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于至善:我讀《大學》《孟子》
- 劉家望
- 796字
- 2022-11-28 18:29:17
我讀《大學》
《大學》原是《禮記》第四十二篇,宋代理學家二程和朱熹很尊崇此篇,于是加以改編,分為“經”“傳”兩部分。經,是《大學》“三綱八目”的總論;傳,是分述。朱熹編撰《大學章句》補撰了《格物致知》一章,把《大學》《中庸》從《禮記》中抽出,與《論語》《孟子》并列,合稱《四書》。
《大學》篇幅很短,語言簡捷平實,綱領條目層次清楚,以孔子為師,引用《詩》《書》較多,說理精微懇切,貼近社會生活實際,所以有“蓋孔子之言,曾子述之”一說。“立德樹人,內圣外王”是全篇的主題。提出的“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三綱領八條目”非常經典,是儒家“垂世立教,立德樹人,內圣外王”的宗旨、綱領和方法,為士人學子設計和展示了修身進德、內圣外王的人生目標、道路和階梯。
“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明明德是核心,是靈魂,修養高尚的品德人格,立德為先。親民,是篤行仁義,盡人倫,親親仁民。止于至善,是實現道德學問與人格的完美,所謂“內圣”;實現修齊治平的崇高理想和目標,服務家國天下,成就完美人生,所謂“外王”。
八條目中,修身為本,誠意正心為上,格物致知是基礎。修身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為方法途徑和根據,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理想目標。修身是立德樹人,內圣外王,成就完美人生的根本。“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三綱八目二十六個字,貫穿《大學》全篇,蘊含著《大學》全部的思想原則和精髓,是士人學子學以成人的大學之道,也是人生修養、精進、奮斗、成功的大道。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無數仁人志士沿著這條道路砥礪前行,奮斗精進,寫下了光輝的人生和歷史,至今讓人崇敬仰慕。這也是我之所以解讀《大學》的原動力。惟愿青年學子領悟大學之道,在人生道路上學習、奮斗、砥礪前行,擔當家國天下。
劉家望
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