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中國有了青年團

廣州,一座有著深厚革命傳統的城市。市內的東園是近代一系列重大歷史活動的發生地。1919年5月11日,廣州約十萬群眾齊集東園,召開“國民大會”,要求取消“二十一條”,嚴懲賣國賊,這是五四運動以來廣州反帝愛國斗爭的第一次行動;1920年5月1日,穗港工人、學生在東園舉行五一國際勞動節紀念大會,這是我國工人階級第一次大規模開展國際勞動節紀念活動(同時舉行活動的還有北京、上海等地);1922年5月5日至10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東園召開,標志著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正式成立。

中國青年的覺醒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成立,首先是基于民族的覺醒。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為人類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以后,由于西方列強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敗,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

100多年前,中國的一批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用碧血丹心寫就覺醒故事。圖為電視劇《覺醒年代》劇照。

100多年前,為拯救民族危亡,36歲的陳獨秀和26歲的李大釗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一場向傳統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戰的新文化運動。

陳獨秀在《青年雜志》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呼吁中華青年皆要做到“六義”,即“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李大釗在《新青年》發表《青春》一文,號召廣大青年“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新文化運動沖破了禁錮人們思想的閘門,掀起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喚醒了無數青年,喚醒了時代。

1917年11月,俄國十月革命爆發,這使當時中國的先進分子看到了民族再生的新希望。李大釗率先舉起馬克思主義的旗幟。從1918年7月起,他先后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熱情謳歌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新文化運動開始逐步由資產階級啟蒙運動轉向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運動,這意味著中華民族、中國青年的進一步覺醒。

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使一部分先進的中國人丟掉了對帝國主義的幻想。瞿秋白撰文指出:“帝國主義壓迫的切骨的痛苦,觸醒了空泛的民主主義的噩夢。……學生運動倏然一變而傾向于社會主義。”

在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一批愛國青年挺身而出,全國民眾奮起抗爭,奏響了浩氣長存的愛國主義壯歌。這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

1919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第一次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大大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北京大學等學校的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隨后舉行示威游行。圖為當時北京大學學生的游行隊伍。

早期青年組織的建立

伴隨著一大批先進青年在“覺醒年代”紛紛覺醒,進步青年群體開始逐漸集結在一起。在五四運動爆發之前,全國各地即涌現出一批以學生為主體的進步社團,如“國民雜志社”“新潮社”“互助社”“新民學會”等。

五四運動前后,這些進步社團陸續傾向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當時在全國影響很大的新民學會,把宗旨由“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改為“改造中國與世界”,主張走俄國式的革命道路。新民學會成員毛澤東創辦的《湘江評論》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頌揚俄國十月革命,被李大釗贊為全國最有分量、見解最深的刊物。

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五四運動以后,隨著中國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以及一批擁護馬克思主義的先進分子的出現,建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和青年組織的任務就提上了日程。

毛澤東等在長沙創立新民學會。圖為1919年新民學會會員在長沙合影。

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陳獨秀任書記。10月,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李大釗任書記。從1920年秋到1921年春,武漢、長沙、濟南、廣州,都成立了共產黨的早期組織。在日本、法國成立了由留學生和華僑先進分子組成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

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后,開展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建立青年團組織,組織團員學習馬克思主義,參加實際斗爭,為黨培養后備力量。

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領導下,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上海團組織的機關大門口掛起了“外國語學社”的招牌,以公開辦學作掩護培養發展骨干。1921年,上海團組織分3批選送青年團員和學社學生去莫斯科學習,其中有劉少奇、任弼時、蕭勁光等。

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學生張文亮的日記,記載了毛澤東在湖南建團的情況。

1920年11月,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大學學生會辦公室召開,到會團員約40人,選舉高君宇為書記。

之后,上海、北京的社會主義青年團分別在南方和北方推動各地的建團工作。天津、武漢、長沙、廣州等地的團組織紛紛建立起來。但是,這些早期的社會主義青年團大多還只是帶有社會主義傾向的團體,團員成分復雜,信仰不一,加上有的骨干去了俄國、經費困難等原因,到1921年5月前后,一些地方的團組織工作被迫停滯。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誕生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這株幼苗亟須扶植培育,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它的恢復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證。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把革命的希望寄予青年。黨的一大專門研究了在各地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青年團作為黨的預備學校的問題,決定了吸收優秀團員入黨的辦法。之后中央和各地黨組織派了大批黨員去恢復和加強團的工作。

不久,出席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和少共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張太雷從莫斯科回國。中共中央局遂決定由張太雷、施存統等人負責整頓和恢復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工作。1921年11月,中央局專門發出通告,要求各地黨組織切實注意青年運動,對青年團組織的領導要依據團的新章程從速進行。

新的臨時章程明確規定社會主義青年團以研究馬克思主義、實行社會改造及擁護青年權利為宗旨;臨時章程規定正式中央機關未組成時,以上海機關代理中央職權。到1922年5月,恢復和建立團組織的地方有17個,團員達5000人。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時機已經成熟。

對于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會址,其實無論是中共中央局還是團臨時中央局起初并未考慮廣州。原計劃是4月份召開,地點選擇的是上海。但是,這年的3月6日,中共廣東支部的負責人譚平山寫信給施存統,詳細匯報了廣州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的概況和活動開展情況,并主動爭取團一大在廣州召開。黨、團中央經過研究接受了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的建議。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油畫)

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園隆重舉行。會議選擇在這一天召開別有深意,這一天是馬克思誕生104周年紀念日,表明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組織。

出席大會的有來自全國15個地方團的25名代表。中共中央局書記陳獨秀、青年共產國際代表達林出席了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全國勞動大會代表和來賓。

當天下午,張太雷首先致開幕詞。陳獨秀作了題為《馬克思主義兩大精神》的演講。達林作了題為《國際帝國主義與中國及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演講。

大會開了6天,舉行了8次會議,聽取了施存統作的臨時中央局和上海團的情況報告,討論并通過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等文件。

5月10日晚,大會選舉高君宇、施存統、張太雷、蔡和森、俞秀松為青年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施存統被推選為書記。

在歐洲,旅歐青年團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在得知國內已經召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后,通過投票表決,鄭重決定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為青年團組織在海外建立最早、人數最多的青年團分支組織。

青年團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上左為施存統(書記),右為張太雷,下左為高君宇,中為蔡和森,右為俞秀松。

1922年6月,在法國勤工儉學的趙世炎、周恩來、李維漢等建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使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實現了思想上、組織上的統一,成為在政治綱領和奮斗目標上與中國共產黨保持一致的全國性的先進青年組織,中國青年團組織由此正式誕生了,這是中國革命史和青年運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水县| 定日县| 勐海县| 泸西县| 台北市| 桐城市| 荔波县| 海阳市| 清原| 新安县| 黄平县| 区。| 琼结县| 德惠市| 靖安县| 郯城县| 绿春县| 兴义市| 基隆市| 白水县| 清原| 墨竹工卡县| 吉林市| 酉阳| 绥中县| 安泽县| 宝应县| 乐平市| 徐汇区| 隆子县| 四会市| 温州市| 壤塘县| 乐业县| 永济市| 广南县| 通海县| 民县| 晋城| 昂仁县| 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