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義而已矣

【原文】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釋】梁惠王:即魏惠王名?(yíng),三家分晉后僭禮稱王,公元前362年,魏國都城從安邑遷至大梁(今河南開封),故稱梁,謚曰惠。征利:征作取解,取利,也有爭利的意思。萬乘之國:天子畿內,地方千里,出車萬乘。千乘之國:諸侯之國,兵車千乘。千乘之家:天子之公卿之家,采邑百里,出車千乘。百乘之家:諸侯之大夫之家,有車百乘。

【譯文】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您不遠千里而來,將有什么利于我們國家吧?”

孟子說:“大王,您何必一開口就說利呢?也有仁義,講仁義就夠了呀!”

“王說,何以利我的國,大夫說,何以利我的家,普通士官和老百姓說,何以利我們自己。如果一國上下都這樣競相逐利,交相爭利,那國家就亂了、就危險了。”

“萬乘之國,弒其國君的必定是擁千乘的諸侯國或擁千乘之財權勢的公卿巨室;千乘之國,弒其國君的必定是百乘之財權勢的諸侯大夫。萬乘之國的卿相有兵車千乘,千乘之國的大夫有兵車百輛,他們的財富已經夠多了(他們還不滿足)。如果重利輕義,放利而行,不以仁義為先,那些利欲熏心的諸侯、卿相大夫、王公貴族不奪利爭財以致弒君篡國就不得滿足。”

“從來沒有懷仁愛之心的人會虐待遺棄自己的父母,也從來沒有重仁義的臣子會輕慢自己的君王。大王啊,還是講仁義就好,何必總要講利呢?”

【解讀】孟子回答梁惠王的這一席話很尖銳,對梁惠王幾乎是劈頭蓋臉以對,有點令王瞠目結舌。但觀點鮮明,理直氣壯地宣示了孟子的仁義思想。“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議論雄辯,從歷史和現實分析,把重利輕義之害、懷仁重義之益說得清清楚楚、淋漓盡致。最后再一次勸誡梁惠王:“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太史公司馬遷讀《孟子》梁惠王章很有感觸。他說:“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孟子與梁惠王關于“利”與“仁義”的這段針鋒相對的對話,有其歷史背景,有很強的針對性。

梁惠王姬?是三家分晉的魏國魏文侯姬斯之孫,魏武侯姬擊之子,公元前370年即位,9年后遷都大梁(即現在的河南開封),始稱梁王。三家分晉后,魏文侯雄心勃勃,率先用李悝變法強國,魏國即成強國,號稱戰國第一雄。自此,文侯、武侯至梁王,一脈相承,把富國強兵、爭雄稱霸作為立國之策,對外征戰不斷,吞并弱小,引發盟友韓趙不滿,對內以利為先,不施仁義,以致爭權奪利,朝野不睦,國力漸出衰勢。而其他諸侯國受魏國初年李悝變法的積極影響,競相招賢納士,改革圖強,富國強兵,趕超魏國之勢強勁。各諸侯國爭雄圖霸已成氣候。特別是秦國經商鞅變法之后,富國強兵,國力強盛,大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吞并八荒”之勢。當此之時,梁惠王倍感壓力,乃卑禮厚幣而招賢,禮請孟子問計,時年孟子63歲。所以梁惠王見到孟子就迫不及待地請教:“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老先生,您老有什么能利吾國呀?”)在梁王心里,他急切需要的“吾國之利”就是富國強兵、爭雄稱霸。而孟老夫子十分清楚當時諸侯紛爭的天下情勢,深惡痛絕當時各路諸侯國合縱連橫競相爭利、攻伐紛爭、弱肉強食、仁義不施的天下亂象。所以孟子回對梁王,一針見血,不言利,只講仁義。“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矣!”因為孟子深睿洞察:利誠為亂之始,上下交征利,國危矣,攻伐紛爭,爭雄圖霸,天下亂矣!仁義才是惠萬民、平天下的人間正道,堯舜之道,仁義為上,不以仁義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與梁王“利”與“仁義”的對話堪稱千古名對。

孔子在《周易》說卦傳中說:“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仁義乃性命之理,天地大德,人間正道。

實際上,孟子很關心庶民百姓最現實、最迫切的切身利益,并且認為這是遵王道施仁義行仁政的基本問題和最基本要求。《孟子》一書很多章節都強調這一行仁政、施仁義的基本問題。他提出了“無恒產則無恒心”;“明君制民以產,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夫仁政,必自經界始”,要解決好農民的土地問題,使“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他還響亮地提出“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本,仁政之本就是利民、惠民、安民。

可見,孟子在利與義的問題上并不迂闊偏激,對梁王之言不是過激之言。只是因為戰國之時諸侯紛爭“萬取千,千取百”“天下之人唯利是求,而不復知有仁義”,所以孟子言仁義而不言利,是為了勸誡梁王,喚醒世人,以正本清源,平天下之亂。這就是孟子的本心,讀者應深察神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召县| 黄冈市| 永定县| 乌恰县| 界首市| 铜鼓县| 濮阳市| 文昌市| 凤山县| 台东市| 宝清县| 东丰县| 灵璧县| 横峰县| 长宁县| 安龙县| 巴林左旗| 屯门区| 永靖县| 临澧县| 依兰县| 赫章县| 梅州市| 松江区| 东光县| 巴南区| 潜江市| 永济市| 郁南县| 周至县| 周宁县| 桦川县| 贵州省| 科尔| 鹰潭市| 深泽县| 鄂州市| 大厂| 霸州市| 磴口县| 赣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