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送好“見面禮”,才能從陌生到熟悉

優美地把自己介紹給別人

正確得體的自我介紹在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這是我們自我宣傳、自我展示的關鍵所在,那么,在進行自我介紹時,禮儀上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1.自我介紹的必要場合

我們在面臨以下場合時,需要恰當地進行自我介紹:

(1)欲結識某些人或某個人,而又無人引見時,這時,我們可以主動自報家門,將自己介紹給對方。

(2)有初次見面的人對自己表示友好時。

(3)有求于人而對方對自己一無所知時。

(4)雖是萍水相逢,但有必要建立臨時接觸時。

(5)應試求學、職場面試時。

2.自我介紹的注意事項

(1)態度要好

所謂態度要好,是指我們在做自我介紹時一定要表現得自然、友善、親切、隨和。應給人一種定自信、落落大方、彬彬有禮的感覺,在這個時候我們既不能靦腆羞澀,亦不能過于浮夸。要充分表現出渴望認識對方的真誠想法,滿足對方的“被尊重”心理。

(2)時機要佳

做自我介紹也要掌握時機,要在對方情緒較好、有空閑時間且又有興趣了解你的情況下推介自己,否則極易讓人產生厭煩。

(3)時間要短

自我介紹切不可長篇大論,這不是演講,所以言簡意賅就好,以半分鐘左右為宜,最長不宜超過一分鐘。否則,對方能否記得住不說,也會感到不耐煩。當然,為了加深對方印象,我們可以使用名片、介紹信等作為輔助工具。

(4)方法要對

做自我介紹之前,應首先向對方點頭致意,在得到對方回應以后,再開始進行自我介紹。應活用自己的眼神,眼神中應充滿友善與渴望交往的意愿。如果你意在結識某人,那么最好事先對其進行一定的了解,這樣有利于更深一步的交往。另外,在對方向我們道出自己的姓名以后,我們不妨加重語氣重復一次對方的名字,這是表示一種尊重,對方會很樂意聽到。此外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提醒大家一下,如果有介紹人在場,千萬不要去自己介紹自己,這是很不禮貌的表現。

3.自我介紹的形式

(1)工作式:

適用于工作場合,內容主要包括:自己的姓名、供職單位及其部門、職務或所從事的具體工作等等。比如:“您好,我叫XX,是XX公司的行政助理。”

(2)應酬式:

適用于一般性社交場合,這種介紹可非常簡潔,往往只道出姓名即可。比如:“你好,我是×××,請多關照。”

(3)交流式

在社交活動中、希望與對方做進一步溝通時應采用這種介紹方式,內用要具體一些,應包括:本人姓名、工作、籍貫、學歷、興趣及與交往對象熟悉的某人之間的關系。例如:“你好,我是×××,在××公司工作,是×××的大學同學,都是××人。我喜歡做××事,有機會大家可以交流一下。”

(4)問答式

在應聘、公務交往中使用。簡而言之,就是對方問什么,你就恰當地回答什么。

(5)禮儀式

在講座、報告、演出、慶典、儀式等正規活動中應用,介紹內容應包括姓名、單位、職務等,同時還應適當加入一些謙辭。例如:“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叫×××,是公司的行政經理。我代表公司全體同仁歡迎大家屆臨我公司參觀指導,希望大家對于我們的經營管理多提意見……。”

簡單的問候也要有所注意

一聲小小的招呼,能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特別是你為了拓展業務,廣交業務上朋友的時候。

在你為了業務奔波忙碌時,必然會遇見許多與你業務有關的人。這些人,你只知道他的姓名,甚至有的連姓名都不知道,你跟他見面時,也不過說兩三句有關業務的話,甚至于有時你只是跟他點一點頭。例如,你經常到某大廈去接洽事務,經常遇見那個大廈的電梯司機,或是你到貨倉去提貨,經常遇見那個貨倉的守門人,或是你經常到某銀行存款,經常遇見那個柜臺后面的出納員等諸如此類人員,你不知他們姓氏名誰,何方人氏,但他們或多或少地都與你的業務有點關系。

你怎樣對待這些人呢?你用什么態度和他們招呼?這是一個很微妙也很實際的問題。其實,問候是一種起碼的禮節,雖然可能只是三言兩語的寒暄,但所體現的卻是我們對人的一種尊重。不過,即便只是一個簡單的問候,我們也是要有所注意的:

1.注意問候的內容

問候內容根據場合的不同,大體可分為兩種:

(1)直接式

顧名思義,就是直接以問好作為主要內容的問候方式,他教適用于正規場合,尤其是陌生的社交場合及商務場合。例如:“你好”、“各位朋友好”、“早上好”“晚上好”。

(2)間接式

這是俗人之間常用的問候方式,多使用一些約定俗成的問候語。例如:“吃了嗎”“進來可好”“好久不見,都在忙些什么呢”“您這是要去哪里”等等。

2注意問候的態度

問候的主要作用是體現尊重,所以在態度上必須要有所注意:

(1)要主動:與人相逢時,應主動去表示你的問候,同理,當有人主動向你表示問候時,應立即給予熱情的回應,千萬不要表現出一副冷漠不可接近的樣子。

(2)要熱情:熱情、友好、真誠,這是問候時所要表現出來的基本態度。假如是一臉漠然或者表情心不在焉,那還不如不問候的好。大體上我們應該在這樣:面含微笑、目光專注、語氣溫婉,即要做到眼到、口到、意到。

(3)要大方:向人問候時,我們必須表現得大方自然。扭扭捏捏、靦腆害羞、矯揉造作、神態夸張,這反而會令問候變了味道,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3.注意問候的次序

