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典新規則速查速用大全集
- 張思星主編
- 10564字
- 2022-07-29 16:32:05
(二)合同的履行
38.因買家變更收貨地址增加的配送費用,應該由誰負擔?
案例
老林要過五十歲生日,為了給父親慶祝,小林在某蛋糕店為老林訂一了個生日蛋糕,配送地址填寫的是某國際大酒店。小林提前在該酒店訂了一桌酒席,但該酒店的負責人李某臨時打電話通知小林,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酒店當天無法承接酒席,所以為其安排到另一家分店,并將其套餐升級為更高價位的酒席,且不需要補齊差價。小林接到通知后,立刻聯系蛋糕店,要求更改配送地址。但兩家酒店相距5千米,配送費用需要增加5元,蛋糕店的客服人員要求其補交運費。那么,因買家變更收貨地址增加的配送費用,應該由誰負擔呢?
解析
履行費用是指當事人為履行債務所必要的支出,包括運輸費、包裝費等費用。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時,應當由履行債務的一方承擔。但如果是因為債權人的原因導致履行費用增加的,根據《民法典》第511條的規定,由債權人負擔。其中,債權人的原因具體包括:一是債權人轉讓債權導致債務人履行費用增加的;二是債權人變更營業場所導致債務人履行費用增加的;三是合同中約定的履行地不能履行,當事人雙方經協商約定變更履行地點或債權人重新指定新的履行地點,從而導致債務人履行費用增加。對于上述幾種情形,都應該由債權人負擔增加的履行費用。
在上面的案例中,小林因酒店更換而通知某蛋糕店改變配送地址,導致配送費用增加5元,屬于上文的債權人重新指定新的履行地點,從而導致履行費用增加的情形。根據上述規定,應該由小林承擔增加的履行費,即小林需要支付多出的5元配送費。該規定體現了公平原則,通過對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合理分配,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
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一十一條 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據前條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
(六)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因債權人原因增加的履行費用,由債權人負擔。
39.在中國,餐館可以拒收美元嗎?
案例
詹姆斯來自美國,在國內某知名大學留學。中秋節期間,他和留學生朋友們一起去某市旅行,在欣賞完美麗的風景后,詹姆斯和朋友們決定一起去某餐館吃飯。吃完飯,詹姆斯便去前臺結賬,但收銀員要求詹姆斯使用人民幣付款,拒收美元。二人經過一番交流后,詹姆斯只好按照收銀員的要求使用人民幣結賬。那么,在中國,餐館可以拒收美元嗎?
解析
根據《民法典》第514條的規定,以支付金錢為內容的債,在法律沒有另外規定以及當事人沒有約定時,債權人可以請求債務人以實際履行地的法定貨幣履行。也就是說,債權人可以拒收債務人支付的實際履行地法定貨幣以外的貨幣。其中,實際履行地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在什么地方交付標的物、在什么地方給付貨款。如果合同對履行地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8條的規定,如果爭議標的是給付貨幣的,接收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即應當以債權人所在地的法定貨幣履行。
在上面的案例中,詹姆斯吃完飯想以美元結賬,根據上述規定,該餐館的收銀員可以拒收美元,并要求詹姆斯以人民幣予以支付。該餐館收銀員的做法是法律所允許的。
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一十四條 以支付金錢為內容的債,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債權人可以請求債務人以實際履行地的法定貨幣履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十八條第一款 合同約定履行地點的,以約定的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
第二款 合同對履行地點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的,接收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動產的,不動產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其他標的,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即時結清的合同,交易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
40.當事人應如何行使選擇之債中的選擇權?
案例
姜某決定購買一副藍牙耳機,因為其是音樂愛好者,所以對耳機的質量要求非常高。最終,姜某選擇了一家實體店鋪,店家為其購買的耳機提供了一個月的退換期和一年的保修期。姜某買到耳機后,剛開始時覺得質量很好,但沒想到用了二十幾天后,該耳機就經常出現很小的雜音。于是,姜某聯系了店家,雙方商量后,姜某在換貨和退貨之間應如何行使選擇權?
