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溫性藥食

百結之花 丁香

諸藥所生,皆有境地。丁香為外來藥物,引進年代不詳,但《名醫別錄》已有雞舌香(丁香)的記載。據《本草拾遺》記載:雞舌香和丁香同種,花實叢生,其中心最大者為雞舌香乃母丁香也。丁香因其花筒細長如釘且香故名丁香,藥材多在清明節后采收,其花蕾稱為公丁香,即處方中常用的丁香,其果實稱為母丁香。《本草新編》云:“丁香,有雌、雄之分,其實治病無分彼此。”本品以質重、粗大、香氣濃烈者為上品。其干燥花蕾常呈紅褐色短棒狀,質重而包裹堅實,入水即沉。《齊民要術》云:“雞舌香,世以其似丁子故名丁子香。應劭為漢代侍中,年老而有口臭。帝賜雞舌香含之,后來朝中大臣日含雞舌香欲其奏事對答芬芳。”

性味功效

丁香,味辛,性溫,入肺、胃、脾、腎經。丁香的主要功能是:溫補脾腎,下氣降逆。溫補脾腎是指丁香具有補益脾腎陽氣的作用,脾腎陽虛會出現嘔吐食少、小便清長、陽痿早泄等癥狀。現代藥理學研究認為丁香能夠明顯刺激胃液分泌,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增加胃部循環血流量,從而使胃部有溫暖的感覺。而丁香對于生殖系統的作用可能也是通過增加循環血流量,提高交感神經興奮性而起到治療作用。因此遇到過食生冷、胃中冷痛、小便清長等明顯的屬寒性的病癥時即可加用丁香,如丁香散,配合砂仁、白術共研為末,治療脾胃虛寒之證。

下氣降逆是指丁香的成分能夠抑制肌肉細胞中鈣離子的內流,從而緩解平滑肌痙攣,改善呃逆癥狀。適用于脾胃病中表現為氣機上逆的癥狀如呃逆、噯氣等。

藥食養生

1.胃部脹痛:丁香粥(《中國花卉保健食譜》)

配方 生姜3片,大米80g,丁香5g,紅糖適量。

制法 丁香洗凈,煎汁去渣,大米洗凈,倒入丁香汁中,煮沸,加紅糖、姜片,煮熟煮稠即可。

服法 可將上粥分為二等份,早餐、晚餐服用。

效用 理氣解郁,溫腎助陽,溫中降逆。

養生指導 本品所用材料為日常必備之品。大米,味甘,性平,其氣香甜;生姜,性溫,溫中散寒;紅糖,味甘,具有和中緩急之功。本方煮粥后更能起到補益氣血、溫養脾胃的功效。對于產后、術后脾胃虛寒、身體虛弱的病人有較好的幫助。

2.胃部冷痛、呃逆:丁香姜糖(《保健藥膳》)

配方 冰糖(或白砂糖)50g,生姜末30g,丁香粉5g,小磨麻油適量。

制法 將冰糖(或白砂糖)加水少許放砂鍋中,文火熬化,加生姜末、丁香粉調勻,繼續熬至挑起不粘手為好。另備一大搪瓷盆,涂以小磨麻油,將糖倒入攤平。稍冷后趁軟切為50塊。

服法 可將姜糖密封,置于陰涼處保存,胃部不適時酌量服用。

效用 降逆止嘔。適宜于胃寒型嘔吐、呃逆、胃部疼痛等證。

養生指導 本品制作簡便,具有和中止嘔、理氣止痛之功。丁香溫中止痛;生姜溫中散寒,為止嘔之圣藥;白糖味甘,緩急止痛。三藥相合,對于有慢性胃病,怯于飲冷,稍食生冷之物則嘔吐、腹瀉的人群,可以起到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3.胃部冷痛:丁香茶(《中國花茶大全》)

配方 丁香2g,紅茶3g。

制法 用150mL開水泡茶飲用。

服法 可將茶水煮好,餐前適量飲用。

效用 溫中、暖腎、抑菌、驅蟲,同時也可健脾胃,對于牙痛有治療作用。

養生指導 丁香中含有的丁香油具有抗菌、止痛、驅蟲的作用。配合紅茶一起飲用,可以起到溫中健脾、止痛的作用。對于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胃痛可以每日少量飲用,以助脾胃的運化功能。

注意事項

1.丁香性溫,有芳香氣味。每次泡水喝的量為3~5g,每天服用的量不宜超過5g,過量飲用對人體有一定的毒性,能夠引起四肢無力、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

2.丁香泡水喝,要用沸水沖泡,這樣有利于香氣的發散,溫度較低不利于丁香香氣的揮發及有效成分的析出。

3.丁香的使用有一定的適宜人群,嬰幼兒為純陽之體,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不適宜服用。陰虛內熱的人群也不適合服用,容易引起上火癥狀。妊娠期婦女也不宜服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山县| 河西区| 阿勒泰市| 温泉县| 梅州市| 金平| 锡林郭勒盟| 会同县| 磐石市| 湖口县| 德兴市| 卢氏县| 郧西县| 通城县| 浦城县| 庆云县| 钟祥市| 霍林郭勒市| 拜泉县| 区。| 谷城县| 桦川县| 商水县| 恭城| 河源市| 武邑县| 商河县| 西乡县| 孟州市| 昌平区| 金湖县| 河池市| 民勤县| 齐齐哈尔市| 耒阳市| 剑河县| 体育| 霍林郭勒市| 汉寿县| 永胜县| 武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