爾在大不列顛島和其他地方的石碑和木碑上發現的大量盧恩銘文外,最古老的古諾爾斯語[4]文學巨著。這些盧恩銘文可追溯到智者阿里生前很久,但從已知資料來看,此前盧恩字母并未用于書籍創作。阿里的薩迦創作包含了北歐民族通史,以及截至作者所在年代的冰島專門史。這部巨著奠定了薩迦文學的基石,并從此在12—14世紀間催生出一部又一部薩迦,這些作品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吸引了各地學者驚嘆的目光,他們將注意力轉向對冰島的研究,這也被公認為世界文學史上無可比擬的非凡成就。

諾爾斯人登陸冰島

除了由他本人撰寫的關于冰島的薩迦合集《冰島人之書》以外,許多現存的智者阿里的作品并非原版。不過那些作品也并未完全佚失,因為斯諾里·斯圖魯松[5]撰寫的名作《海姆斯克林拉》[6],還有可能由“白色北地詩人”奧拉夫·索爾德松[7]所著的《約姆斯維京人》[8]和講述丹麥歷史的《克努特家族薩迦》[9],以及與冰島有關的《殖民之書》[10](相當于英格蘭的《末日審判書》[11]),都借鑒了阿里的偉大歷史著作。這些薩迦作者,尤其是較早的那些,他們對過去的歷史記載沒有與民眾的口頭傳說剝離,正是這種自祖輩到孫輩的口口相傳保存了這些歷史——這是人類創造性的想象力自然而然賦予歷史的一種形式。從這方面來說,那些最古老的冰島薩迦與希羅多德的作品并沒有什么不同,正因如此,歷史總在重演。這冰天雪地的北地故事和南方和煦陽光下發生的故事,其主要特征是相同的。同時,即便是那些最優秀的古老薩迦,其中的史實也或多或少與迷信交織在一起,當中歷史人物的個性中有時添加了超自然的特點。上述特點非但沒有削弱這些薩迦的歷史價值,反而以一種賞心悅目又不失稚拙的方式增添了它們的藝術價值,并將其中每一段歷史寫成了一段歷史劇。這類薩迦中的典型就是《尼雅爾薩迦》[12]《拉克斯峽谷薩迦》[13]《格雷提爾薩迦》[14]《埃吉爾薩迦》[15]等。可以說,其中一些成了冰島薩迦創作題材的歷史事件就在那位薩迦撰寫者的眼皮底下發生,這就給了他一個探尋事實的機會;而其他一些歷史事件在民間傳說中流傳已久,它們最初立足的環境實在是太過久遠,其中的神秘色彩可能已被傳說層層包覆,以至于薩迦撰寫者幾乎或完全不以看待歷史的眼光來看待它們。于是,兩種不同類型的薩迦誕生了。一種是嚴謹的歷史題材,另一種則神話色彩濃郁,后者盡管只有少量或完全沒有歷史價值,但在其他方面,也許被視為與前者一樣真實。

歷史編纂正式在冰島站穩腳跟后不久,歷史評論也得到了發展,而斯諾里·斯圖魯松的精湛杰作也成了世界上沒有比之更引人注目的完美作品。

當半神話、半史實薩迦的創作成了一種徹底的藝術形式,當這些創作的素材應用殆盡時,虛構的薩迦創作就取代了它們的位置。這些題材完全是作者幻想的產物,且在任何方面都沒有借鑒民間傳說。盡管如此,這些虛構的薩迦卻嚴格遵循其他薩迦的形式,普遍極為成功地模仿了后者口語化、戲劇化的表現形式。

在本書中,我們會為讀者奉上兩則古老冰島薩迦的英文版,即《維金之子,托爾斯坦薩迦》和《勇者弗里喬夫薩迦》。

《勇者弗里喬夫薩迦》屬于前文中提到的神話類作品。其中勾勒的人物形象可能存在于遠古的某個時間,但都無從考證,而當中戲劇化的冒險故事也許有其歷史依據,但虛構的元素仍占主導,也更為突出。《埃達》[16]中的神話除了體現自然的力量和現象以外,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與歷史人物和事件有關,或者甚至是基于此的創作,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我們相信包含于《詩體埃達》后半部分的一系列神話故事可能有真實的歷史依據,若此為事實,那《勇者弗里喬夫薩迦》中描述的傳奇故事必定與其同屬一類。如此,神話可能被分為兩種類型:初級神話和次級神話。初級神話中神祇以最人性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想法、感情和行動,而次級神話中凡人以最具神性的方式表達他們的理念和抱負?!队抡吒ダ飭谭蛩_迦》也因此被歸類為次級神話。書中兩位最重要的角色——弗里喬夫和英吉比約格——可能真的存在于遠古的某個時間,但在我們的故事中,他們代表的是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中最崇高、最神圣的類型,是依照北歐日耳曼民族中的異教男女構想而成的。在《埃達》純粹的神話部分中,巴德爾和芙蕾雅在道德意義上代表的是至高天神的特質,通過詳盡描述,將其改編得稍微貼近人類靈魂的憧憬。