解析
選擇之債是指當事人在數個給付中,要選定其中之一為給付標的的債,包括對債的標的不同種類的選擇,也可以是對履行時間、交付方式的選擇,可以通過當事人的合意以及具有選擇權的當事人行使選擇權而變成特定的單一之債。在選擇之債中,選擇權歸屬于誰,涉及到如何平衡債務人、債權人以及第三人的關系問題。《民法典》第515條明確規定:“標的有多項而債務人只需履行其中一項的,債務人享有選擇權;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另有交易習慣的除外。享有選擇權的當事人在約定期限內或者履行期限屆滿未作選擇,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選擇的,選擇權轉移至對方。”也就是說,在選擇之債中,選擇權在一般情況下屬于債務人。但如果當事人對選擇權有約定的,根據《民法典》意思自治的原則,應該按照其約定行使選擇權。
在上面的案例中,姜某和某店鋪之間成立買賣合同,關于產品的質量問題,雙方約定了一個月的退換期和一年的保修期,即如果產品出現質量問題,買家可以在一個月內選擇退貨或換貨,或者在一年內選擇修理。也就是說,在當事人雙方通過約定將選擇權給債權人(買家)時,買家對于修理、更換、退貨等履行方式具有選擇權。但買家在行使選擇權時要及時通知對方,通知到達對方時,標的確定,選擇之債即變成單一之債。因此,姜某可以根據合同的約定,選擇退貨或者換貨。
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一十五條 標的有多項而債務人只需履行其中一項的,債務人享有選擇權;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另有交易習慣的除外。
享有選擇權的當事人在約定期限內或者履行期限屆滿未作選擇,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選擇的,選擇權轉移至對方。
第五百一十六條 當事人行使選擇權應當及時通知對方,通知到達對方時,標的確定。標的確定后不得變更,但是經對方同意的除外。
可選擇的標的發生不能履行情形的,享有選擇權的當事人不得選擇不能履行的標的,但是該不能履行的情形是由對方造成的除外。
41.共有財產管理不當致人損害的,共有人該如何承擔賠償責任?
案例
陳某在農村老家擁有一棟房屋,陳某去世后沒有留下任何遺囑。因此,根據《民法典》繼承編的規定,該棟房屋由其四個兒子按照法定繼承的方式以均等的份額予以繼承。為了保障各自的權利,陳某的四個兒子到某公證處進行了公證,其內容為四個人各占該房屋產權的25%,對該房屋共同行使管理權。陳某的四個兒子常年在外地工作,因此該房屋處于長期無人居住和無人管理的狀態。某天,該房屋的院墻坍塌,砸傷了在墻邊玩耍的兒童小蔡。為醫治小蔡,小蔡的父母共花去10800元的醫療費。于是,小蔡的父母要求陳某的四個兒子予以賠償。那么,當共有財產管理不當致人損害時,共有人該如何承擔賠償責任呢?
解析
按份之債是指數個債權人或數個債務人按照一定的份額享有債權或者承擔債務。在按份之債中,標的具有可分性,且按份債務人之間沒有內部追償關系。原則上,按份之債中的債權份額或者債務份額在債成立時就已經確定,但如果份額不明的,根據《民法典》第517條第2款的規定,視為份額相同。也就是說,只有在法律沒有另外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另行約定時,才能推定按份債權人或者按份債務人的份額相同。
在上面的案例中,陳某的四個兒子按份共有陳某遺留下來的房屋,四個人應該對該房屋進行共同管理,并按照每人25%的份額對房屋行使權利、承擔義務。因管理不善導致小蔡受傷,根據《民法典》第517條第2款的規定,由四人均攤小蔡的醫療費用。
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一十七條 債權人為二人以上,標的可分,按照份額各自享有債權的,為按份債權;債務人為二人以上,標的可分,按照份額各自負擔債務的,為按份債務。
按份債權人或者按份債務人的份額難以確定的,視為份額相同。
42.無法確定合伙人之間的債務份額的,該怎么辦?
案例
劉某畢業于某知名政法大學,在律師行業工作了十幾年后,和同班同學林某、姜某合伙創辦了某律師事務所,在業界內小有名氣。某次,林某接受某科技有限公司的委托,為其處理一起有關知識產權方面的糾紛。在處理糾紛的過程中,林某知悉了該公司的商業秘密,為確保商業秘密的安全,林某將涉及商業秘密的文件鎖到保險柜中。但是,林某在律師事務所和該公司討論案件情況時,被該科技公司的對手公司所竊聽,導致商業秘密泄露,以至于該公司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共計200萬元。由于雙方簽訂了保密協議,因此律師事務所對該公司賠償了200萬元,在這200萬元中,有180萬元是以事務所的財產支付的,剩下的20萬元是由林某支付的。那么,對于林某支付的20萬元,在合伙協議沒有約定劉某、林某、姜某的債務承擔份額時,該如何處理?
