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導力10堂課:從0到1培養賦能領導力
- 沈小濱
- 1267字
- 2022-07-26 15:40:00
影響力與領導力
簡單地講,影響力是指一個人對他人的思想與行為產生影響的能力。影響力的產生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權力性的影響力;二是非權力性的影響力。權力性的影響力往往帶有強制性,來源于一個人的法律地位、職位或武力等。權力性影響力對人的影響帶有強迫性、不可抗拒性,往往是通過外在推力的方式發揮其作用。這樣的影響力不是領導力。
與權力性影響力相反,非權力性影響力是軟性的,它不是通過外在的強制性方式影響他人。影響他人可以有很多的技巧,涉及從心理學到社會學的很多方面,其中有一本名叫《影響力》的書籍,羅伯特·西迪尼奧在書中提出了影響力的六大武器,請見圖3-6。羅伯特·西迪尼奧說:“如果人們因為你喜歡他們或因為彼此擁有共同點而喜歡你,那么他們更容易受你的影響。人們通常會禮尚往來。如果你幫助了他們,他們也會幫助你。你采用什么姿態(如合作),對方也會采用相應姿態。”羅伯特·西迪尼奧根據社會心理學實驗揭示的六種影響力技巧,在本質上是中性的,也不屬于領導力。

圖3-6 影響力的六大武器
就影響力的技巧而言,影響力行為問卷(Influence Behavior Questionnaire,IBQ)把影響力的技巧分為九類,分別是:
(1)理性勸說;
(2)鼓舞性訴求;
(3)磋商一致;
(4)投其所好地逢迎;
(5)個性化訴求;
(6)交換與交易;
(7)聯盟策略;
(8)施壓策略;
(9)合法化策略。
能夠對他人施加影響的不僅有上面的六大影響力武器和九大技巧,還有各種“江湖手段”,它們不能被列為領導力的范疇。
閉上眼睛,想一想,背一背,你能說出多少三十六計:趁火打劫、渾水摸魚、瞞天過海、笑里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借尸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等,這些是計謀,也不屬于領導力。有人說,這可是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的,孫子兵法也好,三十六計也好,確實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但要記住,三十六計是有適用范圍的,它起源于戰爭,適用于敵我矛盾,不能把它用來領導團隊。
捫心自問,做一點反思:你對你的上級用過三十六計嗎?你對下屬用過三十六計嗎?一個人要么影響他人,要么被他人影響。一個有領導力的人,一定是有影響力的。
領導者的影響力,來源于領導者的人格魅力,來源于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相互支持。構成非權力性影響力的主要因素有: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識因素和情感因素等方面。領導力是領導者對被領導者的影響力。領導者是一個擁有追隨者的人,沒有追隨者的人不叫領導者,是追隨者造就了領導者,偉大的追隨者造就偉大的領導者。領導力一定來源于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庫澤斯與波斯納關于領導力的五項最佳實踐與四大核心素質,是對領導力的最好闡述。
領導力不是權力、不是職務、不是地位、不是謀略。一個有領導職位的人,有領導權力,不一定有領導能力,不一定有領導力。領導力是一個讓人自愿追隨的能力。領導者要有心甘情愿的追隨者,沒有追隨者,就沒有領導力。這是對領導力最好的定義。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領導力的主角是追隨者,而不是領導者,正是追隨者讓一個領導者成為領導者。如果沒有追隨者,領導者便不能被稱為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