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翁,富翁: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談舉債經營的藝術
- 崔英勝 李吳
- 1421字
- 2022-07-22 17:24:45
利用實例幫助分析債務問題
二〇〇七年,英國BBC廣播公司播過這樣一則爆炸性新聞:曾經紅極一時的英國著名電視新聞記者、主播艾德?米歇爾因為負債過多而流落街頭,無家可歸。
當年,米歇爾曾在英國獨立電視臺的節目中做主播,那時的他是業界的名人,采訪過英國和世界級別的政壇名人,其中就有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和梅杰。當時,米歇爾的年薪高達三十萬英鎊,住著價值六十萬英鎊的房子,而且享受著豐厚的福利待遇,這些都讓很多人非常羨慕。所以他走到哪里都是大眾矚目的焦點,生活的享受應有盡有。
后來,隨著電視臺進行了一系列的節目調整,米歇爾的節目收視率開始逐漸下降,到了二〇〇一年,米歇爾被迫“辭職”。因為他之前的生活大肆揮霍,無論每月收入多少,幾乎都花光。所以,當他被解雇后,生活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他之前借的幾萬英鎊的信用債務就像滾雪球似的越來越大。他為了還清舊債,便開始申請新信用卡,拆東墻補西墻,結果僅僅幾年時間,他的二十五張信用卡都達到了透支程度,總欠費金額達到了二十五萬英鎊。
生活的每況越下,債務的不堪重負,他的妻子選擇了離婚,遠走他鄉。于是米歇爾不得不變賣自己的所有資產來還債。可是,這樣還是無法還清債務,于是就淪落到露宿街頭的地步。
米歇爾的故事被BBC曝光后,在社會上引起了相當大的震撼,后來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他警告世人:他的親身經歷證明了人們不應該盲目消費、超前消費、過度消費,更不能輕易的去借錢消費。否則,當遇到突發事件時,像他這樣的遭遇就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的整體生活品質大幅提高,所以人們對物質追求的熱情也空前高漲,許多不好的消費方式層出不窮,比如,超前消費、負債消費等都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我們需要的東西,大到房屋、汽車,小到家電,甚至一支口紅,我們都能不用支付現金而用負債貸款的方式拿到東西。于是就有很多買了再說,用了再說,以后再說的觀念產生。因為負債消費的方式越來越方便,所以傳統的先儲蓄后消費的意識在人們的心目中開始逐漸淡化。有的人就可能將原本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期內的消費計劃都在當前輕而易舉的實現了。這樣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城市“負翁”。
好生活需要負債,而負債反過來又能影響我們的生活,它能為我們帶來享受的同時,又會為我們帶來困擾。事實上,負債并沒有絕對的對和錯,關鍵是對待負債的態度和處理負債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造成不同的結果。
在通常情況下,負債可分為良性負債和不良負債兩種類型。這兩種類型究竟該怎么分,這就取決于負債是否在我們自身承受的范圍之內,還要看我們負債時是為了獲得長遠的富足生活,還是只為了自己眼前的短期消費需求。
一般來說,不良負債都是消費負債和被動負債,總會超出我們自身的承受能力。透過這樣的不良負債,我們確實能得到短期的享受,這個不可否認。但我們失去的卻是未來長遠的生活品質保證,這種做法甚至會讓我們的實際生活陷入非常艱難的境地。
良性負債則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前提是要在個人的可控范圍內,用適度的負債讓我們提前擁有更高品質的生活。這種方式能給我們帶來物質和精神享受,同時也能為我們未來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只要我們對負債有明確的認知,能掌握負債、駕馭負債,這就可以合理的運用負債為我們服務—透過負債得到的資本讓我們用錢生錢,讓我們富有的夢想加速實現,從而成就我們最終的美好生活。
所以,要記住,只要是良性負債,就不怕繼續持有;倘若是不良負債,那就應該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調整,讓自己的理財走向正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