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序居中的牛頭馬面:牛頭又名阿傍,牛頭人手,兩腳牛蹄,力能排山,持鋼鐵叉;馬面則馬首人身,行動迅捷。
民間傳說中,牛頭馬面有時是閻王、判官的爪牙,有時愛占點小便宜,有時又很有同情心,帶有不少的人性色彩。但實際上兩人是地府著名的勾魂使者,同時也負責巡邏、抓捕逃犯等工作,是名副其實的多面手。
金枷銀鎖則位序稍后:金枷將軍凸眼獠牙,面露兇狀,頭戴金箍,身著紅繡袍;鎖將軍頭戴金鎖,身著藍袍。金枷銀鎖在人間又稱枷爺、鎖爺,兩人常在一起行動,負責將亡靈送至奈何橋邊。在非鬼月時,枷爺與鎖爺的膚色又變為為紅色與綠色,這也映射出兩人的性格特點(一個激進,一個謹慎)。
民間將文武判官、牛頭馬面、金枷銀鎖合稱六部將,皆是閻羅王的左膀右臂。
而在他們下手還有許多羅剎、惡鬼——有的如狼似虎、有的似蛇如蛟、有的鷹身獅頭……總之不一而足。
看見這一陣仗,屈子內心感到莫名的惶恐。
(三)問答
“你就是屈原?”閻羅王朗聲問道。
“……”突然發問,屈子不禁一愣,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瞧,又一個嚇傻的,呵呵。”兩側鬼差發出一陣哄笑。
不過屈子畢竟是楚國巫文化的浸染者,略微調整心態后,恭敬答道:“正是小人。敢問您就是閻羅王大人嗎?”
“不錯。本王看你還算有點膽氣,但生前所為卻太過不智。”
“不智?”屈子不解。
“是的,你曾說‘舉世渾濁,惟你獨清’,但在本王看來,卻是‘舉世清明,唯你獨濁’”
“……?”屈子疑惑地看向閻王,雙眉緊鎖。
或許是見過太多的蠅營狗茍之輩,面對另類的屈子,閻羅王大人格外開恩解釋道:“世人皆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趨利避害乃人之天性。
秦國變法之時,對外,為防亡國之危,不惜耗費國庫賄賂六國諸侯,謀得二十年‘太平’時間;對內,秦孝公為報父仇,重用商鞅變法,并斷指血書‘國恥’,為秦國崛起打下堅實基礎。
反觀楚國,外有強敵壓境,內有氏族掣肘,楚王變法之心不堅,天時、地利、人和無一具備。當此之時,你卻逆勢而為,實為‘不智’,這是其一。
其二,你本是屈氏嫡子,根基深厚,但變法之時,卻自毀根基,將屈氏置于烈火之中,實為‘不明’。進無國君相攜,退無氏族相助,像你這樣自掘墳墓之人,怎能奢談變法圖強之事,豈不是‘舉世清明,唯你獨濁’”。
聞此,屈子如遭雷擊,眼睛直盯大殿。半響眼神中透著出一抹絕然,毅然回擊道:“常聽聞‘小人言利,君子言義’……”
“大膽!”,文武判官怒道,“爾竟敢如此放肆!就不怕被打入十八層地獄!”
“無妨,讓他說下去。”閻羅王揮了揮手,沒有生氣,反而饒有興趣地看向屈子。
屈子著魔般地繼續應道:“趨利避害乃人之天性,但舍生取義卻是君子堅守之道——
孟子曾言:‘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為了心中道義,無數仁人義士舍身忘利,慷慨赴死;
而墨家更是首倡‘兼愛非攻’之道,一生追求‘官無常貴,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的理想世界,在各國之間行俠仗義;
在大王口中的商鞅,終其一生,‘極公不盡私’,雖高官顯貴,卻仍清貧自守。
當時,楚國形勢雖不利改革,但不改是死,改則或有一線生機。
為了這一線生機,‘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說完,屈子目光灼灼地看向閻羅王,眼神中充滿對信仰的堅守,其原本死寂的心似乎又重新活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