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法律分析及建議

隨著我國司法實踐中新聞媒體侵權糾紛的不斷增多,最高人民法院一直在探索這類侵權案件責任認定的標準。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現已失效)第七條規定,“因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現已失效)在對新聞報道侵權案件的法律適用進行細化的同時,也基本遵循了上述理念,強調新聞媒體報道本身不能脫離客觀事實本身,如新聞單位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時,內容“基本屬實”,沒有侮辱性內容的,就不應當認定為侵害其名譽;但主要內容“失實”,損害其名譽的,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條、第一千零二十六條的相關規定,捏造和歪曲事實、對嚴重失實內容未盡合理審核義務、使用侮辱性言辭等是認定媒體承擔侵權責任的重要標準,實際上就是在強調新聞報道、輿論監督本身是否存在“失實”的問題。可見,報道內容是否“失實”,是目前我國法律及司法實踐中判斷新聞報道是否構成侵權的認定標準,也是新聞媒體開展業務過程中把握工作底線的業務標準。

在本案中,最高人民法院再次強調,認定新聞報道是否侵害他人名譽權,主要標準為該新聞報道內容是否構成“嚴重失實”。新聞單位依據其了解掌握的相關信息進行報道,因信息來源有限,不可能完全做到精確嚴謹,故而將新聞報道侵權標準確定為“嚴重失實”而非“精確一致”。在“《J報》社與杭州W科技有限公司等名譽權糾紛上訴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在二審判決書[文號:(2017)京01民終5483號]中認為,“新聞報道屬于事實報道的范疇,應當遵循新聞真實的原則,而判斷報道是否達到新聞真實的標準,應當依據一般合理謹慎之人在相同情景下的認識能力判斷,有可以合理相信為事實的消息來源作為依據,即為報道的事實基本真實。如果新聞報道確有失實的,應當區分主體或基本失實還是細節失實,如果失實的內容涉及主體內容或基本內容,或者細節內容構成了報道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細節內容的失實足以影響受眾對人或事本身是非善惡評判的,則該新聞報道內容的失實構成嚴重失實”。可見,新聞報道只要不違反真實性原則,不是基本事實及關鍵性細節失實,即使個別細節與事實不符,一般就不會被認定為報道內容構成“嚴重失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县| 长丰县| 漾濞| 井研县| 永福县| 开鲁县| 青岛市| 茶陵县| 横山县| 龙海市| 靖西县| 罗定市| 宁城县| 阿拉善右旗| 新龙县| 壤塘县| 新晃| 涡阳县| 巴塘县| 嘉善县| 桦甸市| 沾益县| 申扎县| 工布江达县| 庐江县| 榆树市| 陵川县| 汶川县| 南城县| 化州市| 阿尔山市| 界首市| 陕西省| 静海县| 聂拉木县| 疏勒县| 祥云县| 南投县| 新疆| 张家口市|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