如果是在正式場合,那么我們一定要講究問候的次序,否則胡亂介紹,就是頗為失禮的表現。

在比較正式的場合,我們既可以籠統地加道聲:“大家好”,也可以逐個加以問候。問候的次序是這樣的:又“尊”到“卑”、由“長”至“幼”依次進行,如果彼此之間非常熟悉,講究不是很多,也可以由“近”及“遠”地進行問候。

恰當稱呼初次見面的人

稱呼是指在社交中人們彼此之間所采用的稱謂語。有人可能會說,誰不會稱呼別人呀?其實,這里面還是大有學問的。如何稱呼別人,既是禮貌問題,又是態度問題。而且對稱呼得當與否,人們還是相當敏感的。在與陌生人的初次交往中,稱呼甚至能決定交際的成敗。稱呼得當,人家自然樂意與你交往;稱呼不當,就會給交流設置障礙,從而導致交際的失敗。

那么,如何在交際中恰到好處地稱呼別人呢?一般要注意以下七個關系:

1.地區關系

中國幅員遼闊,方言土語繁多,即使同一個稱呼,也因地區不同而含義迥然。比如“侉子”這個稱呼,南方有些地區指體魄健壯的男子,是敬重夸贊的稱呼,而北方人習慣于把“侉子”與粗俗野蠻聯系在一起。所以,來到異地他鄉,不了解當地的方言土語,還是以“同志”相稱較為妥當。

2.時代關系

有些稱呼帶有舊時代的烙印,有剝削階級思想意識的痕跡。比如“剃頭的”“伙夫”“戲子”之類,都有輕蔑的含義,應該淘汰,而改稱理發員(或理發師傅)、“炊事員”(或廚師)、“演員”(或文藝工作者)等。

不過另有一些稱呼,如“先生”“小姐”“閣下”“陛下”,在某些場合使用起來還是很得體的。由于各國社會制度不同,在外事交談中,稱呼的使用要順應其他國家的習慣。

3.等級關系

當代社會中的等級關系,雖然不同于森嚴的封建等級,但是用合適的稱呼體現出上下長幼,以示親切或尊敬,也是必要的。對年長者、知名人士要用尊稱;對上級領導者或其他單位負責人可稱其職務;對職務低于自己的,也要選擇有敬重含義的稱呼,一般不宜直呼其名。

4.場合關系

同一個稱呼,在有些場合中使用就合適,換一個場合就不合適。比如在一般場合叫“爺爺”“媽媽”,自然而親切,叫“祖父”“母親”,就生硬別扭;如果在一些比較莊重的場合,則以后者為宜。又如,一個人兼有幾種身份,對他的稱呼也要因時因地而定。

5.褒貶關系

有的稱呼本身就帶有明顯褒獎的感情色彩,如“老廠長”、“老模范”、“老同志”等。稱呼別人的綽號,有時有親切感,如陳賡將軍就喜歡別人稱他為“小木瓜”(頭腦遲鈍者)等;以別人生理缺陷為綽號,是對別人人格的侮辱,是缺乏教養的表現。

6.心理關系

同樣的稱呼,有人樂于接受,有人則諱莫如深。漁民忌“沉”字,假如他正好姓陳,你若“老陳老陳”叫個沒完,他肯定會不高興。同樣是30歲的人,有人樂于被稱為“老張”“老李”,而對于正在尋找伴侶的30歲的人,不妨叫他“小張”“小李”。曹禺劇作《日出》的顧八奶奶,唯恐別人說她老,不識相的福生當她面說:“怪不得她老人家聽膩了,您想,她老人家脾氣也是躁一點,再者……”沒等說完,惹得顧八奶奶火冒三丈,呵斥道:“去!去!去!什么她老人家、她老人家的,我瞅見你就生氣,誰叫你進來給我添病?”可見,稱呼的不妥,會引起對方的不快,必將會影響交談的效果。

7.主次關系或先后關系

在同時需要對不止一個人進行稱呼時,一般來說應有個順序,先長后幼、先上后下、先疏后親。周總理1972年2月21日宴請尼克松一行時的講話,開頭是這樣的:“總統先生、尼克松夫人,女士們、先生們、同志們、朋友們!”這一系列稱呼,既恰當,又排列有序。

恰當的稱呼還應考慮對方的身份。比如,一位在田里赤膊勞動的上年紀的農夫,你稱他為“老大爺”較為適宜。若稱之為“老先生”,似乎就含有諷刺意味。反之,在校園中,遇到一位夾著講義從教研室出來的上年紀的女教師,你若稱她“老大娘”,也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

只要我們對以上的事項加以注意,就能在和陌生人初次交往時顯得得體、有分寸。

一般來說,在比較正式的社交場合,稱呼陌生男子,不論其婚否,可統稱其為“先生”;稱呼陌生女子,則應根據其婚姻狀況給予不同的稱呼:稱呼已婚女子,用其夫姓稱呼其為“X太太”,如果對方身份較高,則應稱之為“夫人”;稱呼未婚女子,應統稱為“小姐”;如果不清楚對方的婚姻狀況,最好還是稱呼對方“小姐”或“女士”比較穩妥,不管她是16歲還是60歲。稱呼新結識的教育界、文藝界的人,一般可敬稱為“老師”。在非正式場合向陌生人問訊時,為了表示親近,可以用親屬的稱謂稱呼對方,如“叔叔”“阿姨”“老伯伯”“老奶奶”等。

在與陌生人初次見面時,恰當準確的稱呼至關重要。這樣不僅能夠體現對對方的尊敬或與對方的親密程度,還能反映出自身的文化素質,從而迅速地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有所注意。

即使寒暄也要有禮有節

在社交中,寒暄是一種很重要的禮節。有人認為,寒暄只是人們碰面時打個招呼而已。而事實上,對于初次見面的人來說,寒暄的內容和方法是否得當,很有可能決定交際的成敗。陌生人初次見面時,常常無話可說,為了消除彼此之間的陌生感、緩解緊張氣氛,可以先談一些與正事無關的但大家都熟知的話題,比如天氣、社會新聞等等,這樣一來,就能迅速地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營造出一種親切友好的氣氛,為之后深入的交流溝通打下良好的基礎。

寒暄看似簡單,也沒有什么固定的程式,但要恰到好處地運用并充分發揮其作用,卻要花點工夫。那么,面對陌生人,如何恰如其分、頗有成效地進行寒暄呢?

