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制度精義與條文評注(上冊)
- 郭峰等
- 1605字
- 2022-08-01 19:26:06
第一章 總則
在立法學上,總則是對某一部法律的立法宗旨、調整對象、適用范圍、基本原則、統領性制度等內容的綱領性、概括性表述。一部法律的總則就是總綱,貫穿于這部法律的始終,具有統領和指導其他各章的作用。總則部分的規定還有兩個作用:一是向全社會特別是該法調整的當事人彰顯立法的價值導向、基本理念,宣示提倡說明,禁止什么,制裁什么,為人們的行為界定合法與非法的界限,劃定禁止的紅線。二是可以起到對之后各部分條文進行法律解釋的指導作用。法律具體條文是為解決社會關系具體問題的抽象規則,在法律適用時需要借助解釋工具準確理解適用,使具體問題得到解決。總則部分的基本規定可以幫助執法者、司法者明了法條的真正含義,使對法條的理解適用符合立法者原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于1998年12月29日由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后經2004年8月28日第1次修正、2005年10月27日第1次修訂、2013年6月29日第2次修正、2014年8月31日第3次修正、2019年12月28日第2次修訂。一共修正3次,修訂2次,合計修改5次。
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修訂、2020年3月1日生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本書以后各部分均統稱“新證券法”或“證券法”),共14章,226條。第一章“總則”,共8條,規定了證券法的宗旨和任務;證券法所調整的證券種類及其所適用的法律;證券法的域外管轄;證券發行、交易活動所應遵循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當事人地位平等和自愿、有償、誠實信用原則,合法性原則,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原則,證券市場統一監管原則,以及對有關主體依法進行審計。總體上說,總則的8條規定,特別是前7條規定,是統率證券法整部法律的綱領,是全部證券法律制度的基石,是證券發行交易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制度規范,是所有證券市場參與主體的行為準則,是證券監管、證券司法的根本遵循。
與原證券法(指2014年8月31日修正后、2019年12月28日修訂前的證券法,本書其他部分的含義相同)相比,新證券法條款減少了一條(從原法9條變為新法8條),內容主要變化是:第一,在第2條第1款新增存托憑證作為證券,為證監會2018年發布的《關于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在境內開展存托憑證業務奠定法律基礎。第二,刪除原證券法第2條第3款的規定“證券衍生品種發行、交易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依照本法的原則規定”。因為存托憑證作為衍生證券已納入證券法調整;預計將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頒布的《期貨法》集中規定證券期貨產品,不需要國務院再專門制定行政法規。第三,在第2條第3款新增規定“資產支持證券、資產管理產品發行、交易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依照本法的原則規定”。這實際上承認了資產支持證券、資產管理產品的證券屬性,意味著在法理上認可了金融投資商品的概念。只不過在我國分業監管體制還沒有根本改革的情況下,相關金融投資商品仍然由不同機構監管,但規則應當遵循證券法的原則,實際上也意味著在證券法中引入了功能監管的理念與機制。第四,在第2條第4款新增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證券發行和交易活動,擾亂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市場秩序,損害境內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處理并追究法律責任”。即增加了證券法的域外管轄,即長臂管轄原則。第五,將原證券法第3條“證券的發行、交易活動,必須實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中的“實行”修改為新證券法第3條中的“遵循”。第六,刪除了原證券法第8條的規定“在國家對證券發行、交易活動實行集中統一監督管理的前提下,依法設立證券業協會,實行自律性管理”。原因主要是:“集中統一監督管理”這個前提在證券法第7條已經規定,文字上不必再重復;第十一章專章規定了證券業協會,證券業協會主要是以證券公司為主體會員的自律性組織,其職能作用主要針對會員,一般不直接涉及證券市場其他主體,即對其他主體不具有統一適用性,如在總則中規定與總則的立法定位不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