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糾紛自我解決:“吃講茶”習俗的法社會學分析

在古代江南社會,有著“吃講茶”的地方習俗。老百姓間發生了糾紛,雙方互不相讓,又不想擴大事態鬧上衙門,就會相約到茶館“吃講茶”。

“吃講茶”的過程中有一位調停人,可以由糾紛各方共同選定。在浙江紹興,一些較大的茶館會在臨街處擺上兩張馬鞍形的桌子,只有鄉間街坊中有聲望、有背景且公認辦事公道的人才有資格上坐,俗稱“店王”。糾紛各方在無法協商選定調停人的情況下,也可以決定到茶店中請“店王”調停。

在調停的時間確定后,各方到達。店中茶博士會給每一位茶客奉上一碗茶,同時給調停人沏上一壺好茶,爭執各方按長幼順序發言,陳述糾紛的過程,同時也提出自己的訴求或解決方案,雙方所帶的知情人可以對事實作證或補充說明。當雙方對事實陳述完畢后,茶館中所有的茶客均可以發表自己的判斷,提出糾紛解決的方法(司法的人民化),但最后由調停人提出調解的方案或依其對情理的判斷作出裁決。類似案件受理費由敗訴一方承擔的原理,理虧的一方承擔所有茶客的茶資。

在大部分的“吃講茶”調解中,糾紛雙方在將事說清,理辯明之后就達成了糾紛解決的協議,雙方握手言和,爭付茶錢。即使對于調停人的裁決不一定服氣,但被裁定“理虧”一方還是會主動履行義務。雖然沒有強制執行的手段,但糾紛雙方都明白,拒不履行調停人所作出的裁決,那就意味著失信,在熟人社會,一個失去信用的人意味著被群體排斥而寸步難行。

“吃茶講壺”的習慣主要在安徽黃山茶區,這里的農民主要以種茶為生,家家藏有“紫砂茶壺”名品。雙方發生糾紛時,就會在調停人的牽引下,帶著自家新制的好茶和名壺,在吃茶品壺的同時,將糾紛擺在桌上討論,通過矛盾的化解將心里的疙瘩解開,也就是當地民諺所說的“吃茶講理,品壺言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丰市| 汾阳市| 巫溪县| 富顺县| 阳江市| 徐汇区| 昌邑市| 闽清县| 宁城县| 康乐县| 池州市| 措勤县| 禄丰县| 德州市| 神农架林区| 固始县| 邢台县| 河间市| 屯留县| 津南区| 平陆县| 宜良县| 乌什县| 无极县| 霍林郭勒市| 兴业县| 汶川县| 义马市| 德化县| 岢岚县| 景宁| 荆州市| 即墨市| 宜兴市| 巧家县| 维西| 韶关市| 海兴县| 公安县| 镇巴县| 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