1.寒暄要積極主動

在與陌生人寒暄之前,要迅速培養自己的愉快情緒,積極主動地跟對方寒暄。這樣不但能表現出你對陌生人的尊重,還能向陌生人充分地展現自己真誠和進一步交談的良好欲望。同時,積極的姿態也能充分地展現你富有自信、易于合作的個性。

2.寒暄時要有禮貌

在與人初次見面的時候,禮貌的寒暄是必不可少的。在寒暄時表現得謙恭有禮,說話文雅禮貌,才能給初識的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

3.要善于選擇話題

社會學家的研究表明,在陌生人相見的最初四分鐘里,只適宜做一般性的寒暄,比如問候、互通姓名等等,以及談論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此時,應絕對避免提出易于爭議性話題、不易回答的問題以及大而無當的話題。寒暄的基本原則是表現出自己的親和力,讓人感覺到自己的關心。

4.要注意寒暄時的表情、姿勢和語氣

微笑在社交中的重要作用是眾人皆知的。所以,在寒暄時,一定不要忘記展露你真誠的笑顏。此外,還要注意保持優雅的姿勢,上身挺直,和對方保持目光的接觸。

寒暄時的語氣要輕松而柔和,富有感情,就像家中茶余飯后的閑談一樣,讓對方消除戒備的心理和緊張不安的情緒。

5.不要忘記及時轉入正題

在成功地營造出融洽的氣氛之后,要及時轉入正題。因為適當的寒暄可以緩和、營造氣氛,而過多的寒暄則會讓別人覺得你熱情過度,從而引起別人的反感,影響交流的效果。

寒暄本身并不正面表達特定的意義,但它是交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寒暄就像一把打開話匣子的鑰匙,寒暄能使不相識的人相互認識,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使沉悶的氣氛變得活躍。在正式交談開始之前,幾句恰到好處的寒暄,能夠在短短幾句話中,表露出你對初次見面的人的關心,很快贏得陌生人的好感,獲得陌生人的認同,達到溝通感情的目的,并有利于順利地進入正式交談。

遞煙奉茶,門道不小

先說敬煙的禮節。在允許吸煙的場合,吸煙、敬煙也有一些禮貌的規則,只是認定“禮多人不怪”。敬煙如果一定要敬到使人頭暈腦漲才罷,那是不禮貌的。

如今,在辦公場所吸煙幾乎都被看成是一種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因此,只有在主人明確地邀請你抽煙時方可點煙。如果你主動地問“我抽煙你介意嗎”,對方一般出于禮貌,只能回答“當然不介意”,但是煙一點著即大錯鑄成。你的行為已被看成沒有教養。即使主人是個煙民,出于禮貌還是不要在有不抽煙的人在場時抽煙。

吸煙時一定要注意防止火災的發生,不要把火柴梗和煙蒂隨地一丟或不熄滅就丟在垃圾桶里。

一般認為,在以下場合禁止吸煙:

(1)很多人擁擠在狹小房間內;

(2)制作或整理資料文件時;

(3)接待室里沒有煙灰缸時;

(4)在走廊或樓梯上行走時;

(5)坐在飯桌旁或在對方還未吃完飯時;

(6)在飛機、汽車等交通工具內。

主人在敬煙前,應詢問客人是否會吸煙,如有女士在座,還應征得她的同意。如果來賓較多或同座身份高的人士都不吸煙時,則主人也最好不吸煙。在正式的會見、會談或隆重莊嚴的儀式上,不允許給其他人敬煙,自己也不得吸煙。對宗教人士和信奉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客人不要敬煙。

如果客人是初次來訪或在商務洽談等場合,需要敬煙時,不要直接用手取煙給客人,這樣手持煙來回推讓,可能使病毒、細菌傳播給對方,這是很不衛生的。只要將原包打開口,把煙彈出少許,按照先客人后主人的禮遇順序遞過去,待客人取出后,主人再取出打火機或火柴,替客人點好煙。爾后自己再取出一根來吸。正在吸煙時,如果與人打招呼或說話,應將煙取下,否則將被視為不尊重對方。

如果自己正在戒煙或者不喜歡抽煙,那么即使是客人或上司敬的煙也可以謝絕。但在婚禮上,新郎或新娘敬的煙不能不接,即使自己不吸煙也要吸上幾口,待人家應酬他人時再熄掉。對方一進門,主人就立刻拿煙來吸是很不禮貌的行為,至少等雙方寒暄完畢,切入正題之后再拿出煙來吸。

當客人或上司取出香煙準備吸的時候,主動幫助點煙是表示敬意的做法,但是反復地去主動幫助點煙,反倒讓人生厭。因此,在商務活動中,除非對方在口袋里反復尋找火柴或打火機,一般沒有必要主動為他人點煙。

