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走向合作

創建之初的社會主義青年團面臨一系列重大課題,有與國民黨合作的問題,也有自身建設的問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幫助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二大完成了自身的重大轉變,走向與國民黨的合作,為反帝反封建革命新局面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中國共產黨舉起國共合作的旗幟

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以后,團中央加強各地團的建設,先后發出幾十個通告加以指導,要求各地團組織“均應立刻按照新章改組”,規范了地方團組織的名稱、組織批準程序等,從而保證了青年團在初創階段能健康有序地發展,努力發揮黨的助手和預備學校的作用。團員們深入工廠、學校,建立組織,發展團員,積極投身工人運動、學生運動,在反帝反封建的實際斗爭中成長。

此時中國兩股政治力量正在匯合,一個是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一個是剛剛建立不久的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從中牽手的是一個化名“馬林”的荷蘭人。

彼時燃燒在中國各地的紅色火焰吸引了鄰國俄國的目光,當時的俄國雖然已經建立蘇維埃政權,但是也需要國際支持來打破西方國家的封鎖。馬林有豐富的殖民地國家斗爭的經驗,在共產國際二大以后,作為共產國際的正式代表,被列寧指派到中國,任務是查明是否需要在中國建立共產國際的機構。

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圖為嘉興南湖“紅船”。(的復制品)

馬林于1921年到達上海,參加了中共一大,對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作了貢獻。當法租界巡捕房密探闖入會場后,馬林建議立即散會,另尋開會地址。最終,在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中共一大勝利閉幕,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

之后,馬林分別與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領導人進行了多次會談,商討國共兩黨合作的問題。馬林提出的共產黨人加入國民黨的黨內合作方式是孫中山和國民黨當時所能接受的唯一方式。

應該說,經過1年的實際斗爭,再加上共產國際的指導幫助,中國共產黨深化了對中國革命的認識,意識到如果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就不可能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

1922年7月召開的黨的二大不僅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而且提出聯合全國一切革命黨派,聯合資產階級革命派,組織民主的聯合戰線,正式公開提出國共合作的倡議。

但是圍繞合作形式問題,黨內思想并不統一。8月底,中國共產黨在杭州召開西湖特別會議。會議決定在孫中山對國民黨實行改組的條件下,原則上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這為實現國共合作邁出重要的一步。但是黨內大多數人內心對于黨內合作的形式仍難以接受。

這樣的時局變化和黨的政策轉變,對于黨來說是一個重大課題,對于剛剛創建的青年團來講同樣是一個重大課題。直到第二年,團中央才發出三十六號通告,特別指出:團要保持與黨的政策上的一致。不過,人們對于加入國民黨的必要性的認識仍不統一。

此外,青年團還有其他自身建設方面的工作要去做,比較突出的就是黨團關系問題。當時許多黨員也是團員,由于黨是秘密的,借用團的公開或半公開身份也有利于開展工作,遂造成“黨團不分”的局面。與此同時,黨團關系是協定還是領導與服從一度陷于一種不明的狀態。團中央書記施存統曾就此撰文指出:共產主義的運動,最忌分裂,分裂就是自殺。

應該說,黨團關系的問題在創建之初很難被意識到,但是這樣的問題處理不好,既不便于黨對青年團的正確領導,也不利于青年團的自身建設和發展。

青年團二大決定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團中央決定于1923年3月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并把會議地址初步選在湖南長沙。

1923年3月7日,長沙青年團書記毛澤東復信團中央書記施存統,提議開會日期改在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后為宜。毛澤東的提議,正是為了更好地貫徹執行中共三大的決議而作出的慎重考慮,體現出他在黨團關系問題上認識的進步。

團中央接受了毛澤東的提議,最終確定會議于8月20日在南京召開。

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成功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鑒于黨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正確估計了孫中山和國民黨的革命立場,經過充分討論,通過了《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建立統一戰線。同時強調黨必須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會議還通過了《關于青年運動的議決案》,要求社會主義青年團執行大會的決定,積極帶領團員青年參加國民運動。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廣州市恤孤院后街31號(今恤孤院路3號)

根據中共三大會議精神,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如期在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有30余人,大會執行主席鄧中夏致辭,青年國際代表瞿秋白、中共中央代表毛澤東也到會并致辭。大會通過了關于青年工人運動等工作的決議,通過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修正章程》等文件。

大會對黨團關系首次作了明確的規定。例如,青年團在政治上要完全服從共產黨的主張,在工作和組織上要保持一個獨立的團體;大會接受中共三大確定的與國民黨合作的方針,指出黨的三大的方針是最適合中國實際情形的。

大會選舉組成新的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在二屆一中全會上選舉劉仁靜、林育南、惲代英、鄧中夏組成中央局,劉仁靜擔任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

值得一提的是,團中央主管主辦的歷史最長的紅色媒體——《中國青年》的誕生就源于這次團代會。團二大決議出版《團刊》《中國青年》《青年工人》3種出版物,分別面向團員、學生、工人。《中國青年》幾經風雨,伴隨著奮勇前進的中國共青團,引領著廣大青年在革命斗爭和國家建設的征途中始終緊跟黨走,不懈奮斗。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同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在基本原則上一致,因而成為國共合作的共同綱領。會議通過了《中國國民黨章程》,確認了共產黨員、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原則。大會通過的宣言和章程,是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國民黨一大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3年10月20日,《中國青年》在上海創刊。圖為《中國青年》創刊號。

青年團堅定地與共產黨站在一起,共同努力,一個以廣州為中心、匯集全國革命力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很快到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安县| 曲麻莱县| 乌审旗| 梅州市| 格尔木市| 鹤壁市| 历史| 汕头市| 任丘市| 香港 | 恩施市| 卢氏县| 永嘉县| 阿拉善盟| 南充市| 乌审旗| 沐川县| 宜宾县| 固原市| 澄城县| 手游| 桑植县| 东阳市| 什邡市| 德清县| 特克斯县| 玛纳斯县| 赣榆县| 平江县| 英山县| 东至县| 怀宁县| 新沂市| 黑龙江省| 泉州市| 桦甸市| 岳普湖县| 农安县| 濮阳县| 麻城市|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