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嘉三年(562年)七月十六日。
黎明。
新羅金城,南山。
這把由陳軍騎士點起的山火,在盛夏未雨的南山之上,燃得極烈。
金城外,新羅王遠望著被動員起來的萬余王都居民,已開始在山下砍伐隔火帶,心中稍安。
而今金城近郊尚辟有大量農(nóng)田,若是任由山火之勢蔓延,燒毀田中谷麥,那便大為不利。
如今守衛(wèi)王都的兩千衛(wèi)軍亦派出大半助民救火,只在自己身邊留了二三百以為護衛(wèi),有了這些王軍作為生力,想必山火便能很快控制住了。
人定究竟勝天。
望著遠方那烏泱泱一片的臣民與兵士,揮汗如雨,與天奮斗的場景。
新羅王對自己又更加多了幾分信心。
忽地,遠方,南山東南,靠近通往屈阿火城大道的那處人群,出現(xiàn)了一陣騷動。
他剛剛還在與天奮斗的臣民們像是遇上了什么恐怖至極的事物,四散奔逃起來。
隨著人群的跑動。
金城以南的這片小平原上,各種呼喊聲響起,恐懼像是瘟疫一般急速在人群中蔓延。
這突如其來的一幕,讓新羅王大為震驚。
好在他并沒有慌亂,派出親衛(wèi)武官前去探查情況后,他又騎上了那匹屬于國王的高頭大馬,招呼衛(wèi)隊跟在身后,便向那騷動發(fā)生的地方而去。
十余名衛(wèi)軍游騎在他左右,為他驅(qū)開人群。
林林總總地,他從奔散的人群中,聽到了。
“倭人來了。”
“百濟人來了。”
“伽耶人來了。”
等不同版本的逃亡答案。
新羅王眉頭皺起,且不說根本沒有海道進攻能力的百濟、伽耶。
便是有能力浮海而至的倭人,亦在前日大敗,怎又會出現(xiàn)在此處?
莫非是倭人國中有援兵至?
思及此處,新羅王不由心頭一震。
強行壓下心頭的動蕩,命令衛(wèi)從將王旗打起,安定住周圍動蕩的人心,又派出扈從四出,召集散在人群之中的王都衛(wèi)兵,而新羅王,仍舊如先前一般打馬緩緩向前。
隨著新羅王王旗的移動,混亂的百姓漸漸安定下來,新羅王身邊的王軍也是越聚越多。
不多時,便已聚集了七八百人之眾。
那遠處的倭軍也漸漸顯出了身影。
這絕不是倭人。
新羅王久目戎馬,雖未曾如真正武將一般入陣沖殺過,卻也能從這一小支軍卒齊整若一的步伐中,窺見這隊兵馬的不凡。
甲杖鮮明,軍容嚴整。
倭人沒有這般的精兵。
新羅王盤算著自己身邊的兵力,又估量著對面那支步卒的數(shù)量。
對方雖然精銳,但只有七八百人的樣子,自己周圍有近千王軍與數(shù)千青壯,未必不可一戰(zhàn)。
若是自己現(xiàn)在立刻縮回城中,雖然更加穩(wěn)妥,但這對士氣會是個重大的打擊。
一旦敵方還有大隊兵馬在后,那靠失了士氣的王軍,便絕對守不住自己身后的這座金城。
新羅王讓麾下為自己取了弓矢,披上從扈從身上卸下的皮甲,又跨上了戰(zhàn)馬。
終于,他下令部下軍士、及左右青壯備戰(zhàn)。
兩軍相距已不足二里地。
新羅王將敵軍的旗號看得真切,敵軍陣中大旗上書的,是個“陳”字。
陳人,那不是西面萬里海波之外的漢人國度么?
怎會出現(xiàn)在此處?
然而軍情緊急已容不得他再多做思慮。
一里外,那陳軍步卒已擺開陣列,分作了十四個五十人規(guī)模的小橫陣。
陳軍小橫陣正面十人,兵列五行。
十四個小陣,分作三個梯次,前六中五后三。
其前列和中列交錯,在戰(zhàn)場上拉出了一個一百一十人寬度的戰(zhàn)斗橫面。
新羅王見陳軍陣列如此嚴整,情知自己或許只能用人海戰(zhàn)術(shù),四面夾攻方有勝算。
便命近千衛(wèi)軍為中軍,集結(jié)起來的三千余青壯持農(nóng)具木棒為左右翼,向陳軍發(fā)起進攻。
一百五十步。
一百步。
五十步。
就在衛(wèi)軍將要發(fā)起沖鋒之際,對面的陳軍陣中,忽地的飛矢如雨,百余張強弩一時連發(fā)。
陳軍弩手箭無虛發(fā),數(shù)十個新羅士卒撲倒在地。
“噗”“噗”“噗”
金鐵刺破人體的聲音在每一個新羅士卒的耳中響起,那是死神正在收割他們袍澤的性命,恐懼在他們的心頭蔓延。
終于,在官長的呵斥中,稍見動搖的新羅士卒完成了沖鋒的動作。
“殺~~~”
整天的喊殺聲在兩軍軍陣交接的那一刻響起。
陣列最前方的那些新羅士卒,也在這一刻遇到了更加令人恐懼的事情。
他們的長槍刺不破敵人的鐵甲。
陳軍用單薄的陣線輕易便抗住了新羅人的沖擊。
戰(zhàn)局甫一開始便陷入了膠著。
焦急的新羅王將身邊最后一支預備隊投入戰(zhàn)場。
這支預備隊雖只百余人,卻和對面陳軍的一樣,人人披有鐵甲。
新羅王的身側(cè)只余下了十余個游騎扈從。
“噠噠”,“噠噠”。
一陣急促地馬蹄聲在新羅王的耳中響起。
怎么會?
一支身披堅甲的陳軍騎兵出現(xiàn)在了新羅王的身后。
跑!
一股強烈的危機感涌上心頭,新羅王顧不得身后還在與陳軍鏖戰(zhàn)的衛(wèi)軍與青壯,打馬便向金城的方向奔去。
“活捉新羅王者,賞錢百萬!”
遙遙地,新羅王聽見那騎隊的周字大旗下傳來了這樣一聲呼喝。
隨即,無數(shù)騎卒的身影出現(xiàn)在他的身后。
扈從們拼命為他纏住了其中二三十騎,然而仍有數(shù)十騎追在他的身后。
新羅王十分后悔,后悔將國中的騎卒都派去了同百濟人與倭人對陣的前線,以至于今時如此狼狽。
為了擺脫身后的追兵,他只好先往人群中沖去。
在陳軍與新羅王的追逃中,金城之外的人群變得比先前更為混亂。
許多的陳騎被忠于新羅王的士卒、百姓攔下。
但仍有例外。
馮十一與馮九二人已距新羅王不足十丈。
瞅準時機,馮十一稍稍駐馬,終于向新羅王發(fā)弩。
弩發(fā),中新羅王所乘之馬股。
新羅王墜馬。
“九郎,快!”
馮十一高喊,卻不意自己已被一新羅健卒抓住了大腿。
“十一叔,我抓到他了。”
馮九從馬上抓起墜地的新羅王,用麻繩綁在身后。
回身再看之時,卻只見一匹棕馬立在人群之內(nèi),馮十一已不見了蹤影。
“十一叔!”
————
人群之外,與陳軍步卒鏖戰(zhàn)的新羅王軍已被重新聚起的陳軍騎兵,背沖擊潰。
一少年軍士自遠處打馬而還,他的身后似乎還背著一人。
他高聲言道。
“稟將軍。”
“句容馮九。”
他熱淚滿面。
“已擒。”
“新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