吸煙時,不要吸了一半就扔掉,也不要吸到燒手或過濾嘴邊,才去熄滅。煙蒂應放進煙灰缸內熄滅,以免冒出難聞的煙味。

有的人吸煙時喜歡仰面朝天吐出一個又一個煙圈,這個技藝是不值得炫耀的。對著別人的面孔吞云吐霧,即使對方也是抽煙的人,這樣做也是非常失禮的。

向他人敬煙之后,應主動掏出打火機或火柴為對方點煙。但要記住一次不要點兩支以上的煙,點過兩支煙后要重新打火再為其他人點煙。有人為了表示熱情好客,一次打火要點許多支煙,甚至為此不惜燒痛了自己的手指。這樣做其實是吃苦不討好的。

在英國,有“一火不點三支煙”之說,即一個人拿出打火機或火柴為大家點煙,絕不能連續點三支;而要在點過兩支煙后停下來,換一根火柴或熄滅打火機后再打著,然后給第三人點煙。否則,據說會給三人中的某人招來不幸。

據說是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三個士兵夜間在戰壕里吸煙,其中一人劃著火柴給另兩人和自己點了煙。由于火柴的發光時間較長,正好成了敵人從容瞄準的目標。結果一個士兵被打死了。此后“一火點三支煙”演變成忌諱之舉。

再說奉茶的禮節。有客來訪,待之以茶,以茶會友,情誼長久。這是我國傳統的待客方式。此事雖小,卻不得馬虎大意。

在招待客人時,對茶具和茶葉的選擇應有所講究。從衛生健康角度考慮,泡茶要用壺,茶杯要用有柄的,不要用無柄的茶杯。目的是避免手與杯體、杯口接觸,傳播疾病。

茶具一般選擇陶質或瓷質器皿。陶質器皿以江蘇宜興的紫砂茶具為最佳。不要用玻璃杯,也不要用熱水瓶代替茶壺。如用高杯(蓋杯)時,則可以不用茶壺。

茶葉的選擇:外國人一般飲紅茶,并在茶中添加糖、牛奶或奶油等;我國由于幅員遼闊、氣候各異,各地飲茶習慣也不盡相同。廣東、福建、廣西、云南一帶習慣飲紅茶,近幾年受港澳臺的影響,飲烏龍茶的人也多了起來。江南一帶飲綠茶的比較普遍。北方(習指淮河以北)人一般習慣飲花茶。西藏、內蒙古、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則大多習慣飲濃郁的緊壓茶。就年齡來講,一般地說,青年人多喜歡飲淡茶、綠茶。老年人多喜歡飲濃茶、紅茶。

喝茶時對茶的評價標準主要是其色、香、味。色,即水色,以液艷色秀,水底明凈為上;味,即滋味,以味醇甘鮮,苦而不澀為妙;香,即香氣,以甘香清郁為佳。

沏茶之前,要先洗手,并洗凈茶杯或茶碗。最好當面潔具,這樣可以使客人喝起來放心。還要特別注意檢查茶杯或茶碗有無破損或裂紋,若有是不能用來待客的。

奉茶的時機,通常是在客人就座后,開始洽談工作之前。如果賓主已經開始洽談工作,這時才端茶上來,免不了要打斷談話或為了放茶而移動桌上的文件,這是失禮的。值得注意的是,喝茶要趁熱,涼茶傷胃,茶浸泡過久會泛堿味,不好喝,故一般應在客人坐好后再沏茶。

上茶時一般由主人向客人獻茶,或由接待人員給客人上茶。上茶時最好用托盤,手不可觸碗面。奉茶時,按先主賓后主人,先女賓后男賓,先主要客人后其他客人的禮遇順序進行。不要從正面端來,因為這樣既妨礙賓主思考,又遮擋視線。得體的做法,應從每人的右后側遞送。

陪伴客人品茶要隨時注意客人杯中茶水存量,隨時續水。每杯里茶水不宜斟得過滿,以免溢出灑在桌子上或客人的衣服上。一般每杯里應斟七分滿即可,應遵循“滿杯酒半杯茶”之古訓。如用茶壺泡茶,則應隨時觀察添滿開水,但注意壺嘴不要沖客人方向。

不論客人還是主人,飲茶要邊飲邊談,輕啜慢咽。不宜一次將茶水飲干,不應大口吞咽茶水,喝得咕咚作響。應當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仔細品嘗。如遇漂浮在水面上的茶葉,可用茶杯蓋拂去,或輕輕吹開,切不可從杯里撈出來扔在地上,更不要吃茶葉。

我國舊時有以再三請茶作為提醒客人,應當告辭了的做法,因此在招待老年人或海外華人時要注意,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勸其飲茶。

“謝謝”說不好也會惹人惱

感謝起著調節雙方距離的作用。但有時,感謝也起著拉大距離的特殊作用,例如在一些社交場合中有意使用一些彬彬有禮的感謝語,來顯示自己對戀人、親人、密友的冷淡態度,拉大雙方的心理距離。

在人際交往中,“謝謝”并非在任何場合都可以隨便使用的。要運用好“謝謝”這種交際禮節,就應注意以下幾點:

1.“謝謝”不要說得太多,客氣話的過剩足以損害氣氛。比如你到朋友家去。一進門,朋友遞過一雙拖鞋,你忙說“謝謝”;朋友請你落座,你又說聲“謝謝”;朋友遞過一杯茶,你仍沒有忘記說聲“謝謝”。這在朋友之間便是大可不必了,因為這里的“謝謝”已顯得多余,在朋友之間會生出生分感,在外人看來,又近于虛偽了。

