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清朝的瓜皮帽

瓜皮帽,也稱“小帽子”,六塊瓦帽,屬于便帽的一種,是清朝最為普遍、最為人們所熟悉的一種帽子。

50

相傳來源為明太祖所創的六合帽,取六和一統、天下歸一之意。在清朝廣為流行,此帽分成六瓣,半圓形狀如半個西瓜皮。無檐、窄檐或包有裝飾窄邊,多為黑色的綢、呢絨或紗制作。頂上可飾有各種顏色和材料的結子,前面釘飾物以辨別前后。

這種小帽式樣很多,清朝初年,在款式上雖然仍以六瓣合縫為之,但有平頂、尖頂、硬胎、軟胎之別。平頂大都做成硬胎,內用硬紙板為襯并絮以棉花。尖頂大都為軟胎,取其便利,不戴時可折之藏入衣袋中,曰之“軍機六折”。

在清朝從小孩到老年,人人都可以戴它。它雖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但卻是人們日常所必需之物,甚至一天到晚的被人們戴在頭上。因其造型呈多瓣狀,和西瓜皮有點相似,在民間則被謔稱為“西瓜皮帽”,這大概就是“瓜皮帽”名稱的來源。

這種便帽上銳下寬,以六瓣合縫,綴檐如筒,有的底邊鑲有約一至三公分寬的小檐,有的無檐,只用一片織錦緞(又稱片金)包個窄邊,前端釘一個玉或翠的飾物,帽頂釘一個大紅襻疙疸。俗稱“帽頭兒”。

瓜皮帽的質料春冬用緞,夏秋則多用實地紗,顏色以黑色見多,夾里用紅,富者用紅片金或石青錦緞緣其邊。

滿族在服飾方面的排異性十分強烈,但這頂瓜皮帽追根溯源卻是漢族的“土產”。滿族入關以后,受漢族傳統文化影響,也取其“六合一統”之意,加之清朝的發辮,戴它亦很方便,因此開始戴用此帽,并頗為流行,成為清朝男子所戴用的主要便帽。可見這種帽子的式樣在當時還蔚為流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溆浦县| 合作市| 溆浦县| 化德县| 富蕴县| 德清县| 阳江市| 儋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鲁甸县| 绥阳县| 隆德县| 贵溪市| 柳州市| 苗栗县| 铜川市| 沅江市| 阿鲁科尔沁旗| 桐乡市| 靖远县| 乐都县| 聊城市| 桐庐县| 乌兰县| 合作市| 渑池县| 大兴区| 阜宁县| 通海县| 江川县| 通许县| 凌海市| 将乐县| 涪陵区| 莆田市| 德惠市| 寿宁县| 华宁县| 务川| 沅江市| 土默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