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不愿請教老師的原因
勤于請教,做一個追著老師問問題的學生,對你大有裨益。只不過,道理雖淺顯,真正要付諸行動時,為數不少的同學都會犯怵。下面這四種場景,你是否似曾相識?


那么,針對以上場景,我們來逐一看看可以如何進行心態調整。
場景1心態調整:
不懂就問,當然是好習慣。沒聽懂老師所講的內容卻憋著不問,這才是真傻;為了面子不懂裝懂,不僅是虛榮,更是愚蠢。當然了,如果你的確生性靦腆羞澀,不妨找個老師不忙的時間,單獨去老師辦公室,請老師為你詳細地講解。
場景2心態調整:
請教老師是所有學生的權利,為學生指點迷津是老師的責任,老師絕非只愿意傾聽尖子生的問詢;老師都喜愛勤于動腦和好問的學生,無論他們是天資聰穎還是資質平常、是成績名列前茅還是寂寂無聞。對于成績不好卻有上進心的學生的求問,老師更會耐心回答,解釋得更仔細,并發自內心地給予他們鼓勵。所以,聽不懂,只管大膽提問,不過是多了一道“自報家門”的程序而已。
場景3心態調整:
哪些屬于“傻白甜”等級的問題呢?舉個淺顯的例子:物理老師上課剛講了浮力的概念,下課鈴一響,你就跑上前去問老師什么是浮力,這就是個“傻白甜”的問題。對此,老師的回應肯定是:上課沒好好聽講,課本上有,自己復習,實在不懂再來問我。為什么會產生這類問題?反躬自問,是不是既沒認真聽講,也沒仔細思考?如果是,那就怪不得老師不耐煩了。誰都期望和老師切磋些具有“技術含量”的問題,但這類問題的產生必須經過一個研讀、思考和總結的過程。好問和善問的前提永遠是勤學。
場景4心態調整:
無疑,這種想法十分孩子氣。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傳授專業知識,教書育人,為社會培養人才。教師也是凡人,既有優點也有缺點,教學風格各具特色,眾口難調,不可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而作為學生,應當始終銘記自己的核心目標是學習知識和技能。既然老師是為傳道、授業、解惑而來,那么學生就只管從老師那里汲取知識的養分。因為不喜歡某位老師,就抵觸他們的課,不與老師進行必要的溝通,耽誤了自己本該正常進行的學習,實在得不償失。
況且,年輕時我們多少都有些逆反心理,時不時看這個不爽,看那個不忿,對待人和事不夠客觀,缺乏包容性。事實上,絕大多數老師都具備合格的職業素養、兢兢業業地奮斗在教學一線,傾盡心力培養學生。所以,甩掉任性和負面情緒,保持積極心態,以學業為重,有不懂之處,就大大方方地請教老師,你很可能會發現,哦,這位老師平時“兇巴巴”的,說話也耿直,但深入溝通之后發現他們其實還是蠻可愛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