2.說“謝謝”也要適度,有一定的分寸感。有人替你做了一點小小的事情,也許只是舉手之勞,比如你提著水壺,他幫你拉開了門,這時你只說聲“謝謝”就夠了。如果連連:“謝謝、謝謝、太對不起了,如此勞煩,實在過意不去,太過意不去……”就顯得太過分了,聽的人也難以受用,因為他實在沒有什么讓你“過意不去”的地方。

3.說“謝謝”的時候,要聲情并茂。如果冷冰地道聲“謝謝”,那就變成嘲諷或輕蔑了;如果是平平淡淡地說聲“謝謝”,也會讓人覺得你的感謝言不由衷,像例行公事似的,別人會想,你不想謝就別謝算了,何必勉強呢?只有發自內心的“謝謝”,才能使人聽來感到自然、親切。

4.說“謝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場合。你與對方單獨在一起時,對他(她)表示感謝,一般會有好效果;如果面對的是一群人,千萬不要單獨挑出一個人表示感謝,那么就有可能冷落別人,也會使被感謝的人難堪。

5.說“謝謝”的時候,要針對交際對象的不同心理需求。有的人希望你對他的言行本身表示感謝,有的人希望你對他的言行動機或效果進行感謝,有的人則希望你對他這個人進行感謝。因此,感謝者就應首先滿足這種心理需求。特別是小伙子對姑娘表示感謝,更要對“感謝動機”這一行動采取慎重的態度。比如你說:“謝謝你,想不到你一直在想著我。”這話就很容易造成誤解,還不如只對對方行為本身進行感謝。

讓眼神始終處于“放電”狀態

“眼是心靈之窗”,眼的奧秘在于它會毫無保留地反映出人的喜、怒、哀、樂,反映人的思維活動。

所以說,從一個人的眼睛中通常能夠反映出他的整個內心世界。

一個良好的個人形象,其目光是坦然、親切、和藹、有神的。特別是在與人交談時,目光應該注視對方,不應該躲閃或者游移不定。在整個談話過程中,目光要注意對方,專心、溫和、充滿熱情。

人際交往中諸如疲倦、冰冷、呆滯、漠然、輕蔑、驚慌、敵視、左顧右盼的目光都是應該避免的,更不要對人上下打量,擠眉弄眼。

還有一種眼神叫“凝視”。各種凝視都有不同的作用。在洽談、磋商、談判等場合,凝視對方給人一種嚴肅、認真的感覺。注視的位置在對方雙眼或雙眼與額頭之間的區域。各種社交場合使用的注視方式也是一種凝視,注視的位置在對方唇心到雙眼之間的三角區域。親密凝視是親人之間、戀人之間、家庭成員之間使用的注視方式。凝視的位置在對方雙眼到胸之間。

有一位男記者在對女性做采訪時,常有這種體驗:對注視他的女性要比不注視他的女性更有好感。而且經過在面試時候的測驗,也表明如何選擇候選人也與是否注視著主考人有著很大的關系。注視,或是看一個人,在心理學中被稱為“視線接觸”。這種視線接觸越頻繁,對方也越會產生好感。我們應該學會被對方注視。把自己和對方換一個位置的話就會明白。如果是討厭的人,也不會想去看他一眼。

相反,如果是自己喜歡的人,就總會去盯著他看。所以注視著你的人,也對你抱有一定的好感。用溫柔的、親切的目光注視對方的話,對方也會產生“他為什么這樣看著我呢?”“有機會的話,和他聊聊看!”之類的想法。如果遇到了你喜歡的人,先從注視他開始。

社交中一雙真誠而熱情的眼睛能夠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眼睛會說人們內心深處的話,它表明了你對人家的好感。充滿善意的眼睛不一定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但只要真誠,同樣可以贏得人們的好感,讓人難忘。

有人說“眼斜心不正”,其實不準確,應該說“眼邪心不正”。心術不正的人不光是喜歡斜視,而是“邪”視,就是眼神中透出邪惡的光。

孟子說過,看人胸中正與不正,要看他的“眸子”,正直的人眼光是光明坦然的,不正的人眼光是怯懦而灰暗的。曾國藩也說過:一個人目光閃爍不定,這個人定非善類。這些說法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們如果遇到一個人,眼睛急速地躲開你的目光而閃爍不定,你心里就會很不舒服。我們相信自己的人品,但從儀態上也不要染上這些壞毛病。

眼神不能濫用。自然眼神是語言表達的得力助手。眼睛是一種無聲的語言,能表達比言語更深切、更微妙的含義。許多動物不會說話,卻會瞪眼,其目的是向對手發出威脅的信號。蝴蝶經過長期進化,翅膀上的斑紋越來越醒目,這種斑紋會使其他動物誤認為是猛獸的怒目,從而不敢輕舉妄動。

眼神可以顯示出人的喜悅或冷漠,每一種眼神都有特定的含義:明亮的眼神表示心情愉快;平靜的目光表示溫和善良;靈秀的目光表示聰明智慧等等。可見,在交際活動中注意眼神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的眼神應該智慧、誠懇、明亮、平靜、友好、坦然、專注、堅定。切忌挑逗、仇恨、輕佻、卑瑣、輕蔑、奸詐、憤怒、兇狠、陰沉、游離、茫然的眼神。

眼神是一種在社交中通過視線接觸來傳遞信息的表情語言。人們歷來重視眼睛對行為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思想感情的存在和變化都能從眼睛顯示出來。從理論上講,眼神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組成。

一是視線長度。在我們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注視對方的時間是談話時間的一半左右。如果超過這個比例,說明我們對對方本人比對方的話更感興趣;低于這個比例,說明對二者都無所謂。交談時的其他眼神表現,總的講要靈活自然。對一般的談話對象,不要長時間凝視,否則就會讓對方有被侵犯的感覺。

