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知識產權律師年度報告(2020)
-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
- 1157字
- 2022-08-02 12:14:15
二、“MK”侵害商標權糾紛案
案情聚焦
汕頭市澄海區建發手袋工藝廠(以下簡稱建發廠)起訴邁克爾高司商貿(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克爾高司上海公司)等在箱包等商品上使用“MK”系列標志的行為侵害了建發廠在第18類注冊的第1244366號“mk”商標的專用權,并要求邁克爾高司上海公司賠償9500萬元。
建發廠主要認為,首先邁克爾高司上海公司等使用的“MK”標志與涉案商標為相同商標,其次邁克爾高司上海公司等使用的其他“MK”系列標志與涉案商標構成近似,并且容易造成消費者混淆,甚至還構成反向混淆,使得消費者認為建發廠的“mk”品牌產品來源于邁克爾高司上海公司的“MK”品牌。
本案一、二審法院均認為,第一,“MK”和“mk”兩者在字母的字體、設計上的不同足以在商標整體視覺上產生差別,兩者不構成相同商標,進一步而言,從建發廠對“mk”品牌的經營宣傳、“mk”與“MK”之間的價格區間差異、實際市場調研以及邁克爾高司上海公司等的主觀惡意等方面來看,不能得出存在混淆的結論。第二,關于反向混淆,首先,“mk”標志的顯著性本身較弱,建發廠后期也沒有通過對涉案商標的使用使其獲得較強的顯著性,甚至在后期使用時刻意接近被訴標志,主動尋求混淆后果;其次,邁克爾高司上海公司對“MK”等標志的使用并無利用建發廠涉案商標的商譽,強行侵占建發廠發展空間的故意,故反向混淆不成立。最終一、二審法院均不予支持建發廠的訴訟請求。但二審法院在判決書中同時也禁止了邁克爾高司上海公司在官網、會員計劃、微信客服短信等處不加以字體設計區分使用“MK”標志的行為。
律師評析
權利的限制與權利的保護同等重要,既要強調權利的保護,又要強調權利的限制,并對大小企業一視同仁。在反向混淆情形下,更應堅持上述原則,在尊重商標權的同時,結合權利商標的固有顯著性、是否實際使用及是否因使用獲得知名度,以及被訴人是否具有弱肉強食的主觀意圖等,綜合考慮。
反向混淆旨在保護弱小的商標權利人,防止被資本強大的企業利用商標弱肉強食,割裂其商標與商品在消費者中穩定的認識,并進一步被剝奪商譽及市場空間。但在認定是否構成反向混淆時,不能僅把被訴侵權標志的知名度作為混淆可能性的考量因素。判斷是否構成反向混淆時仍應秉承和正向混淆相同的裁量標準,使用基本相同的評判規則,除考慮被訴侵權標志使用的強度外,對于商標權的保護強度仍應與涉案商標的固有顯著性、知名度成正比,對尚未作實際使用,或固有顯著性弱的商標,則應當將其禁用權限定于較小的范圍,給予其與知名程度相匹配的保護強度,否則就可能導致顯著性越低、知名度越小的商標越容易構成反向混淆、越容易獲得法律保護的后果,這將與《商標法》的立法宗旨相悖。而對于商標權人是否客觀上對其權利商標進行了勤勉經營,以及被訴侵權人是否主觀上存在強行侵占商標權利人的商譽的惡意,也將被納入上述判斷標準的考量因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