解析
合伙最大的特點就是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即該組織具有人合性。各合伙人對合伙企業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即債權人可以向任何一個合伙人主張債權。但是,當合伙企業對外負債,合伙企業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時,各合伙人用自有財產將債務還清后,應該按照怎樣的份額對債務進行承擔?對于這一問題,應分為兩種情況討論,一是合伙協議中對債務份額的承擔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承擔;二是對債務的承擔沒有約定的,根據《民法典》第519條的規定,視為份額相同,即各合伙人應該對合伙企業的債務進行均攤。 《民法典》的這條規定是對連帶債務人內部份額的規定,雖然連帶債務人對外是一個整體,每個人都有義務對債務承擔清償責任,但在內部關系上,當各連帶債務人沒有約定時,仍然應按照一定的份額比例來承擔各自的債務。
在上面的案例中,林某在處理業務的過程中,由于某科技有限公司的對手公司的竊聽,導致商業秘密泄露,即林某在主觀上不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因此,全體合伙人應該對該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同時,在合伙企業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各合伙人應該對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也就是說,對于律師事務所以其財產清償180萬元后,余下的20萬元應該由林某、姜某、劉某共同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由于三人在合伙協議中沒有對債務份額的承擔進行約定,因此,三人應該承擔相同的份額。林某在支付20萬元后,有權向劉某和姜某就超過自己應承擔的債務份額部分進行追償。
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一十八條 債權人為二人以上,部分或者全部債權人均可以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的,為連帶債權;債務人為二人以上,債權人可以請求部分或者全部債務人履行全部債務的,為連帶債務。
連帶債權或者連帶債務,由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
第五百一十九條 連帶債務人之間的份額難以確定的,視為份額相同。
實際承擔債務超過自己份額的連帶債務人,有權就超出部分在其他連帶債務人未履行的份額范圍內向其追償,并相應地享有債權人的權利,但是不得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其他連帶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可以向該債務人主張。
被追償的連帶債務人不能履行其應分擔份額的,其他連帶債務人應當在相應范圍內按比例分擔。
第九百七十三條 合伙人對合伙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清償合伙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份額的合伙人,有權向其他合伙人追償。
43.某個連帶債務人抵銷債務的,其他債務人還需要償還抵銷的債務嗎?
案例
張某為翻新房子向鎮上的某工廠老板唐某借了10萬元,并出具了借條。為確保自己的債權能夠順利實現,唐某要求張某提供擔保。張某找到同村的劉某、殷某作為保證人為其提供擔保,上述四人簽訂了保證合同,并在合同中約定,劉某和殷某以連帶保證的方式為張某的債務提供擔保。但劉某和殷某私下對債務擔保的份額進行了約定:劉某對10萬元中的2萬元提供擔保,殷某對余下的8萬元提供擔保。借期屆時,張某只償還了7萬元的借款便再無力償還。于是,唐某要求劉某和殷某承擔保證責任,劉某以自己對唐某的到期債權3萬元抵銷了剩余的3萬元借款。那么,在劉某抵銷債務后,殷某還需向債權人張某償還這部分債務嗎?
解析
保證作為法定擔保方式的一種,其目的是保障債權人債權的實現,它分為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連帶保證的效力分為對外和對內兩個方面,對外是指連帶保證人和債務人作為一個整體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對內是指各連帶保證人之間按照約定的比例承擔債務。債權人雖然可以向任意一個連帶債務人主張債權,但其只能得到一次給付。同時,根據《民法典》第520條第1款的規定,部分連帶債務人履行、抵銷債務或者提存標的物的,其他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務在相應范圍內消滅。也就是說,當連帶共同保證人中的某個保證人向債權人主張抵銷時,其他保證人對債權人的債務在相應范圍內消滅。
在上面的案例中,劉某和殷某以連帶保證的方式,共同對張某的借款提供擔保,二人之間形成連帶債務關系。張某在債務屆期時,只償還了7萬元借款,對于剩下的3萬元,劉某和殷某以連帶債務的方式承擔保證責任。在劉某以抵銷的方式承擔保證責任后,殷某無須再對唐某承擔保證責任,但劉某可以根據其與殷某約定的比例,向其追償2.4萬元。
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條第一款 部分連帶債務人履行、抵銷債務或者提存標的物的,其他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務在相應范圍內消滅;該債務人可以依據前條規定向其他債務人追償。
44.債權人免除某個連帶債務人的債務后,其他連帶債務人還需償還這部分債務嗎?