二是視線方向。談話時,我們注視對方的部位可以顯示我們與對方關系的親疏。在生意、談判、商務等場合,要用眼睛看著對方臉上的三角部位。這個三角就是雙眼和前額的中心位置。如果你看著對方的這個部位,就會顯得嚴肅認真,別人也會感到你有誠意。所以,這是把握住談話主動權和控制權的重要因素。

笑容是社交中最美麗的音符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在人際交往中,微笑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無論對方擁有什么樣的性格,多么難以相處,都不會拒絕一個善意的微笑。

一輛警車正追趕著一個持槍搶劫的歹徒。走投無路的歹徒拎著巨款跑進了一所居民樓,闖進了一扇虛掩的門。一個身材頎長的女孩正背對著他坐在窗前插花。

聽到了聲音,她轉過身來。歹徒驚呆了,因為他看見一張陽光般燦爛的笑臉,而且她竟是一個盲人!女孩幸福地笑著說:“你是在電視上知道我的吧?沒想到,在我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大家都這么關心我”!

歹徒突然對這個女孩產生了好奇:“你剛才說你即將離開這個世界?”

“是啊,我有先天性心臟病,醫生說我最多活到19歲。再有幾天就是我18歲生日了。”

“我為你感到遺憾,你和我一樣,要是能有更多的錢也許你會很快樂地生活下去!”歹徒苦澀地笑笑。

女孩微笑著說:“你說錯了,現在雖然沒有錢但我感覺到了活著的快樂,我反而為那些用自己的生命換取金錢的人感到可悲!因為他們并不知道,快樂與否跟金錢無關。”

“你的插花真美,就像你的微笑那樣讓人著迷。我要去上班了,再見!”說著,便走出了她的家。

荷槍實彈的警察沒費一槍一彈就抓獲了歹徒。警察給他戴手銬的時候,他只說了一句話:“請不要驚動那個女孩,更不要告訴她剛才發生的一切,好嗎?”

一周后,在當地媒體對這一事件的后續報道中引述了劫匪發自肺腑的話:“我最應該感謝的是她的微笑,如果沒有她那粲然的一笑,根本就沒有使我倆活下來的機會:她會死在我的槍口之下,而我則會在負隅頑抗中死于亂槍之下!是她的微笑救了她自己,也救了我。雖然她是一個盲人,但她顯然懂得微笑對一個人的偉大意義”。從這則真實而又感人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微笑的力量。微笑的作用是無窮的,力量是強大的,像一縷陽光照進人們的內心深處,驅走了黑暗與陰霾。如果在人際交往中感到手足無措,沒有方向,那么試著對他人微笑吧,這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更是最有效的辦法。

世界頂級化妝師曾說:“微笑是最好的化妝品”。微笑是美麗的使者,是最有價值的配飾,如果能用微笑裝扮自己,不僅能提升氣質,更能提升他人心中的好感。“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看看楊貴妃就知道微笑的力量了。

微笑是保護自我的一種方式。人有感情,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但是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人們必須隱藏內心的感情而不能將其表露出來。當人們不想流露內心的想法時,一個的微笑往往能將問題掩飾,讓一切看起來云淡風輕。

微笑也是緩解人際問題的一劑良藥。當雙方的關系陷入一個不自然的局面時,一個恰當的微笑往往能讓不愉快煙消云散。微笑的作用是世界通用的,無論國籍語言、種族身份,僅僅一個微笑,所有人都會明白其中友好的含義。

因此,要想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獲得人們的認可與好評,就要學會使用微笑,用微笑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和自身形象。然而,微笑有很多種,不同的微笑著不同的含義,要想成功實現微笑的價值,還要學會使用不同的微笑。

1.真誠的微笑

成功的人際關系離不開真誠的微笑。人們每天都會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都需要一些約定俗稱的客套語來表示禮貌與友好,然而,沒有什么語言比得上一個微笑的作用。這個微笑要發自內心,充滿真誠,因為真心的微笑是可以看出來的。如果在與周圍人接觸時,適時的用真誠的微笑表示友好,一定能用美好的心意感染他人,而他人也會用真誠回報我們。

2.友善的微笑

人與人之間難免出現摩擦與誤會,但是如果任由他們擴大發展,一定會成烈火燎原之勢,最終殃及自身。所以,大度與寬容是必要的。但是,由于處境的尷尬和自尊心的需要,人們很難用語言解決所有問題。這時,一個善意的微笑將會替代所有語言來解決問題,將不快與矛盾化解,因為對方感受到了善意與真誠。

3.歉意的微笑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而這些錯誤很可能對他人造成影響。這時,除了道歉以外,還要用歉意的微笑化解對方心理的疑慮。因為,從微笑中,對方能夠看到你道歉的誠意,感受到你的認真負責,有所擔當。也會因此對你產生積極的印象。

4.信服的微笑

一個受人歡迎的人絕對不會是桀驁不馴,高傲自大的。只有虛懷若谷,謙虛隨和才會贏得他人的好感和愛戴。因此,當他人取得成績時,應該報之以泰然的態度,而不能因為他人的優秀而表現得很不服氣,甚至產生嫉妒心理。人都要力爭上游,但是絕不能表現的有失風度。要試著泰然的接受他人的成績,如果對其報之以信服的微笑,要勝過很多句恭喜之類的祝賀的話語。信服的微笑不僅會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胸懷,還會迎來他人的好感,因為沒有人不喜歡欣賞信服自己的人。

