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自己,抵制誘惑?·自我調節·
有一個希臘神話:
在遙遠的海面上有一座島嶼,島嶼上住著海妖塞壬三姐妹。這些海妖唱歌非常好聽,極具誘惑力。她們會對著過往的船只唱歌,凡是被她們的歌聲誘惑的船員,都會被吸引到她們所住的島上,最后撞上礁石,船毀人亡,沒有一個人可以活下來。
英雄奧德修斯要經過這片海域時,為了防止自己被歌聲誘惑,就命令自己的手下用繩子把他拴在桅桿上,然后吩咐手下用蠟堵住耳朵,并告訴手下,到時候,無論他怎么哀求都不要松綁。最后,他們成功抵御了海妖的歌聲,順利通過了那片海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誘惑的力量非常強大,如果我們沒有像英雄奧德修斯那樣的決心,就可能會掉入誘惑的陷阱。
自我調節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比如,減肥時,面對那些高熱量的食物,你是吃還是不吃?學習時,面對游戲,你是玩還是不玩?決心早睡時,面對手機,你是看還是不看?相對于減肥、學習、早睡,高熱量的食物、讓人上癮的游戲、一玩就停不下來的手機都是誘惑。如果缺乏抵制誘惑的能力,那么,我們的生活最終可能就會毀于一旦。
心理學上把這種控制自己抵御沖動和誘惑,從而達到目標的過程叫作自我調節。自我調節的能力越強,就越能抵制住誘惑;自我調節能力越弱,就越不容易抵制住誘惑。
這個概念源于一個對幼兒園孩子的研究。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知道小孩子都喜歡吃棉花糖,就跑到斯坦福大學一所幼兒園做了一個實驗。在參加實驗的兒童面前放一顆棉花糖,然后告訴他們:“現在我有事要馬上離開,等我離開后,如果你想吃這個棉花糖,便可以直接吃。但是,如果你沒吃的話,等我回來就再獎勵你一顆,這樣你就有兩顆棉花糖可以吃?!边@是一個需要抵制誘惑的實驗,有的孩子抵制不住誘惑,馬上就把糖吃了,有的孩子卻能夠堅持等研究人員回來,得到兩顆棉花糖。
這個實驗后來也被稱為“延遲滿足”測試。后來,沃爾特·米歇爾還做了追蹤研究,結果發現,當時能夠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小孩,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習成績更好,有更好的適應能力和社交技能,可以更好地應對挫折和失敗。而且大學畢業之后賺的錢也更多,成就更大。
如果你是一位小孩的父母,你也可以對孩子做一做這個測試,看看他抵制誘惑的能力怎么樣。
自我調節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自我調節的力量的有限性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我調節的能力,只不過有高低之別,有的人可以抵制住誘惑,有的人抵制不住誘惑。其中的機制是什么呢?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認為,這是一種心理力量,他把這種心理力量叫作自我調節的力量。打個比方,這種力量就像人的肌肉一樣,有的人肌肉發達,有的人沒有什么肌肉。那些肌肉發達的人,舉10分鐘的啞鈴都不會累,而那些沒有什么肌肉的人,舉1分鐘啞鈴就累得不行。
我們知道,每個人的體力都是有限的,無論是舉啞鈴,還是搬東西,都要耗費體力,體力耗光了,我們就做不動了。同樣,我們的心理力量也是有限的。當我們抗拒或者延遲去做某件事的時候,這件事情就會消耗我們的心理力量。等心理力量耗光了,我們也就沒有辦法再抵制其他的沖動和誘惑了。
為了證明這一點,羅伊·鮑邁斯特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被稱為自我損耗實驗(ego-depletion)。羅伊找來一群饑餓的被試,把他們隨機分成兩組,之后,他拿出胡蘿卜條和巧克力糖放在被試面前,巧克力糖顯然比胡蘿卜條更好吃。但在實驗中,一組被試被要求只能吃胡蘿卜條,不能吃巧克力糖。因此他們就需要自我調節,這時就要耗費心理力量。另一組被試則可以隨便選,想吃巧克力糖就吃,所以他們不需要進行自我調節。
實驗結束后,他讓這些被試去解幾何題,說是看看他們有多聰明,實際上這些幾何題根本無解,讓他們做幾何題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們堅持多久才放棄。結果發現,之前可以隨便吃兩種食物的人堅持了更長的時間,而需要進行自我調節來抵制巧克力糖誘惑的那組人很快就放棄了。因為之前他們的心理力量已經消耗了,沒有更多的力量來完成剩下的任務了。
自我損耗實驗說明了自我調節的力量的有限性。大家早上起來會感覺能量滿滿,但用著用著就沒了。為什么下班之后會對親近的人發脾氣,就是因為白天上班的時候,人的自我調節的力量被工作上的事情消耗得差不多了,沒有多余的力量控制自己了。同樣的道理,正是因為自我調節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每次確定目標、制訂計劃的時候,不要定得過高、過多。一次完成一個,這樣才更有可能實現它。
恢復自我調節的力量
說到這里,也許你會產生疑問,既然自我調節的力量這么重要,那么這個力量損耗之后怎么恢復呢?
以下提供兩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攝入葡萄糖。研究發現,身體內葡萄糖的含量與人的自我調節有很大的關系,補充葡萄糖可以讓我們恢復自我調節的力量。而當我們的體內缺少葡萄糖時,則更有可能會情緒失控,出現攻擊行為。那些饑餓的人,一般都會面露煩躁之情。所以,如果要戒煙,最好多攝入一點葡萄糖,這樣更有可能戒煙成功。
第二種方式是睡覺。這個方式比較容易理解,一個人睡完覺后精力充沛,就會感到渾身舒服,自我調節的力量自然也就比較充足。當一個人睡不好覺的時候,第二天工作時都很難集中注意力,這是為什么?因為他自我調節的力量不強。這也是為什么要睡午覺的原因。
那么,怎樣提高我們自我調節的力量呢?雖然它會遞減,但是總量能不能增加呢?答案是肯定的。去健身房健身,通過舉啞鈴鍛煉身體,你雖然在消耗能量,但是手臂的肌肉慢慢增加了,身體力量也就增加了。心理力量也是同樣的道理,可以通過鍛煉來增加,以下提供三種練習方式。
第一個練習叫作身姿練習。具體的操作是這樣的: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身姿,每當想到身姿時,就努力地站直或者坐直,因為大部分人都習慣懶洋洋地站著或者坐著。研究發現,通過做身姿練習,人們在其他與身姿沒有關系的任務上的自我調節力量也能變得更強。這說明,只要堅持練習,意志力就會全面增強。
第二個練習叫作換手練習。這個練習也很簡單,如果你是左利手,那就用右手做常做的事情;如果你是個右利手,那么就用左手做常做的事情。比如,你可以訓練自己用左手刷牙、開門、控制鼠標、吃飯等等。
第三個練習叫作說話練習。每個人的說話習慣都是不易改變的,比如,各種口音或口頭禪,語速太快或太慢。這個方法就是要嘗試改變這種說話習慣,比如,不說臟話、口頭禪,把句子說完整,放慢語速,等等。這個練習對提高我們自我調節的力量也有幫助。
最后給大家留一道選擇題。雖然自我調節的力量非常重要,但也有壞處。研究發現,自我調節的力量越強的人,可能沒那么長壽,而“沒心沒肺”的人可能更長壽,你愿意做一個自我調節的力量特別強的人,還是愿意活得更長久呢?
知識小結思維導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