案例
許某大學畢業后,為實現夢想,決定創業,開辦了某廣告公司。由于缺乏資金,許某向某金融機構借款10萬元,并按照金融機構的要求,請姜某以連帶保證的方式為其債務提供擔保。在借款期間,該金融機構長期將其公眾號的格式排版等事項交給許某處理,許某礙于借錢的緣故就沒有向金融機構收費。后來,借期屆滿,許某只償還了9萬元的借款。某金融機構覺得許某這個人很有誠意,又考慮到許某為其免費經營公眾號,遂免除了剩余的1萬元借款。那么,某金融機構可以要求連帶保證人姜某償還這1萬元借款嗎?
解析
免除是債權人放棄債權的一種單方行為,也是債消滅的原因之一。如果債權人免除部分連帶債務人的債務的,根據《民法典》第520條第2款的規定,在該連帶債務人應當承擔的份額范圍內,其他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務消滅。也就是說,如果債權人免除債務人的部分債務,連帶保證人也無須對被免除部分的債務承擔保證責任。其中,連帶債務人應當承擔的份額是指各連帶債務人內部對債務份額承擔的約定,即各連帶債務人對外作為一個整體承擔連帶責任,但在內部關系上仍然是按照比例承擔各自的債務份額。
在上面的案例中,姜某以連帶保證的方式為許某的債務提供擔保,因此,在許某屆期未還清借款時,某金融機構可以要求許某償還借款,也可以要求姜某承擔保證責任。但金融機構免除了許某剩余的1萬元借款,根據上述規定,姜某在金融機構免除許某的債務范圍內免除擔保責任。因此,金融機構是不可以要求連帶保證人姜某償還這1萬元借款的。
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條第二款 部分連帶債務人的債務被債權人免除的,在該連帶債務人應當承擔的份額范圍內,其他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務消滅。
45.連帶債務人的債權債務混同時,債權人對其他債務人的債權還繼續存在嗎?
案例
某裝修公司與某房地產公司簽訂了一份借款合同,雙方在合同中約定,某裝修公司向某房地產公司借款500萬元,年利率為3%,借期為3年,分6次還清。在簽訂借款合同時,某房地產公司要求某裝修公司提供擔保,某裝修公司找來某建筑材料公司以連帶責任保證的方式對裝修公司500萬元借款中的300萬元借款提供擔保。借期屆滿時,某裝修公司只償還了100萬元借款。但在借款期間,某房地產公司為拓展業務,將某建筑材料公司收購。收購行為使得房地產公司對建筑材料公司的債權債務概括承受,即建筑材料公司承擔的300萬元保證責任歸于某房地產公司承擔。那么,在扣除300萬元后,對于剩下的100萬元借款,某房地產公司能要求某裝修公司清償嗎?
解析
債權債務的概括承受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根據法律的規定發生,如繼承、公司的合并與分立等,另一種是根據合同的約定而發生。在連帶債務中,如果企業因為合并發生債權債務的概括承受,導致部分連帶債務人的債務與債權人的債權同歸于一人時,根據《民法典》第520條第3款的規定,在扣除被合并債務人應當承擔的份額后,債權人對其他債務人的債權繼續存在。也就是說,合并后的公司對其他債務人的債權不會因為發生債權債務的概括承受而消滅。因為在債權債務同歸一人,即發生混同的情況下,在扣除發生混同的連帶債務人的份額后,該部分連帶債務人實際上已經成為債權人。因此,其可以以債權人的身份要求其他連帶債務人清償剩余部分的連帶債務。
在上面的案例中,某房地產公司將某建筑材料公司收購,因此,某建筑材料公司對某裝修公司300萬元借款的擔保責任由某房地產公司承擔,在扣除300萬元之后,某裝修公司還欠某房地產公司100萬元借款。根據上述規定,當某個連帶債務人的債務與債權人的債權同歸一人時,債權人對其他債務人的債權還會繼續存在。因此,某裝修公司仍需向某房地產公司償還100萬元。
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條第三款 部分連帶債務人的債務與債權人的債權同歸于一人的,在扣除該債務人應當承擔的份額后,債權人對其他債務人的債權繼續存在。
46.連帶債權人實際受領債權后,應該向其他連帶債權人返還嗎?