5.職業的微笑

有一些職業主要和人打交道。這類的職業最重要的業績保證就是良好的人緣。比如銷售類行業,從事這類職業的人需要經常性的與他人打交道,而他人的印象也往往決定著銷售的業績。身處這類職業的人如果能夠經常帶著職業的微笑同客戶打交道,一定會贏的更多人的好感,讓業績更上一層樓。

6.禮貌的微笑

在正式場合往往會有很多必要的禮儀。可是,卻有很多人將這種禮儀變成了不得不應付的程式化過程,他們表情冷漠,很容易看出內心的不情愿。而這類人給人的印象也往往是消極的。所以,如果能夠在表現必要的禮節時帶上微笑,一定會給他人留下難忘而美好的印象,這對人際交往也是很重要的。

舍得微笑,收獲真誠;舍得微笑,收獲善意;舍得微笑,收獲尊敬;舍得微笑,收獲友情;舍得微笑,收獲成功,舍得微笑,收獲人生。帶著微笑面對周圍的人,帶著微笑面對生活吧!

修養始終是你最高檔的名片

良好的修養可以作為財富。對于有修養的人,所有的大門都向他們敞開。即使他們身無分文,也隨處可以受到人們的熱情款待。一個舉止得體、謙和友善、助人為樂、頗具風度的人,在人生道路上必定是暢通無阻的。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養成了文明的舉止習慣,就等于為自己開啟了社交的大門,所有的一切,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很多人甚至還可能主動找上門來。

巴黎有家名為“廉價商場”的商店,店面很大,里面的員工數以千計,產品也應有盡有。這家商場有兩個頗具特色的特點:一個是童叟無欺,不管誰來買,商品都是一個價,且價格都很低;另一個是,他們非常注重自己員工的素質,員工必須盡一切努力做到讓顧客滿意。凡是其他商店能做到的,他們都必須做到,還要做得更好。這樣,他們就給每一個來過“廉價商場”的顧客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因此,這個商店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最后還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店之一。

還有一個貧窮的牧師,他的經歷也相當奇特。有一次,他在教堂門口看到幾個小青年在捉弄兩個身著古舊樣式衣服的老婦人。他們的嘲笑使老婦人非常窘迫,以致不敢踏進教堂。牧師見后主動帶著她們走入里面坐了下來。兩個老婦人盡管和這個牧師素不相識,但這之后卻把一筆很大的財產留給了他,他的好心得到了好報。

修養本身就是一筆財富。文明的舉止足可以起到替代金錢的作用,有了它就像有了通行證一樣,隨處暢通無阻。有修養的人不用付出太多就可以享受到一切,他們在哪里都能讓人感到有如陽光般的溫暖,處處受人歡迎。因為他們帶來的是光明、是太陽、是歡樂。一切妒忌、卑劣的心理,遇到他們自然也就會舉手投降了,你想,蜜蜂又怎會去蜇一個渾身沾滿蜂蜜的人呢?

英國政治家柴斯特·菲爾德說:“一個人只要自身有修養,不管別人的舉止多么不恰當,都不能傷他一根毫毛,他自然就給人一種凜然不可侵犯的尊嚴,會受到所有人的尊重;而沒有教養的人,容易讓人生出鄙視的心理。”

說到這里,不僅想起一個故事:

有位男士非常向往紳士風度,于是他來到一座紳士會所,希望能夠有所收益。

剛剛進門,一位女侍應生由于走得急,不小心將托盤中的酒灑到了他的禮服上。這位男士眼見自己新做的禮服被弄臟,不禁怒由心生,破口大罵:“混蛋!你走路沒長眼睛啊!竟然弄臟了我的禮服!真倒霉!”

盡管女侍應生一再道歉,但該男士依舊不依不饒,罵個不停,弄得那女孩子眼淚直在眼眶中打轉。這時,會所的女主管走了過來,說道:“先生,真對不起,她是剛來的,不懂規矩,我代她給您道歉。”

“道歉?!道歉就能讓我的禮服變干凈嗎?它可足足花了我半個月的工資!”說著,該男士又罵了起來。

片刻之后,女主管問道:“先生,請問您來這里是做什么的呢?”

“我是來學紳士風度的,誰知道遇上這么個不長眼睛的,真倒霉!”

“那么,我來教您吧。”女主管說著,走到一位正在談話的男士身邊,故意將酒灑在了對方的禮服上。

“哦,先生對不起,我不是有意的。”

對方連忙起身,對女主管施了一禮,關心地問道:“我沒有嚇到您吧?”

女主管轉向罵人的男士:“你看,這就是紳士風度!”

那位男士滿臉羞紅,逃也似的走出了會所。

當別人無意冒犯你時,你是會“得理不饒人”,還是會一笑了之?此時此刻,請一定要慎重選擇哦!因為這足以體現你的風度。

誠然,裝扮得漂亮的確是一件好事,會引來大家的交口稱贊。但這種外在美畢竟是比較低層次的美,它不應該妨礙我們去追求真正生活中更高層次的美。一些人錯誤地將所有精力、所有時間以及全部收入都放在了衣著上,卻大大忽略了內心的修煉,忽略了他人對我們的要求和期望。這種關心外在勝于關心內在的行為往往是很不可取的。

要知道,良好的舉止足以彌補一切自然的缺陷。通常,一個人最吸引別人的,不是容貌的魅力,而是舉止的優雅。古時候,希臘人認為美貌是上帝的特殊恩寵,但同時,如果一個具有美貌的人沒有同樣美麗的內在品質,就不值得我們欣賞了。在古希臘人的心目中,外在的美貌其實是某種內在的美好氣質的反映,這些氣質包括快樂、和善、自足、寬厚和友愛等。政治家米拉波是一個有名的丑男,據說他長相難看,但卻沒有人不被他的風度所折服。

