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經典女裝——旗袍

旗袍因其式樣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改制而成,故稱。是民國時期婦女開始穿著的、帶有傳統風格的長衫。

旗袍改于滿族婦女服飾“旗服”。旗袍誕生于一九二〇年代,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開來,盛行于一九三〇至一九四〇年代。當時的上海是貴婦、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于奢華的社交生活并追趕時髦,帶領著旗袍的流行風尚。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因此后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澈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華人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但是,旗袍并非漢族的民族服飾。

一九三〇年代初期,旗袍的外擺逐漸收斂,腰身及袖口相應縮小,長度縮短至小腿。

一九三〇年代中期,領口增高,可裝三個紐襻,長度加長,四周的滾邊變窄。為便于行走,下端衩高至大腿,合身的裁剪,充分顯示了女性的曲線美。也正是這段時期,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臺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一九三〇年代后的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以后的旗袍基本沒有跳出該種廓形,只能在長短、胖瘦及裝飾上略作變化。

三百年來,旗袍不斷地演變發展,由最早的寬腰身直筒式逐漸形成現在的線條清晰自然,緊身合身,更能顯出女性身體的曲線美。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身并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身。

49

旗袍不僅美觀大方,而且充分顯示出中國女性文靜典雅、淳樸溫厚、舉止端莊的獨特民族風格。用具有中式特色的布料、絲綢、錦緞做成的旗袍,穿在發髻高挽、身段窈窕的華人女子身上,所呈現出的東方美、東方的神韻,令人嘆為觀止。這時,旗袍已超脫了一般意義上的服裝而上升為一種文化象征。

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臺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并被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

旗袍在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藝術家與旗袍,是透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旗袍與設計師,經過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征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旗袍與配飾中,油紙傘、香扇是旗袍的重要配飾,身穿古典旗袍,一手執香扇、一手撐把油紙傘,款款的步伐,雅致的身影,古典的氣韻,是東方古典美的化身。

總之,旗袍是中國婦女的傳統服裝,而并非已經煙滅失傳的歷史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高,因而極富有收藏價值?,F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不多,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水县| 出国| 金沙县| 西藏| 丘北县| 凤山县| 湖南省| 东安县| 高陵县| 台前县| 达拉特旗| 嘉禾县| 古交市| 滕州市| 宣化县| 株洲县| 伊宁市| 唐山市| 松滋市| 浙江省| 拉孜县| 壶关县| 厦门市| 沂南县| 满城县| 磐石市| 大同县| 子长县| 当雄县| 仪陇县| 永昌县| 曲靖市| 重庆市| 南川市| 合肥市| 琼中| 观塘区| 乐平市| 梁平县| 黄石市| 阿尔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