《勇者弗里喬夫薩迦》的作者是誰,我們不得而知。大部分的冰島薩迦都是如此。依據慣例,薩迦作者不會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上署名。而《冰島人之書》則單純是個意外,書中的一則陳述聲明了該書的作者是智者阿里。況且,正如之前所指出的,大多數薩迦中很難留意到作者的個體特征。作為作者,古時候的冰島人似乎都不在乎個人名望。這也是他們的傳統,即代表全體民眾,而不是以一個單獨個體或某個作者的名義陳述所有祖先的故事。盡管如此,當我們逐一比較不同的薩迦時,就會發現薩迦撰寫者并不像有時被斷言的那樣,只是民間傳說的抄錄者,顯然,不僅如此,他們也是作家,且是與希羅多德或李維[17]相比毫不遜色的作家。只要閱讀者愿意費心思分析,這一點可以從一些在敘述形式上來看遠優于其他薩迦的作品中得到證實,并且在多部薩迦里均記載同一個傳說的情況下尤為明顯。我們也許在其中一則里發現了一種簡明易懂、渾然天成、真誠自然的敘事方式,而另一則相同的故事,卻以晦澀難懂、枯燥無味、帶著幾分做作的方式呈現出來。

創作《勇者弗里喬夫薩迦》的精確時間,我們也無法確定。我們只能說,通常認為它成稿于12或13世紀。

《維金之子,托爾斯坦薩迦》與《勇者弗里喬夫薩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后者或許可視為前者的續篇,《維金之子,托爾斯坦薩迦》中的主要角色是《勇者弗里喬夫薩迦》中描繪的那些人物的祖先。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或許可以把《維金之子,托爾斯坦薩迦》視為《勇者弗里喬夫薩迦》的引言,因為后者是基于某些民間傳說創作的名副其實的半神話故事,而前者屬于純粹虛構的維京人傳奇,這類薩迦流行于冰島薩迦時代后期?!毒S金之子,托爾斯坦薩迦》中的內容可以追溯到14世紀,描述的是中世紀北地的尋常故事。正如前文所述,書中頗為突出的一干角色,算是《勇者弗里喬夫薩迦》中英雄們的祖先。但除了這層名義上的關系外,他們的基本性格迥異,且分屬兩種截然不同的薩迦類型。

這兩則薩迦的冰島語原版都收錄于《傳奇薩迦》[18](1829年哥本哈根版)第二卷中,《勇者弗里喬夫薩迦》同時還收錄在迪特里希博士[19]的《古斯堪的納維亞語書籍》中。

我們懇請讀者在閱讀偉大的埃薩亞斯·泰格奈爾的著名詩歌時,不要將其純粹當成我們作品的附錄。確切地說,我們的薩迦譯本更應被視為那篇詩歌的兩段引導性章節。那位著名的瑞典詩人從這兩則薩迦中提取了素材,而我們擔心許多讀者無法理解原版中自然樸實的詩意,因為在泰格奈爾優美的詩歌中,這點并不鮮明。因此我們再次重申,這現代詩歌作品中的珍寶應被視為原版的解讀和發揚。泰格奈爾通過這篇詩歌,將古老的北方異教徒中,一個深刻而崇高的角色之詩意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足以吸引基督教時期偉大詩人的目光。泰格奈爾的《弗里喬夫薩迦》是斯堪的納維亞詩歌的核心——盡管它誕生于冰天雪地的北方,并深深植根于原始的異教徒口頭傳說的土壤中,但它仍然保留了足夠的熱情和美好,取悅著不同思想、不同民族的讀者。這篇詩歌幾乎被譯為歐洲各種語言,其中一些譯本還有多個版本。因此這篇詩歌也有至少18個英文版本,且幾年前,冰島詩人馬蒂亞斯·約胡姆松[20]為其國民奉獻了一版出色的、真正經典的譯本。

本卷書中該詩歌的英文版本是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喬治·斯蒂芬斯教授所譯,他是著名的北歐學者和盧恩符文專家,為了讓公眾關注我們擁有的古代文學杰作中的財富,他做了很多貢獻。斯蒂芬斯教授慷慨地授予了我們使用他作品的權限。他作為學者的聲譽,加之泰格奈爾本人盛贊這部譯文成功再現了原作的精髓,都將為每一個恰巧拿起這本書的讀者擔保,本書呈現的泰格奈爾詩歌的譯本既準確又優秀。[21]