案例
付某、李某、張某三人成立了一家普通合伙企業,出資情況如下:付某出資5萬元,李某出資4萬元,張某出資3萬元,共計12萬元。三人在合伙協議中約定,由張某對外執行合伙事務,合伙收益按照出資比例進行分配。在經營過程中,該合伙企業與某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長期的友好合作關系。某次,某食品有限公司由于資金周轉不過來,向該合伙企業借款50萬元。后來,該食品有限公司的經營狀況恢復正常,將50萬元借款全部還給了張某。那么,對于這50萬元,張某應該向其他合伙人返還嗎?
解析
合伙企業是具有人合性質的營利性組織,它由合伙人共同出資建立,合伙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各合伙人對合伙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對合伙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取得的債權,享有返還權利。對于合伙企業的債務人而言,各合伙人都是其債權人,都有權要求其履行債務。在對外執行合伙事務的合伙人實際受領債權后,根據《民法典》第521條的規定,應當按比例向其他合伙人返還。
在上面的案例中,張某將合伙收益中的50萬元借給某食品有限公司,由于付某、李某、張某在合伙協議中約定了對合伙收益按出資比例進行分配,因此,在張某受領了某食品有限公司返還的50萬元借款后,要按照5∶4∶3的出資比例將50萬元合伙收益返還給付某和李某。
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一條 連帶債權人之間的份額難以確定的,視為份額相同。
實際受領債權的連帶債權人,應當按比例向其他連帶債權人返還。
連帶債權參照適用本章連帶債務的有關規定。
47.合同約定向第三人履行,當債務人履行違約時,第三人是否可以追究其違約責任?
案例
朱某經營了一家海鮮餐館,為進貨方便,他與某海鮮批發廠商簽訂了一份買賣合同。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由海鮮批發商安排貨物的運輸,朱某在收到海鮮后支付貨款。為運輸海鮮,海鮮批發商與某物流公司簽訂了運輸合同,合同中約定,朱某可以直接請求物流公司履行。對于上述的約定,海鮮批發商通知了朱某,但朱某知道后未作任何表示。后來,物流公司在運輸海鮮的過程中,由于車輛臨時出了故障,導致海鮮損壞了一部分。朱某在收到貨物后對貨物進行了檢查,確認損失共計3000元。那么,對于這3000元的損失,朱某能否追究物流公司的違約責任?
解析
相對性是合同的一大特點,但隨著實踐中第三人利益合同的不斷出現,為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締結合同的意愿,《民法典》對第三人的利益給予了更大力度的保護。
在一般情況下,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人履行不恰當時,第三人是不能追究債務人的違約責任的,因為合同只對合同當事人具有約束力。但《民法典》第522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可以根據法律規定或者通過約定,使第三人取得對債務人的履行請求權。根據上述規定可知第三人取得對債務人的履行請求權包括以下幾個構成要件:一是須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二是第三人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享有直接請求債務人向其履行債務的權利;三是債權人也有請求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的權利。
雖然第三人通過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享有直接履行請求權不會增加其負擔,但是為貫徹意思自治的原則,《民法典》給予了第三人選擇權,第三人可以拒絕。但是第三人未在合理期限內明確拒絕的,享有直接履行請求權。在這種情況下,第三人享有獨立的法律利益。因此,當債務人履行不恰當時,第三人可以直接請求債務人承擔違約責任,但債務人可以以自己對債權人享有的抗辯來對抗第三人。
在上面的案例中,海鮮批發商與物流公司在合同中約定,朱某可以直接請求物流公司履行合同,朱某在得知此事之后并沒有拒絕,因此朱某取得了對物流公司的履行請求權。當物流公司在運輸過程中違約給朱某造成損失時,朱某可以直接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就遭受的損失進行賠付。
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二條 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第三人可以直接請求債務人向其履行債務,第三人未在合理期限內明確拒絕,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第三人可以請求債務人承擔違約責任;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可以向第三人主張。
48.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第三人在何種情況下有權向債權人代為履行?
