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覺醒智慧:給自己一個美好的未來
- 盧麒宇
- 1951字
- 2022-09-26 14:41:43
將痛苦縮小,快樂自然就能擴大
現代人常常覺得累,痛苦與焦慮甚至抱怨都在不經意間占據了我們的心靈,讓我們負面情緒越積越多,難以自拔。其中固然有世事變化無常的原因,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走入了一個誤區——放大了痛苦與焦慮。因此,面臨不幸的時候,痛苦被放大了,抱怨就越來越多了,心情也就越來越糟糕了。
古時候,同村的兩個秀才一起趕赴京城參加科考,兩人在一個小店租了一間屋子同住。就在考試的前一天晚上,這家店被小偷洗劫了。這兩個秀才也不例外,他們身上的錢財以及包袱里的衣服都被小偷偷走了,他們可謂是一無所有了。
在這種打擊面前,兩個秀才卻有不同的心態。甲秀才想:“這也許是上天對我的一次重大考驗吧。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或許這次一定就能考上。”想到這里,他把錢財、衣服被盜的事情都拋到了腦后,安心地睡了一覺,第二天精神抖擻地走進考場,結果金榜題名。
乙秀才則想:“這下子全完了,要是這次沒有考上,又沒有了錢財,怎么回家呢?怎么面對父老鄉親呢?”他還不斷地抱怨小偷。他整晚都想這些事情,第二天心事重重地走進考場,結果名落孫山。
甲秀才之所以能金榜題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跟他的樂觀心態有關,因為他能縮小痛苦,放大快樂。相反,乙秀才之所以榜上無名,與他心事重重有關,他憑空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負擔,放大了痛苦,自然名落孫山。
在上班路上,遇到了堵車可能會遲到,這也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吧。可是,有的人偏偏進行了無限聯想:遲到了不僅會被批評,還會扣獎金,影響年終考核,甚至影響晉升……根據這個邏輯,可以想象這樣的人多么痛苦,活得多么累。結果怎樣呢?還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選擇了放大痛苦,那么痛苦就會占滿你的視野,你的壞情緒也就會隨之放大。在人生路上,背著這么大的痛苦,被這么大的壞情緒影響,你的腳步會越來越沉重,路也會越走越窄。
孩子感冒了,放大痛苦的母親一邊守著孩子,一邊又焦急地想著:孩子的學習肯定會被耽誤,肯定會影響期末成績,肯定會影響升學,肯定會影響就業……在他們看來,一場病就耽誤孩子的一生。這只會令他們的心靈浸泡在痛苦的泥潭之中,讓生命禁錮在痛苦的監牢之中。
盧梭說過:“除了身體的痛苦和良心的責備以外,一切痛苦都是想象出來的。”有時候,那些讓人傷心、痛苦、焦慮的事情并非有多么嚴重,只不過有些人容易瞎琢磨,會“想象”出很多痛苦。
有一天,有位老婦人不小心將一個雞蛋打破了。本來一個雞蛋破了也不是什么大事。可是,這個老婦人卻覺得自己遭受到不可估量的損失。她想:如果這個雞蛋沒有破碎,那么可以孵化出一只小雞。如果孵化出來的是母雞,那么它長大后又會產下很多蛋。那些蛋又可以孵化成很多雞。雞生蛋,蛋生雞,這樣下去的話,那我豈不是失去了一個養雞場嗎?最后,老婦人痛苦萬分。
這聽起來似乎有點夸張,但生活中這樣的人偏偏大有人在。他們把原本的小痛苦無限放大,結果自己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心理學家曾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目的是研究人們常常憂慮的“煩惱”問題。心理學家要求實驗者在周末晚上將未來一周內所有憂慮和煩惱都寫下來,然后投入一個指定的“煩惱箱”里。三個星期之后,心理學家打開了這個“煩惱箱”,經過核實發現,很多人的“煩惱”并沒有出現在生活中。看來,煩惱真是人自己尋來的。
放大痛苦的人愛抱怨,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痛苦與挫折的客觀性。其實,遭受挫折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諸如失戀、被炒魷魚、受領導批評等,這些本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它們,人的生活是不完整的。
放大痛苦的人愛抱怨,因為他們沒有找到背后的心理原因。他們不知道是否自己太過追求完美,是否太看重事物的結果,是否太注重他人的評價等。
放大痛苦的人愛抱怨,因為他們沒有正視現實的能力。苦惱的產生,常常由于生活中有著一些我們不愿面對的現實壓力、心理沖突,如婚姻的矛盾、工作的壓力、人際的沖突等。由于一時束手無策,所以滋生了抱怨心理。但我們要做的是,學會正視它們,并及時解決它們。
人生本來就是快樂與痛苦并存。同一件事情,究竟是痛苦還是快樂,完全取決于你看問題的角度,取決于你的心態。既然快樂和痛苦都來源于自己,我們為何不用樂觀的態度來看待事情呢?我們為什么不能縮小痛苦,而將快樂放大呢?
放大快樂,就是珍惜眼前的每一個小小的快樂。清晨起床,拉開窗簾,看到的是好天氣;上下班的時候沒有堵車;工作的時候被領導贊揚了一句;獎金漲了100元……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幸福與快樂的理由。將它們當作很大的幸福和快樂對待,一定能從中獲得持久的回味。
一個人的快樂程度,并非是由他擁有多少決定的,而是取決于他看待生活的方式。一個悲觀的人,即使家財萬貫也會每日忐忑不安;而一個樂觀的人,即使身無分文卻也能享受生活的樂趣。放大快樂,縮小痛苦,其實就是我們要選擇的生活態度。即便人生有些許遺憾,但它也會是很美麗、很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