斯蒂芬斯教授翻譯的《弗里喬夫薩迦》制作成了一本300多頁的8開大小的書。為了避免本書頁數過多,我們極不情愿地被迫刪除了相當一部分寶貴的序章和注釋等內容。另一方面,我們增加了由弗蘭斯·米凱爾·弗蘭森[22](詩人的同鄉)撰寫的一些精彩段落,來簡述泰格奈爾生平,記錄到他的死亡。我們在此向尊敬的喬治·斯蒂芬斯致以謝意,感謝他友善地允許我們使用他的勞動成果。若他發現因上述原因,我們擅自對他的序章或注釋進行了增減,并以這樣的方式讓他想到遠古時野蠻的破壞者[23],我們也懇請他的寬容諒解。

至于我們翻譯的另外兩則薩迦,就由各位讀者評判。其中第一篇在此之前已有兩個英文譯本——一本于1839年由喬治·斯蒂芬斯翻譯,前文中已經提及,這是他作品的一部分;另一本于1875年由英國劍橋大學的埃里克·馬格努松[24]和威廉·莫里斯[25]翻譯,兩位譯者翻譯古老薩迦的風格十分大膽,而那時我們的譯本也幾近完成。我們絕不對譯本自夸,并向認為能比我們做得更好的讀者虛心請教、求得諒解。當然,每一條針對我們譯本的批評建議必須建立在對冰島語原文了解、熟悉的基礎上。

另外還應說明一點,除了我們采用的冰島語版《勇者弗里喬夫薩迦》之外,實際上還有一篇比它篇幅短得多的薩迦,和前者一樣收錄在《傳奇薩迦》的同一卷中。

最后,我們希望薩迦文學早日被西方世界所熟悉、欣賞,并希望這個從我們祖先那里繼承而來的不可估量的遺產能得到能人志士的扶植和關照。我們把這些維京人作為其兄弟、朋友們的開路先鋒,送往《文蘭這個好地方》[26]的居民們身邊。請在你家的爐火旁為他們挪個位置,好讓他們講述自己的冒險故事!


[1] 阿里·索吉爾松(Ari Torgilsson,1067—1148年):冰島最杰出的中世紀編年史家,通常被稱為智者阿里(Ari hinn fróei)。他于1122—1133年撰寫了著名的《冰島人之書》,是第一個用古諾爾斯語撰寫史書的人。

[2] 希羅多德(Herodotus,約公元前484—前425年):古希臘作家、第一位歷史學家。他把旅行中的所聞所見以及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歷史記錄下來,著成《歷史》(The Histories)一書,是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

[3] 《冰島人之書》(íslendingabók):一部記錄冰島早期歷史的巨著,這本書原存在兩個不同版本,流傳至今的是較后期的版本,而早期版本中撰寫的挪威王歷史,被后來的作者作為參考,撰寫出了諸王列傳。

[4] 古諾爾斯語(Old Norse):也被稱為古北歐語,在維京時期至1300年左右,通行于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古諾爾斯語先是使用盧恩字母,后在11世紀北歐引入基督教后,慢慢改用拉丁字母。

[5] 斯諾里·斯圖魯松(Snorri Sturluson,1179—1241年):冰島歷史學家、政治家、詩人。他三度獲選為冰島國會的法律顧問,著有《散文埃達》《海姆斯克林拉》等。

[6] 《海姆斯克林拉》(Heimskringla):一部古諾爾斯語王室薩迦,書名由其中一部手稿的頭兩個單詞“kringla heimsins”衍生而成,意為“世界之輪”(the circle of the world)、乾坤世界。

[7] 奧拉夫·索爾德松(óláfr Tórearson,約1210—1259年):冰島詩人、學者。他是斯諾里·斯圖魯松的侄子。他通常被稱為“白色北地詩人”(óláfr hvítaskáld),以便與同時代另一位“黑色北地詩人”(óláfr Svartaskáld)奧拉夫·萊格松(óláfr Leggsson)區別開來。

[8] 《約姆斯維京人》(Jómsvíkinga saga):一部講述約姆斯堡的建立和約姆斯堡的維京人兄弟情誼的書。該書作者不詳,一般認為可能是奧拉夫·索爾德松。

[9] 《克努特家族薩迦》(Knytlinga saga):一部寫于13世紀50年代的冰島語列王傳記,記錄了10世紀早期以來統治丹麥的國王生平。該書作者一般認為可能是奧拉夫·索爾德松。

