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平遼

天嘉三年(562年)七月。

十六日,平旦,陳平遼校尉周羅睺大破新羅軍數千于其王都金城下,并虜其王金彡麥宗。

周羅睺遂克金城,獲新羅宗室親貴凡二千余人,于是縱兵大掠其府庫珍玩。

又盡釋城中奴、仆,出城中財帛錢糧,募其民中愿從陳者,得從兵可二千余人。

周羅睺又遣使馳馬負其王子于屈阿火城下,城中望知王都被破,民皆震恐,遂降。

太子中舍人徐儉收降其城,盡出府庫錢帛,厚撫其民,募其勇銳,得從兵五百人。

當其時也,新羅將軍斯多含、異斯夫引兵在外,與倭國、百濟相交戰,國內空虛,周羅睺既克金城,又攜新羅降官貴人持其王書招降左右。

至二十日,押梁、切也火、退火,三城皆降。

新羅將斯多含前敗倭人,追其敗軍,至安羅城下,后方忽報王都失陷,從軍將帥親眷皆陷于陳人。

斯多含時患小疾,得訊猝發,其軍于是駐安羅城下。

以其病重,軍中流言四集,不能禁,于是逃亡者日眾。

待過三日,其病稍緩,巡視營兵,竟已不足二千。

斯多含于是自嘆息之,軍中將率聞之,亦悲。

二十三日。

其軍拔營,還攻,欲渡洛東河,歸前時擊敗倭人之比自火城。

至于河,對岸已有陳人營壘,斯多含不敢渡,于是立營相峙兩岸。

入夜,陳人營中忽有新羅鄉音起,歌于岸畔,其音甚悲,將士于是膽怯,皆逃亡。

明日,斯多含點兵,營中才只八百人,斯多含心苦極,引兵強渡。

陳太子中舍人徐儉領舊兵及新羅降卒二千余人擊之于岸,斯多含兵寡不敵,自刎而死。

徐儉于是遣使出斯多含首,招撫伽耶故地叛新羅者,旬月之間,伽耶故地之渠帥鄉民,投于徐儉者甚眾。

徐儉糾集其中義勇,又得兵二千余人,于是移鎮安羅城。

————

周羅睺破金城時,新羅將異斯夫引大兵七千在外,與百濟相拒,未分勝負。

既得國中報書,異斯夫言笑自若,并密殺報訊者,不以報書示人,軍中于是無疑。

明日,異斯夫集將官言高句麗入寇北境,王命眾軍先向國原。

國原,新羅陪都,北境重鎮。

其時,高句麗多與新羅戰,將官皆不疑其命。

異斯夫軍至國原外,未及入城,異斯夫集總將校于帳,殺其親眷陷金城者,并出國中報書示于余官。

將校以異斯夫有婚于新羅王之母,實為國父,于是推異斯夫為葛文王,即新羅副王,總領新羅軍、政之務。

異斯夫入國原,盡誅城中謀議降陳者,于是權位益固。

異斯夫又遣使告新羅北道諸官,諸官以異斯夫久在軍中,多得人望,于是多附之。

又有貴人進言異斯夫,“王駕今已陷于陳人,將軍不若自為國主,以安眾心。”

