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信任與法律(第三版)
- 張維迎
- 936字
- 2022-08-10 18:30:32
第一版前言
本書收集了我本人及我的合作者過去三年里有關社會信任和法律問題研究的主要學術成果。其中《信息、激勵與連帶責任》一篇是我和鄧峰合作完成,《信任及其解釋:來自中國的跨省調查分析》和《訴訟過程中的逆向選擇及其解釋》兩篇是我和柯榮住合作完成,其他四篇由我獨立完成。
我對信任問題的研究興趣一方面起源于我對中國現實問題的長期關注,另一方面來自我所擅長的企業理論的獨特分析能力。最近幾年,國際上主流經濟學界有關企業和市場的關系性合約的研究蔚然成風,成果累累,使得經濟學家可以對諸如社會信任、社會規范和法律制度——或者更一般地說,社會經濟秩序,提出一些不同于其他學科又很有洞察力的論點。我自己也自覺或不自覺地走上了這條道。這當然不是偶然的。企業理論研究的核心是非對稱信息下的激勵問題,而激勵問題正是社會制度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非對稱信息是每一個制度面臨的主要約束。從激勵的角度看,一個有效的制度安排(包括道德和社會規范)必須滿足個人激勵相容的約束,并由此形成一個納什均衡——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積極性遵守這個制度。進一步,在存在多個納什均衡的時候,法律和社會規范是協調個人預期,從而達到納什均衡的主要手段。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不得不承認,孔子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制度企業家(norm entrepreneur),儒家的“禮治”(法律和道德規范的結合)是人類歷史上最杰出的一種制度安排(當然不是唯一的)。
在本書出版之際,我要感謝我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學生和同事,我要特別提到柯榮住、鄧峰和王成,他們既是我的學生,也是我的朋友與合作伙伴,他們的天賦和勤奮、他們對現實問題的洞察力和豐富的知識,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與他們探討問題、交流觀點是一件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每次討論都使我受益匪淺。可以說,沒有他們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參與,這本書是不可能完成的。
我還要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杰出青年基金”的資助;感謝三聯書店賈寶蘭女士為本書的出版所做的努力;感謝我的妻子馬晉紅女士,她最了解我為這本書付出的心血。
無論對我本人而言還是就中國學術界總體來講,有關社會信任問題、特別是信任與法律之間關系的研究剛剛起步,我希望本書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我當然也希望自己今后能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奉獻給讀者。
2003年2月10日于北京大學藍旗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