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因奸情怒斬養(yǎng)子 施淫威大殺朝士
- 忠勇沙陀復唐記
- 草間英雄起
- 2073字
- 2022-09-23 13:21:09
朱溫殺此二人,其實還有別的原因。氏叔琮多次攻河中,功勞不小,堪稱良將。然而兩次帶大軍圍困晉陽城,未能得利,讓朱溫心起芥蒂,而自己曾讓他統(tǒng)領過十余萬大軍,對他也起了疑忌之心。
而說起那李彥威,朱溫則是暗中積怒已久,必欲殺之。前文說到過,李彥威自幼便是朱溫的家僮,因聰明伶俐、善體人意為其所愛,朱溫就把他做為養(yǎng)子,改名為朱友恭。跟從朱溫四處征戰(zhàn),立有軍功,做到了刺史。朱溫愛色,納多名娼妓為妾,其中有一趙姓者最是為其所愛。那趙氏體段風流、音容嬌媚,極善服侍人。由于朱溫軍事多,汴州又事物繁重,因此朱溫出征時多會留李彥威助守汴州。日子一久,忍不住寂寞的浪蹄子趙氏便與聰明伶俐的李彥威勾搭上了。兩人淫聲穢語,不堪入耳。李彥威戲謔趙氏道,“那朱三功夫怎樣啊?”王氏翻了下眼說道:”嗨,別提了。那家伙整女人太多,都不好用了。肥頭大耳的,看著就煩。若不覺他有勢,我也不跟他。這回好了,死冤家外出,給了我們纏綿快活的時間……”
世間沒有不透風的墻,丑聞漸漸傳出,時間長了朱溫當然都微有所聞。聰明的趙氏察覺除了朱溫的疑惑,哭泣著對朱溫說道:“臣妾多虧大王才辭卻了煙花地,從那以后只想一心一意侍奉大王,絕無二心。陛下厚恩,臣妾不惜以死相報。誰成想,很多人對臣妾的出身有成見,惹來百般猜疑。臣妾敢對天發(fā)誓,若有不忠,使死無葬身之地。只是那朱友恭,確是對臣妾有非分之想,時有調戲是真。因大王器重他,妾不敢,也羞于言明。愿大王能明察。”梨花一枝春帶雨的趙氏還真說動了朱溫,趙氏的溫聲細語、服侍手段又讓朱溫很是受用,色迷心竅的朱溫再不懷疑她了。倒是對李彥威起了很大的戒心,派人秘密監(jiān)察他。后來趙氏為朱溫產(chǎn)下一子,朱溫起名為朱友珪。而軍中多有私語,說是李彥威的種,趙氏則再次花言巧語,說的朱溫絲毫不疑。
既殺此二人,朱溫再去拜見昭宣帝,哭泣跪倒于地,說道:“弒逆之謀,皆出于李彥威與氏叔琮。二人狂悖亂德,臣已將他們處死,還望陛下相信臣之清白!”朱溫之心,路人皆知。小小年紀的昭宣帝當然也完全清楚,但他已完全被朱溫掌控了起來,縱然再悲憤,亦無可奈何,更不敢言!
為了完全孤立昭宣帝,朱溫又做了件極其狠毒的事。他令蔣玄暉置酒宴于九曲池,邀請邀昭宗諸子赴宴,德王李裕、棣王李祤等九王前往,酒酣后,蔣玄暉將他們全部縊殺,投尸于池中。
之后朱溫回汴州,路上忽然傳來了長子朱友裕病逝的消息。先前朱溫統(tǒng)兵西出對抗楊崇本,楊崇本與李茂貞因畏縮退了回去,朱溫也擔心弒帝之事會引發(fā)動亂,便動身東歸,留朱友裕統(tǒng)軍數(shù)萬屯于永壽以防萬一。而后來朱友裕因病重的厲害,便與部將商議班師。一切都準備好了,朱友裕卻于當夜病死了。
朱溫傷心的哭了起來,這還是他頭一回真正的落淚。前文說過,朱友裕是朱溫已故的結發(fā)之妻所生,性情寬厚,頗得士心。自幼善射御,久從朱溫征伐。而朱溫曾因一時糊涂聽信朱友恭的間言險些將其殺掉。日子越久,越覺得朱友裕是繼承自己基業(yè)的最佳人選。這時的朱溫已是五十多的人了,精力漸衰,開始考慮多少年后誰能承己之志!
次子朱友文,非自己親生,原名康勤。因美風姿,好學,善談論,多材藝,而被朱溫養(yǎng)以為子。朱溫用兵四方,友文征賦聚斂以供軍實,使之不缺,功勞不小。朱溫很是看好友文,但他畢竟不是親生的,這讓朱溫很是猶豫。
再就是朱友珪了,朱溫寵愛的娼妓趙氏所生,已到弱冠之年。其人聰慧狡黠,極擅揣測人意,言論行事都讓朱溫很是滿意。但朱溫怕謠言不是空穴來風,友珪的血統(tǒng)多少讓他有些不放心。
然后是朱友貞,張夫人所生,姿容甚美。雖然年齡稍小,剛剛束發(fā),但血統(tǒng)最正,按說朱友裕死后就屬他最有資格承父之業(yè)了。但友貞為人沈厚寡言,雅好儒士,不喜言兵。這點讓出身軍旅、厭惡腐儒的朱溫很是不喜歡。此外還有幾子,年齡幼弱,更不堪提。
這對朱溫來說還真是個極難的選擇!
為了能使自己更放心的登基,朱溫竟又大肆屠殺朝士。雖然天子左右都已是朱溫的腹心,但朱溫仍然對那些有威望的朝廷官員有所忌憚。
性格輕佻的宰相柳璨與優(yōu)伶出身的張廷范,相互勾結,逢迎朱溫之意。宰相裴樞、崔遠、獨孤?lián)p都是朝廷宿望,柳璨就損譖于朱溫,朱溫立即將三人貶官。不久后有星變,長星出太微、文昌間,占卜者說道:“君臣皆不利,宜多所誅殺以應天變。“柳璨聽聞后竟然大喜,將與他有睚眥之怨的人全部報給朱溫,說道:”這些人只會聚集到一起,妄議朝政,播弄是非。“
受朱溫賞識、代替王師范做了淄青節(jié)度使的李振(朱溫終不放心王師范,便將王師范舉族遷往汴州,使李振代之)也從青州來到對朱溫言道:“朝廷所以不理,皆因所謂的衣冠士人、浮薄之徒紊亂綱紀。大王欲圖大事,而此輩卻在私下議論紛紛,不可不慮。不若將他們全部除掉。“朱溫甚以為然。于是他將裴樞、崔遠、獨孤?lián)p三人再貶,還貶了吏部尚書陸扆、工部尚書王溥、太子太保致仕趙崇、兵部侍郎王贊。
那李振屢次考進士,都不中第,因此深為嫉恨搢紳之士,對朱溫說道:“此輩常自謂清流,宜投之黃河,使為濁流!“朱溫笑道:“好”。便聚集裴樞、崔遠及朝士貶官者三十余人于白馬驛,全部殺掉,投尸于河。朱溫與李振看著尸體隨流而逝去,相視而笑,李振兇狠的說道“這回看你們還能清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