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懷瑾系列:正道的謀略
- 南懷瑾講述
- 1050字
- 2022-09-29 19:00:35
引論一 謀略是一把刀,不能亂用
研究中國文化,古書上有幾個名詞要注意,如縱橫之術(shù)、鉤距之術(shù)、長短之術(shù),這些都是謀略的別名。古代用謀略的人稱謀士、策士或術(shù)士,就是拿出辦法的人。譬如現(xiàn)在我們因為某一事件,向上面提出一個建議,這建議就是策。像宋代因時勢的需要,改變了考試制度,應(yīng)考文章中必須增寫一篇策論,這就是看應(yīng)考人對政治和時事的見解,對國家大事的認識。到清朝末年,提倡廢除八股,一度又主張考試策論。
縱橫之術(shù),我國古代看不起它,術(shù)士也并未被列入正式學者之流,現(xiàn)代卻什么都是術(shù)了。這種術(shù)的原則和精神,是我們今日所處的這樣國際局勢之中所需要了解的。一切工作,都必須有這樣的精神和才具,抓得住別人的弱點,然后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是一個很高深的本事,可以說比做生意還難。
可是要注意,現(xiàn)在社會上興起一股歪風,很多人喜歡講“謀略學”,研究厚黑學、鬼谷子,七十二變、三十六計都拿出來了,還有人專門寫這類的書,對社會青年壞的一面影響太多。
講謀略學必須要嚴格地負責,因為謀略是一把刀,它的本身沒有善惡,用得好是救人的,用不好,的確是害人的。我們受舊文化的影響很深,因果的觀念根深蒂固,去不了的。假使有人聽了以后,用來做了一件好事,或者害了別人,自己好像就會背上很大的因果責任,良心上很難受,所以覺得負擔很重。
對于謀略,我們應(yīng)該學,但不要亂用。為了救別人、救國家、救社會,不得已而用之則可。如果經(jīng)常用這套整人,是不會有好結(jié)果的。用謀略有如玩刀,玩得不好,一定傷害自己。莊子說:“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大至則多奇巧。”什么叫“以巧斗力”呢?這個巧是代表智慧,也就是謀略學,以寡擊眾,以弱擊強,用長可以制短,用短可以制長,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搞政治也好,軍事也好,總而言之,人生處世,都要用巧力。可是以智慧來斗力,開始是陽面的,是正面的意圖,最終必然會走到陰謀。所以對于用謀略的人,中國文化始終稱他們?yōu)殛幹\家。用謀略斗智,挖空心思整人,故意騙人,講好話給人家聽,害了人家,自己還在那里偷笑!越聰明的人,鬼心思越多,自以為高明,最后總是害了自己。
這六七十年來,每論團體或個人的經(jīng)驗,對于手段,誰都學會了,誰要玩幾套手段,別人沒有不知道的,一個比一個高明,誰都玩不過誰,玩到最后還是個笨蛋,所以還不如規(guī)規(guī)矩矩、誠誠懇懇的好。如果把真正的誠懇當作手段,這個手段還值得玩,這也是最高明的。只有老實人最可愛,講道德的人才最可愛,最后的成功還是屬于真誠的人的,這是千古不移的道理。我們從現(xiàn)實生活中,也可體會得出來。
(選自《歷史的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