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內部控制概述

1.1 內部控制的概念

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企業內部采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與措施的總稱。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內部控制的定義: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人員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

內部控制的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貫穿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覆蓋企業及其所屬單位的各種業務和事項。

(二)重要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在全面控制的基礎上,關注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

(三)制衡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在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同時兼顧運營效率。

(四)適應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與企業經營規模、業務范圍、競爭狀況和風險水平等相適應,并隨著情況的變化及時加以調整。

(五)成本效益原則。內部控制應當權衡實施成本與預期效益,以適當的成本實現有效控制。

其中,涉及財務的原則細分為以下七項。

(1)合法性原則,是指企業必須以國家的法律法規為準繩,在國家的規章制度范圍內,制定本企業切實可行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

(2)整體性原則,是指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必須充分涉及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各個方面的控制,既要符合企業的長期規劃,又要注重企業的短期目標,還要與企業的其他內部控制制度相互協調。

(3)針對性原則,是指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針對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制定對企業切實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控制各個環節和關注細節,以提高企業的財務會計水平。

(4)一貫性原則,是指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必須具有連續性和一致性。

(5)適應性原則,是指企業應根據變化的情況及財務會計專業的發展、社會發展狀況及時補充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

(6)經濟性原則,是指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要考慮成本效益,也就是說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操作性要強,要切實可行。

(7)發展性原則,是指制定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制度要充分考慮宏觀政策和企業的發展,密切洞察競爭者的動向,制定出具有發展性或未來著眼點的規章制度。

內部控制的重點是嚴格會計管理,設計合理有效的組織機構和職務分工,實施崗位責任分明的標準化業務處理程序。內部控制按作用范圍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1.內部會計控制

內部會計控制直接涉及會計事項各方面的業務,主要是指財會部門為了防止侵吞財物和其他違法行為的發生,以及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種會計處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例如,由無權經管現金和簽發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規定,就是一種內部會計控制。這種控制可提高現金交易的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

2.內部管理控制

內部管理控制范圍涉及企業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的各部門、各層次、各環節,其目的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確保企業經營目標和有關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例如,企業的內部人事管理、技術管理等,就屬于內部管理控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沽源县| 霍林郭勒市| 应用必备| 方正县| 龙胜| 阿勒泰市| 乌鲁木齐县| 慈溪市| 南充市| 贵定县| 庆阳市| 合川市| 六安市| 彰化市| 舞钢市| 海晏县| 甘肃省| 柘城县| 高淳县| 双辽市| 孙吴县| 商都县| 福清市| 望江县| 苏尼特左旗| 九江县| 耒阳市| 东丰县| 丁青县| 西峡县| 崇州市| 亚东县| 云安县| 武夷山市| 白山市| 什邡市| 焉耆| 当涂县| 哈尔滨市| 金沙县|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