性格的美就如藝術的美,在于它的少有棱角,線條始終保持連續、柔和的弧形。有很多人的心靈之所以不能更上一層,向世人展示更優美的品質,正是由于個性中存在的棱角太多。無論有什么樣出色的品質,一旦表現出粗暴、唐突、不合時宜,其價值也就自然而然地受損。而事實上,只要我們多加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即可。

亞里士多德曾描述過一個真正具有教養的紳士應該是什么樣的:“無論身處順境、逆境,一個寬宏大量的人都會追求行事適度。他不期望人們的歡呼喝彩,也不讓別人對他嘲弄貶低;成功的時候不會得意忘形,遭受了失敗也不愁眉苦臉。他不會去做無謂的冒險,不會隨隨便便談論自己或者別人;他不在意別人的誹謗,也不會對人委曲求全。”

真正有教養的人就應當表里如一。寶石上光之后盡管更亮,但首先它必須是顆寶石。而一個真正懂得做人的智者是舉止溫文爾雅、謙遜知禮、不會輕易動怒、更不會主動挑釁的人。他從不惡意猜測別人,更不用說自己會去做罪惡的事了。他努力克制欲望,提高自身品位,出言謹慎,尊重他人。他可能會失去一切,但絕不會失掉勇氣、樂觀、希望、德行和自尊。這樣,即使他沒有了一切,他仍然是一個富有的人。

隱藏喜怒,既是禮節也是策略

有這樣一個小笑話:

話說諸葛亮在“追”妻子黃月英之時,登門拜訪岳父。當時,諸葛亮年少氣盛、意氣風發,又想在岳父面前大肆表現一番。于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起來。直至走出岳父家門,諸葛亮還沉浸在自己的表現中,走起路來慢慢悠悠。片刻之后,黃月英跑來,手中還持有一物。諸葛亮心想:難道此事未來岳父已經同意,派月英前來送定情信物?正在他“想入非非”之時,黃月英已到身前,順手將所持之物遞來——原來是一把羽扇。只聽黃月英問道:“諸葛先生,你可知我送你羽扇是何用意?”諸葛亮回答:“禮輕情意重”。黃月英接口說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剛才你與家父談論天下大事時,我站在一旁觀看。您在談到劉備先生三顧茅廬時,眉飛色舞;在談到國之未來時,意氣風發、滿是雄心壯志;在講到曹操與孫權時,又一臉憂愁。你為人未免過于直露,將來又如何擔當匡扶漢室的大任呢?所以我送一把扇子,讓你以后用來遮擋一下自己的表情。”從此以后,也就有了羽扇綸巾一說。

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情節不免過于夸張、荒謬,但它卻道出了一個極富深意的哲理:做人,無論你是得意還是失意,都應泰然自若,切不可輕易將喜怒哀樂寫在臉上,溢于言辭,要掌控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為情緒所控制,只有這樣你才能控制事態的發展,才足以擔當大任。

你必須知道,在這個社會上,但凡有一定閱歷的人,或多或少都練就了一些察言觀色的本領,他們會依據你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及時調整與你的相處方式、尋找對付你的方法。因此,必要隱藏一下自己的真實情緒,對你而言未嘗不是一種保護。

小晴是一個臉上掛不住事的女孩,就職于一家廣告設計公司,她的上司屬于半路出家,是個外行人。在有關設計風格的問題上,上司較看重市場效應,而小晴則側重追求藝術上美感,因此二人的觀點很難達成一致。

一次,小晴的設計方案又遭到了上司的否決。上司認為,小晴的設計沒有感覺,很難吸引大眾眼球。待上司轉過身時,小晴馬上投以鄙視的目光,誰知上司突然回過頭來,正與小晴的目光撞個正著。眼見小晴如此看著自己,上司不悅地問道:“怎么,你認為我說錯了是嗎?”

“沒……沒有啊。”小晴結結巴巴地掩飾著。

此后,上司再也沒給過小晴好日子過,工作中總是故意給她“穿小鞋”。不久之后,小晴就莫名其妙地被老板炒了魷魚。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與小晴一樣,他們心里根本藏不住事,往往被人一眼就看穿了心思,這就是一種不夠成熟的表現。從心理學上講,就是不懂得掌控自身的情緒。

縱觀古今中外,很少有成功者會因外界影響而時喜時優的。當然,人都有七情六欲,不可能做到麻木不仁。但要記住,高興的事我們掛在臉上無妨,不良情緒請盡量將它藏在心底,只有這樣你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換而言之,我們需要一個面具來偽裝自己,這個偽裝與虛偽無關,它只是我們在復雜的社會條件下,為求自保而實施的障眼法,只要你不用“偽裝”去傷害別人,你就依然是真實的。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掌控好自己的情緒,讓喜怒不形于色,終有一天你會成為別人眼中那個“成熟穩重”“值得依賴”的成功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外汇| 桂东县| 读书| 台前县| 邛崃市| 阜新市| 乌兰察布市| 分宜县| 长子县| 杂多县| 洛阳市| 邹城市| 神木县| 眉山市| 彰武县| 伊春市| 都匀市| 赣州市| 郸城县| 尚志市| 合川市| 蓝田县| 抚顺市| 贵溪市| 垣曲县| 开鲁县| 大姚县| 安陆市| 泌阳县| 木里| 攀枝花市| 上林县| 博白县| 马鞍山市| 隆林| 澜沧| 开江县| 青川县| 二连浩特市| 抚顺县| 临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