[10] 《殖民之書》(Landnámabók):一部冰島語史書,詳細記錄了北歐人于9—10世紀在冰島殖民、定居的過程。

[11] 《末日審判書》(Domesday Book):一本于1086年完成的英格蘭土地調查清冊,類似于現在政府的人口普查。書名從12世紀開始使用,意為“世界末日”,強調這本書的最終性和權威性。

[12] 《尼雅爾薩迦》(Njáls saga):講述了10世紀的冰島圣人尼雅爾·托吉爾松(NjállTorgeirsson)和其朋友貢納爾·哈蒙達松(Gunnar Hámundarson)的故事。

[13] 《拉克斯峽谷薩迦》(Laxd?la saga):寫于13世紀,講述了9世紀晚期到11世紀早期冰島西部布雷扎灣()地區人們的生活,著重描述了谷德倫·奧斯維弗斯多提爾(Guerún ósvífrsdóttir)、基伯爵坦·奧拉夫松(Kjartan ólafsson)和波利·索雷克松(Bolli Torleiksson)的三角戀情。

[14] 《格雷提爾薩迦》(Grettis saga):講述了一位好戰的冰島亡命之徒格雷提爾·阿斯蒙德松(Grettir ásmundarson)的生平。

[15] 《埃吉爾薩迦》(Egil's Saga):講述了冰島農夫、維京人、詩人埃吉爾·斯卡爾拉格里姆松(Egill Skallagrímsson)的生平。

[16] 《埃達》(Eddas):是兩本寫于13世紀的北歐神話傳說文集的統稱。按創作年代不同,分成《詩體埃達》(Poetic Edda,亦稱《老埃達》)和《散文埃達》(Prose Edda,亦稱《新埃達》),是中古時期流傳下來的最重要的北歐文學經典。而現今留下的北歐神話故事,其實是糅合了新舊兩部《埃達》后的故事集。

[17] 提圖斯·李維(Titus Livius):古羅馬著名歷史學家。他寫過多部哲學和詩歌著作,但最出名的是他的巨著《羅馬史》(History of Rome,原名為Ab urbe condita libri,意為“自建城以來”)。

[18] 《傳奇薩迦》(Fornaldars?gur):一部北歐薩迦合集,不同于描寫一般人的冰島人薩迦,北歐薩迦多描寫英雄的傳奇故事,其中的薩迦可能都寫于13—14世紀初的冰島。

[19] 弗朗茨·愛德華·克里斯托夫·迪特里希(Franz Eduard Christoph Dietrich,1810—1883年):德國新教神學家、東方學專家。

[20] 馬蒂亞斯·約胡姆松(Matthías Jochumsson,1835—1920年):冰島詩人、劇作家和翻譯家。他因多篇抒情詩歌以及于1874年創作冰島國歌《贊美歌》(Lofs?ngur)而聞名。

[21] 1838年,泰格奈爾主教給喬治·斯蒂芬斯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依我看,我有幸遇到的所有譯者中,沒有任何一人能像你一樣,參透了原詩的精髓,并這么重視、遵從詩中的北歐特質。”

[22] 弗蘭斯·米凱爾·弗蘭森(Frans Michael Franzén,1772—1847年):瑞典和芬蘭詩人。

[23] 破壞者(vandal):該詞原指古代日耳曼人部落的一支汪達爾人,他們建立了汪達爾王國,并于455年對羅馬進行無情屠殺,這也是英文中“破壞”(vandalism)一詞的由來。

[24] 埃里克·馬格努松(Eiríkr Magnússon,1833—1913年):冰島學者、劍橋大學圖書館館長,他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研究北歐歷史、文學的運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5]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年):詩人、小說家、翻譯家,師從馬格努松學習古諾爾斯語,并與他一起翻譯了大量冰島薩迦。

[26] 《文蘭這個好地方》(Vinland the Good):英國作家內維爾·舒特(Nevil Shute,1899—1960年)撰寫的小說,描述了萊夫·埃里克松發現美洲大陸的歷史故事。這里即指將本書推薦給美國大眾。

>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平县| 鄂尔多斯市| 永登县| 吴江市| 五寨县| 保亭| 壤塘县| 黄骅市| 铜陵市| 北宁市| 连平县| 万宁市| 瑞昌市| 房产| 临颍县| 遂宁市| 宁城县| 马关县| 宁波市| 昭苏县| 永宁县| 安达市| 鄯善县| 沁水县| 肇州县| 剑河县| 黔东| 繁峙县| 改则县| 嘉定区| 阳西县| 巴塘县| 永安市| 南皮县| 昂仁县| 栾川县| 鄱阳县| 修武县| 平和县| 新郑市| 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