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需要閑聊,你不能只會尬聊
- 劉惠丞 馬銀春
- 1612字
- 2022-07-22 17:27:44
尊重:有效溝通的前提
古人云:“尊人者,人尊之”,尊重他人,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做人的道理。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必定會得到信任,在生活中展現對人的尊重也是一種藝術。人是群體的動物,而溝通是人類不可或缺的。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帶有某種資訊;不管是職場還是生活中的事,是喜悅抑或憤怒的表達,這一切都必須依賴彼此的“溝通”。而人與人之間要想達到有效的溝通,就必須在尊重的輔助下才能事半功倍。在人與人相處之時,相互尊重是一個基礎點,只有具備這個基礎條件,才能進行有效的交流。
溝通就像在跳交際舞,必須要相互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懂得自重、自愛的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如果我們自我評價很低,就不能說出我們的想法、目標、好惡,也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同時,要尊重別人,對別人缺乏尊重會阻礙自己成為有效的交談者。他人就像鏡子里的自己,如果你對著鏡子笑,鏡子里的人就會對著你笑;如果你哭,鏡子里的人就會對著你哭;如果你大喊大叫,鏡子里的人就會對著你大喊大叫。所以,只有尊重別人,才能換來對方對自己的尊重。
李麗媽媽發現,近段時間女兒有些不對勁,放學回家后,常常躲在屋里寫東西,有時還會對著所寫的東西傻笑,寫完之后就將日記本鎖到抽屜里。
媽媽懷疑女兒有什么事情瞞著自己,于是等到女兒上學后,媽媽偷偷打開了她的日記,翻看了幾頁后,發現里面寫的幾乎全是女兒對國語老師的愛慕之情。這還了得,女兒今年才12歲,怎么能有這種師生戀想法。
于是等到女兒回家后,媽媽將日記扔在李麗面前,還說了很多難聽的話,李麗頓時覺得很羞愧。那天晚上,她選擇了自殺的方式,來報復媽媽對她的不尊重。
尊重孩子隱私的父母,才能培養出自尊的孩子。父母不要窺探孩子的隱私,不要翻看孩子的日記、信件,而應找到恰當的方式,和孩子溝通、交流。或許在許多父母看來,孩子是自己的,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愛孩子。其實不然,如果父母對孩子缺乏基本的尊重,不但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陰影,還會使自己與孩子的溝通難以達到完美的效果,甚至會扭曲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因此,當和別人談話時,無論對方的輩分、地位、等級如何,我們都要尊重他們。孟子曾說過:“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個人在與別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的理解別人、尊重別人,那么他一定會得到別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在與他人交往中,要時時本著“設身處地”思想,去理解別人、尊重別人、體貼別人,切不可恃才傲物,視他人如同“酒囊飯袋”一般,用語言去嘲諷、羞辱別人。謾罵、嘲諷、羞辱是一把雙刃劍,在漫罵別人的同時,實際上也是在貶低自己的人格。
據說,有一天蘇東坡與佛印老和尚一起打禪。老和尚問蘇東坡:“你看我打禪像什么?”蘇東坡想了一下,并沒有回答,同時反問老和尚:“那你看我打禪像什么?”老和尚說:“你真像是一尊高貴的佛。”蘇東坡聽了這一番話,心中暗地暗暗的高興。于是老和尚說:“換你說說你看我像什么?”蘇東坡心里想氣氣老和尚,便說:“我看你打禪像一堆牛糞。”老和尚聽完蘇東坡的話淡淡的一笑。蘇東坡高興的回家找蘇小妹談論起這件事,小妹聽完后笑了出來。蘇東坡好奇的問:“有什么可笑的?”蘇小妹斬釘截鐵的告訴蘇東坡,人家和尚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糞,所以看人如糞。當你罵別人的同時,也是在罵自己。
一個人必須學會尊重他人,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感染人,用自己敦厚的心靈去善待人,而不是用自己的伶牙俐齒去傷害別人。要知道,罵人的同時也成為別人討厭的對象,運用言語罵人的人,必定得不到對方的認同,也會失去別人的信任。一個良好的溝通應該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才能達到談話的效果。
可以說,尊重是一門學問。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就是將自信、善良和寬厚播種在他人的心田。學會尊重別人既是一種待人接物的態度,也是一種高尚的道德素養,它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增強人與人之間的友情。
尊重他人,以自己希望別人對待自己的態度和方式去對待每一個人,是良好、有效溝通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