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歐維京英雄傳奇(大師插圖本)
- (美)拉斯穆斯·比約恩·安德松等
- 2099字
- 2022-12-01 15:36:40
第三章
“印度國王蒂魯斯大帝是一位在各個方面都非常杰出的統治者,他的王后也是個出類拔萃的女人。國王和王后膝下唯有一女,名喚特羅納。公主天生麗質,美貌無儔,雖是女兒身,卻比其他孩子更聰穎睿智。
“這則薩迦也必須提到一個名叫科爾的男人,他的事跡說起來就多了——首先,他的體形像巨人般高大,容貌如惡魔般丑陋,他還精通妖術,能夠穿行于土地之中,還能駕馭駿馬飛馳在群星閃耀的天空;其次,他是個杰出的易形師[1],可以猛然變成各種動物的形狀,有時他會乘風翱翔,有時他會跨越海洋,而他的背上有一個巨大的腫包,盡管他站得筆直,可那腫包的高度仍超過了他的頭。就是這個科爾率領一支龐大的軍隊來到印度,殺死了蒂魯斯大帝,娶了特羅納為妻,征服了印度國土和那里的子民。他與特羅納生育了許多孩子,這些孩子都更像他們的父親。
“科爾有個綽號叫‘科平巴克’,他有三件稀世珍寶——其一是一把在那時無可匹敵,名為安格瓦迪爾的強力寶劍;其二是一枚被稱作格列賽的金戒指;其三是一個角杯[2],盛在杯中的飲料很特別,人若從此角杯底端飲用飲料,就會被一種叫麻風病的疾病侵襲,變得健忘,將過去發生的種種拋諸腦后,但人若從此角杯頂端飲用飲料,便會恢復健康和記憶。
“科爾和特羅納的大兒子名叫比約恩[3],綽號‘藍牙’。他的獠牙是藍色的,足有1.5埃爾[4]長,露在嘴外。當比約恩在戰斗中或感到狂怒時,他經常用獠牙把人置于死地。科爾的大女兒名叫迪斯[5]。他們的第三個孩子叫哈雷克,他7歲時頭就全禿了,頭骨卻如鋼鐵般堅硬,所以有了‘鐵頭’這個綽號。他們的第四個孩子名叫英亞爾[6],他的上嘴唇拱起,距離鼻子足有1埃爾遠,人送綽號‘特拉納(即豬嘴)英亞爾’。
“這三兄弟在家時會互相打鬧嬉戲,‘藍牙’比約恩會盡全力把自己的獠牙刺向弟弟哈雷克的頭骨,卻絲毫傷不了他。而任何武器也都無法刺入‘豬嘴’英亞爾的嘴唇。駝背科爾還給孩子們施咒,除了寶劍安格瓦迪爾,任何別的武器都無法殺死他的子嗣,也沒有其他鋼鐵之器能傷他們分毫。
“可是,科爾逐漸老去,他迎來了恐怖的死神。他死時,特羅納王后已懷有身孕,不久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個孩子繼承父名,也叫科爾,他的樣貌和他父親簡直是一個模子里印出來的。一歲時,還是嬰孩的科爾已經丑陋不堪,于是得到了一個‘克拉佩’(意為‘狡猾的’)科爾的綽號。
“迪斯嫁給了一個名叫鐵背約庫爾[7]的藍皮膚狂戰士[8],她與她的兄弟五人分割了父親的遺產。于是,迪斯得到了角杯,藍牙比約恩得到了寶劍,哈雷克得到了戒指,英亞爾得到了王國,而科爾得到了私人財產。
“科爾國王死后三年,特羅納改嫁給赫芬伯爵[9],他是馬斯特拉蘭的羅德馬爾[10]國王之子。他們婚后的第一個冬天,特羅納就為赫芬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弗拉馬爾[11],他不像其他兄弟般平庸,是個極具潛力的男人。
“如今,依我看,”維費繼續說道,“你不該冒死與這樣一個死神般強大的男人決斗,且沒有鋼鐵之器可傷他分毫。”
“我不這么想。”維金答道,“無論結局如何,我都愿冒險一搏。”
維費見維金心意已決,堅持要與哈雷克決斗,便說:“我可以告訴你更多關于科爾的兒子們的事。韋塞特和我都曾是哈洛格國王領土的守護者,我們曾在夏季發動戰爭,有一次就在格羅寧海峽[12]遇到了藍牙比約恩。對戰之下,韋塞特用他的棍子擊中了比約恩的手,于是寶劍從他手中脫落了。隨后我便拿起寶劍,向他揮了過去,刺穿他的身體,斷送了他的性命。而從那以后,我便擁有了那把寶劍,而現在我要把它交給你,我的兒子。”
維費說完便拿出那把劍,把它交給了維金。維金對這把劍愛不釋手,然后收拾妥當,登上一艘船,并在安排好的決斗日來到了靈王的宮廳。宮廳內一片悲戚、沮喪之景,維金走到靈王面前向其致意。靈王詢問他的名字,維金如實稟報。洪沃爾正坐在國王的一側,維金隨后問她,是否她邀請他前來。洪沃爾做了肯定的答復。維金又問國王,若他冒險與哈雷克決斗,國王會給他什么好處。國王答道:“我將把我的女兒嫁與你為妻,并附上相宜的嫁妝。”維金對此表示無異議,隨后便與洪沃爾訂了婚。不過,人們都認為他與哈雷克決斗必死無疑。
[1] 易形師(ham-leaper):可以變化外形的人。
[2] 角杯:一種酒具,起源于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6世紀的巴爾干半島,尤見于日耳曼民族社會。角杯可以說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維京時期的象征物,大多數維京角杯是由家養的牛角制成,少數為山羊角,有些用金屬加以裝飾,容量少于半升。
[3] 比約恩(Bjorn):意為“熊”。
[4] 埃爾(ell):舊時量布的長度單位,1埃爾相當于1.15米,1.5埃爾約1.73米。
[5] 迪斯(Dis):意為“女神”。
[6] 英亞爾(Ingjald):意為“神力”。
[7] 約庫爾(Jokul):意為“冰川”。
[8] 這個角色的描述結合了北歐狂戰士和凱爾特勇士的特點。羅馬共和國末期的軍事統帥、政治家愷撒(公元前102—前44年)把凱爾特戰士描繪為“穿著獸皮、不種莊稼、把皮膚染成藍色的人”,并用“野蠻人”一詞來強調他們的粗野。當時的凱爾特人會用菘藍的莖葉做成藍色染料,在皮膚上繪制圖騰紋樣。
[9] 北歐薩迦中經常出現重名,這個赫芬與洪沃爾侍女英吉比約格的父親赫芬并非同一人。
[10] 羅德馬爾(Rodmar):意為“名望”。
[11] 弗拉馬爾(Framar):意為“勇敢的戰士”。
[12] 格羅寧海峽(Groning Sound):即今格隆松海峽,位于丹麥莫恩島和法爾斯特島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