案例
姜某為進行投資在某市購置了一套房產,后因生意失敗,遂決定將該套房產出賣。姜某與冉某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二人在合同中約定先交付房屋,再去房管局辦理過戶手續。但之前姜某已將該套房子出租,為了能按時交付房屋,姜某與租客高某簽訂了租賃合同解除協議,協議中約定姜某返還高某剩余3個月的租金共計8690元,高某收到所退租金后搬離房屋。后冉某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去收房時,發現因姜某未返還租金,故高某還未搬離。為了能盡快住進該房子,冉某決定替姜某返還剩余的租金8690元。那么,在姜某不履行債務時,冉某有權代替姜某向其債權人履行債務嗎?
解析
債權債務具有相對性,一般情況下只約束債權債務關系的當事人,債權人只能請求特定的債務人履行債務,債務人也只能向特定的債權人履行債務,但在法定情形下,第三人有權替債務人向債權人代為履行。
根據《民法典》第524條的規定,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第三人對履行該債務具有合法利益的,即可替債務人向債權人代為履行債務。
根據上述規定可知,第三人代為履行的前提條件有四個:一是合同未約定第三人具有履行義務;二是債務人不履行債務;三是第三人對履行該債務具有合法利益,合法利益是指只要第三人履行該債務的目的合法或者不違反法律法規和規章的禁止性規定即可,如第三人對債務人的贈與;四是根據法律規定、債務性質或合同約定,未明確將第三人代履行排除在外,債務性質是指有些合同的權利義務僅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生效,如基于信賴關系建立的委托合同。
在上面的案例中,姜某不按照租賃合同解除協議的約定返還承租人高某剩余3個月的租金,導致冉某不能按時收房。冉某為了能盡快占有、使用該房屋,替姜某返還租金,該行為符合法律規定,即冉某對履行姜某的債務具有合法利益。
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四條 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第三人對履行該債務具有合法利益的,第三人有權向債權人代為履行;但是,根據債務性質、按照當事人約定或者依照法律規定只能由債務人履行的除外。
債權人接受第三人履行后,其對債務人的債權轉讓給第三人,但是債務人和第三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49.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依法中止履行后,可以解除合同嗎?
案例
某電器廠家和某裝修公司簽訂了一份空調買賣合同,雙方在合同中約定,裝修公司訂購100臺某品牌的空調,每臺售價3000元,共計30萬元,先支付定金7萬元,剩下的貨款在某電器廠家將空調安裝完成后支付。合同簽訂后,該電器廠家就開始了空調的安裝。一天,網友小魚兒在某社交平臺上爆料該裝修公司為節省費用,使用劣質裝修材料,導致其全家人中毒,幸好送醫及時,沒有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由于該網友以圖片、醫療診斷書等有力證據對上述陳述予以證明,所以眾多網友對該條動態予以轉發,并對該裝修公司的投機取巧行為進行了強烈的譴責,導致該裝修公司在行業內的聲譽一落千丈。于是,某電器廠家向該裝修公司發了一封郵件,表示要中止合同的履行并要求解除合同。那么,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依法中止履行合同后,可以解除合同嗎?
解析
當事人互負債務且有先后履行順序,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存在法定中止履行情形的,可以中止履行合同。其中,法定中止履行情形根據《民法典》第527條的規定包括:第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第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第三,喪失商業信譽;第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應當先履行債務的一方依法中止履行后,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如果對方在接到通知后提供了適當擔保的,先履行債務的一方應當恢復履行。如果后履行債務的一方在合理期限內沒有提供擔保且沒恢復履行能力,根據《民法典》第528條的規定,先履行債務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請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據上可知,不安抗辯權的行使,先履行債務的一方負有通知義務,通知后才能解除合同。并且,在后履行債務的一方提供適當擔保或者恢復了履行能力后,不安抗辯權消滅。
也就是說,在上面的案例中,裝修公司屬于喪失商業信譽的情形,如果其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電器廠家即可解除合同并可以請求裝修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七條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第五百二十八條 當事人依據前條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的,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視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請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