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典型案例

一、“湯瓶八診”侵害商標權糾紛案

案情聚焦

北京高院經審理認為,爭議商標雖然經過使用有一定知名度,并被認定為寧夏著名商標,但相對于已有1300年歷史、在回族民間廣泛流傳并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回族湯瓶八診療法”,仍不足以抵消或超越相關公眾對“湯瓶八診”是一種具有中國回族特色的養生保健療法的認知。因此,爭議商標應予無效宣告。經最高院審查查明,“湯瓶八診 ”最早由楊氏家族在總結吸收阿拉伯、中國民間療法和中國傳統醫學基礎上創設并命名,之后傳播于回族民間,成為回族民間傳統療法。楊華祥為該療法的第七代傳人,除楊華祥及其家族外,其他使用者要么系楊華祥授權,要么與其具有其他關聯關系。同時,“湯瓶八診 ”系非物質文化遺產,注冊于2004年,系寧夏著名商標。最終撤銷北京高院第1479號判決,維持注冊商標有效。

律師評析

1.通用名稱或描述性標志唯一使用者問題。

老字號標識變為通用名稱或臻于通用名稱后,就可能出現公共利益與私權保護的沖突,出于言論表達自由的保護需要,一般私權保護或讓位于公眾利益,即變為通用名稱或臻于通用名稱的注冊商標,不再獲得知識產權法的保護,或保護范圍大大縮減。但如通用名稱使用者具有唯一性,即便公眾已經將其作為產品的名稱對待,仍不失其作為商標的識別性。最早在北京一中院“滅害靈”案中,法院維持該商標合法有效的原因之一便是“中山凱達公司是唯一登記的合法生產銷售滅害靈的單位”。當通用名稱或描述性標志具有唯一使用者時,便具有建立唯一穩定聯系的可能性。本案中,楊華祥為該療法的第七代傳人,除楊華祥及其家族外,其他使用者要么系楊華祥授權,要么與其具有其他關聯關系,便具有使用者的唯一性問題,具有私權保護的價值。

2.描述性標志經長期使用,獲得知名度,產生識別性,公有領域的標識又重新回歸私有領域,可以重新獲得私權保護。

“湯瓶八診”本就系楊氏家族所創立,之后在回族地區推廣該療法的過程中,逐漸變為回族民間廣泛使用的療法。但該療法初始是一項由楊氏家族創設的傳統技藝,并非本身就系公有領域的標識,且還被連續兩次認定為寧夏著名商標,可見“湯瓶八診”經楊氏家族(唯一)使用已經具有了極高知名度,使得“湯瓶八診”重新回歸私有領域具有了可能性。在云南“同慶號”案中,老字號標識長期中斷使用,落入公有領域,但經他人注冊、長期使用,就使得本已經屬于公有領域的老字號標識,重新回歸私權領域。

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并不當然排斥知識產權的保護方式,“湯瓶八診”可以回歸私權領域并獲得合法壟斷性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應推廣、發揚光大,知識產權保護卻系以合法壟斷權為保護方式,是否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揚光大,最高院對此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并不當然排斥知識產權的保護方式。

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知識產權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律保護的客體有所重疊,因此,兩種保護會有交叉之處,但二者各有側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并非作為一種私權保護,其強調政府主管部門、遺產項目保護單位、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等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角度進行保護。而知識產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則是從保護私權出發,強調的是私權的保護。本案中,“湯瓶八診”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并非其應受到知識產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必要條件。但“湯瓶八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保護,與其受知識產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并不矛盾,相反,在一定程度和意義上,“湯瓶八診”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最早也是楊氏家族所創立,也反過來更加證明了其具有長久而廣泛的知名度和私權保護的價值。

4.承載一定歷史文化傳承功能的標志,重新回歸私權領域后,不得限制他人正當使用。

“湯瓶八診”商標雖然維持有效,但其確實承載了回族民間傳統療法的歷史文化、人文因素,并成為回族民間的傳統療法,在遇到他人正當使用時,該商標的權利范圍便受到一定限制,即不能限制他人出于善意、對于該商標第一含義的使用,即便有混淆誤認的可能,商標權利人也應予以一定程度的容忍,因為這是其在啟用、申請該商標時便應預見到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池市| 安宁市| 理塘县| 波密县| 四川省| 马山县| 工布江达县| 靖西县| 济阳县| 瓮安县| 霍山县| 永州市| 迭部县| 明水县| 青田县| 长岛县| 麻栗坡县| 延边| 枞阳县| 确山县| 河池市| 翁源县| 宜黄县| 来凤县| 台山市| 花垣县| 安龙县| 安顺市| 雅江县| 顺昌县| 奉新县| 黄山市| 乐亭县| 秦皇岛市| 南安市| 宜州市| 兰考县| 宿迁市| 乌审旗| 阿坝县| 满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