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篇
第一章
周王東遷失權柄
一、華夏子孫,華夏兒女
時間:上古時代(公元前5000年以前)
人物:炎帝、黃帝
中國人習慣于在談古論今或者宏大敘事的時候,自稱“華夏兒女”。
中國古史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靈有兩位:炎帝神農氏致力于改善民生,堪稱農耕社會鼻祖;黃帝有熊氏馴服熊羆貔貅虎,征戰天下。他們共同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繁榮昌盛做出了開創性的巨大貢獻。公元前2100—前770年,黃帝的后裔先后在土地肥沃的黃河中下游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把一些散落的民族融合為同一個華夏族,我們也順理成章地稱呼自己為“華夏兒女”。
繁忙的政務之余,黃帝關心黎民百姓生命健康,遍訪名士高人,以他名字編纂的《黃帝內經》成為護佑華夏子孫生命健康的醫學寶典。
在不同的文獻著作中,對于古代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三皇五帝”記載有異。一般而言,“三皇”指黃帝之前的部落領袖燧人、伏羲、神農;“五帝”則指黃帝及其后代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由于能力超拔、德被天下,特別是能夠無私地禪讓帝位,“三皇五帝”這些優秀的部落領袖均被視作后世的道德楷模。
接下來,禹因治理洪水有功而受舜禪讓,繼承帝位。禹即位后,創建夏朝,成為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稱他為夏禹。也因為治理洪水、劃定中國版圖為九州等歷史功績,后人又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的意思。

· 河南新鄭炎黃二帝雕塑。炎黃二帝是指漢族神話中的兩個部落首領炎帝和黃帝。在諸多漢族或中國史書及記錄中的神話故事中,這兩個部落首領是在上古時期中原黃河流域形成漢族文明(或華夏文化)的起源或中國皇朝的起源。

· 陜西黃帝陵
大禹臨終前,本想禪讓帝位于長期跟隨自己治水、發明了鑿井技術、還有可能是《山海經》初始作者的執政官伯益。但是,其兒子啟用武力征服了伯益,打破禪讓制,創建了我國第一個“父傳子,家天下”的世襲王朝——夏。啟也成為傳統上被公認的中國第一個帝王。從此,無論夏、商、周這些朝代如何更迭、統治者怎樣標榜自己的炎黃貴胄的身份,傳說中美好的“禪讓制”都已一去不返,世襲王朝被一代一代延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