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記:
紅塵過往,路途迢迢,
在孤單的路上,與其迷失自我,
不如為干枯的生命挖一口井,在井的周圍插上柳枝,
為靈魂營造一個可以休憩的場所
……
(一)靈魂
人真的有靈魂嗎?
關于這一問題的追溯,最早可以到古埃及。當時的人們確信靈魂的存在,并且認為靈魂是有重量的。
那么,靈魂有多重呢?
古埃及人認為它相當于一根羽毛的重量。因此,在判斷一個人的靈魂是否純潔時,會將它與羽毛放置于天平之上。
那人死后靈魂又會飄向何處?
佛家為此構設出了一個“虛擬”的幽冥世界,這個世界
——“刀林聳日,劍嶺參天,沸鑊騰波,炎爐起焰,鐵城晝掩,銅柱夜燃”(《法苑珠林》卷)。
而輾轉生死于六道之中的蕓蕓眾生,莫不在此備受各種輪回之苦,生前作惡之罪人更是“周漳困苦,悲號叫喚”,受到“牛頭獄卒”的“長叉拄肋,肝心推磨”,以及“猛火逼身,肌膚凈盡”的萬般苦毒。
主宰此幽冥界的統治者,不管是八熱地獄的閻羅王,抑或是十殿之君,一個個均是公正無私,鐵打心腸。他們按鬼魂生前的所思所念,所作所為,賞罰定罪,剖析分明,纖毫不遺:
生前存心忠厚、積德行善的,受到地府各級長官的禮遇,來生投胎于大富大貴之家,享受人間福祿。陰毒險惡、壞事作盡的,受到地府的諸般刑罰,來生判定淪落卑賤,為牛為馬,更甚者,永墜十八層地獄,萬劫不復。
基于這一理論,作為本書主人公的屈子,萬不能就這樣草草結束。
在他投江死后,一縷微不可查的青煙從身體冒出,處于靈魂狀態的屈子回首看向自己的軀體,幾多感慨。
既然今生有憾,但愿來世無悔!
(二)地府
這時一黑一白兩個光團突然從遠處飄來。待到近時,原來是黑白無常兩位神祗。
只見,白無常滿面笑容,身材高瘦,面色慘白,口吐長舌,其頭上官帽寫著“一見生財”四字(意為對恭敬神明之人以好運);黑無常則面容兇悍,身寬體胖,個小面黑,官帽上寫著“天下太平”四字(意為對違抗法令身負罪過者一概無赦)。
看到屈子,黑無常當先開口:“跟我們走。”隨即用鎖鏈牽著屈子,周圍景物瞬間模糊,仿佛進入了一個時空隧道。
就這樣過了半響,只聽白無常低聲說了一句“到了。”周圍景物立刻又變得清晰起來
——一座雄偉恢宏的大殿赫然矗立在屈子面前,在它正上方的匾額上,書寫著三個大字“閻羅殿”。
來不及細想,屈子被黑無常牽引著進入大殿。
大殿正中端坐一神祗:青面赤須,面目兇惡,頭戴黑玉冕冠,身穿血紅冕服,上繪魑(chi)魅魍(wang)魎(liang)貔(pi)貅(xiu)饕(tao)餮(tie)。他就是掌管人間地獄眾生壽命的閻羅王。在他下面分別站立著:
位序靠前的文武判官:文判官,執掌善簿,身著綠袍,笑容可掬。生前行善之人全部由他安排。根據來人行善大小,在六道輪回中,或登天成神,或投胎做人,只需在孟婆處喝一碗迷魂湯,忘卻生前恩怨,即可重食人間煙火。
武判官,身著紫袍,怒目圓睜。雙唇緊密,儀態威嚴。生前作惡之人全由他來處罰。根據閻羅王“四不四無”——不忠、不孝、不剃、不信;無禮、無義、無廉、無恥,輕罪輕罰,重罪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