異斯夫怒,欲斬之,左右固勸乃止,異斯夫遂有稱王之意。

高句麗王高陽成聞新羅國變,國王陷于陳人,大喜,急發兵二萬,往擊新羅,欲復舊土。

百濟王知新羅國變,亦喜極,召前時東攻新羅之軍還朝,再征士伍,集兵萬人,北討,劍指新羅南漢山城。

八月。

異斯夫得報百濟、高句麗皆發大兵,急令北道諸城征精壯,以備侵擾。

異斯夫自率精兵六千,輕裝簡行,急向南漢山。

百濟王扶余昌輕敵冒進,前軍敗于南漢山城,異斯夫縱兵追擊,百濟軍大敗,被斬二千余人。

百濟王為之奪氣,于是退兵。

是時,高句麗圍斤平城甚急,使者頻向異斯夫軍中請援。

待破百濟,異斯夫逆兵北上,先遣奇兵燒高麗糧草,高麗有備,計不得行。

異斯夫移營城下,與高麗相持十余日,始得計。

異斯夫募精騎千員,先自高麗軍前急掠,而后皆入城中。

高麗軍士以為城不可攻,于是退兵。

異斯夫雖破百濟、高麗,然新羅舊土,已經大失。

是時,新羅朝議皆言,陳人不可攻,以國原已近陳境,異斯夫徙城中新羅人于北漢山下,遷新羅國都于南漢山城。

十月。

異斯夫為百官推戴于南漢山城,奉為新王。

異斯夫遣使向金城,以新羅王的名義請向陳國稱臣,納貢,并求返其陷于金城諸子。

遼東之事,至此稍安。

—————

將時間撥回到九月。

建康都內。

大朝議。

“今散騎侍郎徐儉、平遼將軍周羅睺,以偏師北向,竟克新羅王都,并盡虜其王以下凡二千余人。”

“此實有大功于國家,諸公以為徐、周二人當以何物酬之,新羅與耽羅之地,又待如何處置?”

陳蒨今日情緒甚高,今歲以來,境內太平,他一直用心籌謀于聚兵北伐,恢復淮南之事,未意數月前的一子閑棋,竟給他帶來了如此大的驚喜。

若非有前吳之時吳帝孫權喪師遼東的前車之鑒,他都要起興師遼東,擊滅高麗爾后南北夾攻齊國的念頭了。

“國家之重在乎東南,江表不寧,今雖師耀異域,亦不為大功,臣以為稍加二人品秩,酬一二小爵,賞其將士在國中親眷,事便足備。”

御史中丞徐陵率先出言,其子徐儉是此次東征二功臣之一,其言雖然謙遜,此時說出,卻難免有邀功之意。

“臣意亦同徐中丞。”鎮前將軍吳明徹聞聲出言支持徐陵,周羅睺乃是他的舊部,他們之間多少有些香火情在。

“兒臣附議徐、吳二公。”今日朝議,太子陳伯宗亦在場,此時自當聲援算是自己人的徐儉。

“朕知道了。”

陳蒨看了看殿中那些面色有異的臣僚,將他們的名字記在了心里。

“中書監久理官事,于設官治新羅、耽羅之事,可有建議?”

陳蒨移目立在前列的陳頊。

陳頊本月剛拿出了個職田改制的方案,下書于尚書省集議后,眾官皆以為職田過少,請重定議。

因為此事,陳頊大失百官之心,陳蒨此時單獨問他,亦是存了貴重其地位的心思。

“臣以為,可于新羅之地設一大州,其下諸蠻酋首,可仿前漢故制,立為縣侯,先使其習我風俗文字,待其后世,則以他策除之。”

“如此,積其年月,新羅之地,亦與我之郡縣同一無二。”

陳頊拿出了一個中規中矩的方案。

“安成王之議甚可,朕將從之。”

陳蒨只是大表支持。

————

天嘉三年(562年)十月。

陳帝陳蒨,加散騎侍郎徐儉為安羅縣侯,平遼校尉周羅睺為蔚城縣侯,皆食戶五百。

又以新羅故地為平州,置耽羅、金安、任安三郡,并置縣、縣侯國若干。

又以徐儉為(四品)督平州軍事、平州刺史,以周羅睺為(五品)都督耽羅、金安、任安三郡諸軍事、平遼將軍。

并遣使征新羅王室及貴人并入建康。

遼事稍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禾县| 临夏市| 华蓥市| 息烽县| 汤原县| 宽城| 五大连池市| 延津县| 仪征市| 平阴县| 阳信县| 随州市| 涪陵区| 德庆县| 荆门市| 潍坊市| 遵义县| 潜山县| 阿坝| 雅安市| 兴隆县| 景东| 石河子市| 称多县| 张家界市| 韶关市| 林甸县| 綦江县| 枣强县| 黄山市| 兴仁县| 东山县| 科技| 长顺县| 交城县| 麟游县| 内丘县| 咸宁市| 镶黄旗| 南城县| 六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