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口味心里學(套裝2冊)
- 何瑞 吾漫漫
- 10359字
- 2022-07-26 10:36:41
三 越追逐越不滿足——強迫癥
“一個具有良好自知力的精神病患者。”這個判斷是矛盾的,因為具有良好的自知力就不算是精神病人,怎么還入院治療……
這是一個特殊的病人。
一般來說正常的精神病患者都是由家人或者某些機構強制送進精神病院進行治療的,因為他們本身對自己的疾病沒有認知。這就像醉了酒的人永遠不會說自己醉了。精神病人也不會承認自己精神有問題,他們會認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自己所感覺的那樣。
而這個人,卻是自己在精神病院門口坐了三天,硬是讓醫院破例收進來醫治的。也就是說,他是一個具有良好自知力的精神病患者。這個診斷本身是矛盾的,因為具有良好的自知力就不算是精神病人,更不能入院治療。可這偏偏又是患者的意愿。朋友為此很頭疼,所以叫我來看看能不能給他進行心理診療。
和朋友走在醫院的走廊上,朋友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
我笑道:“怎么了?這個病人真的有那么可怕嗎?還從來沒見過有什么病人能把你給難住。”
朋友:“可怕,真可怕!醫生的權威性就在于他掌握了病人沒有掌握的知識,有權利用這些知識去給病人做診斷,做治療。這種知識的不對等給了醫生優越感、責任感和自信心。可是當你遇到一個無所不知的病人,他隨時會挑戰你的知識、你的權威性。你想想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可怕!我覺得我這個醫生都當不下去了。通常都是他在告訴我該干嗎。他還會時常號召一群人設立個講壇,布道解惑。你趕快看看你那里能不能收留他吧,再這樣下去他的粉絲就要對他頂禮膜拜了。”
我:“有這么嚴重嗎?那他設講壇都講些什么啊?”
朋友:“天文地理,七星八卦,他無所不知。現在我們每天都不用看報紙,想知道國內外發生了什么大事,直接到他房間去查房,他會一一給你講來。”
我:“啊?這么神!?”
朋友:“是啊!他外號‘百科全書’。”
我:“那些精神病患者給封的號?”
朋友:“不是,是咱們的醫生和護士。”
朋友的話勾起了我的無限好奇。居然能有這么一個神奇的病人,征服了病人不說,連醫護人員都被他蠱惑。
正想著,朋友指著不遠處的一群人,說:“喏,看著沒,坐在中間那個,手舞足蹈唾沫橫飛的那個,就是你今天要見的人。不知道今兒又在講什么,咱過去看看吧。”
快到近前,朋友突然神秘地笑了笑,壓低聲音對我說:“不要太有挫敗感啊!”
我知道他是在進一步激起我的好奇,事實上我的好奇已經達到了極點。我站在人群邊上觀察著這一群人。
那個坐在一群人中間侃侃而談的人,也就是朋友所說的“百科全書”,看起來年齡并不是很大,30歲出頭。而圍著他的那群人,并不全是精神病人,還有醫院的工作人員以及醫生和護士。看他們的神情,一個個都聽得入了迷。
他:“你們都喜歡打賭嗎?”他面帶微笑地對著人群發問。
人群中有幾個人笑嘻嘻地說自己會買彩票,有些人說自己曾經賭馬。大家七嘴八舌。
他環顧了一下四周。顯然,他的目的似乎并不是得到眾人的回復,而是引出他的話題:“你們知道嗎?打賭這種事情啊,并不光是咱們這些凡夫俗子做的,那些我們認為高高在上的遙不可及的偉人們,也會有這樣的興趣哦。我知道有一個非常了不得的大科學家,他很喜歡打賭。知道他是誰嗎?”
他故意留懸念來引起大家的注意。
“不知道……”
“是誰啊?說吧,百科全書,別繞彎子了,大家的好奇心都被你勾起來了。”
有人笑嘻嘻地鬧著,引起了眾人的附和。大家一起喊著:“說吧說吧,跟我們說說是怎么回事吧。”
顯然他很善于營造氛圍,但卻并沒有就此滿足。
他:“而且,他和別人打賭的賭注是和《花花公子》齊名的一種成人雜志的一年訂閱單,《花花公子》你們知道嗎?”
有幾個男人附和著笑著,幾個男醫生也笑了,或許他們并不是都看過《花花公子》,但是肯定都有所耳聞。
氣氛熱烈到了極點,我能看到每個人都抬著頭眼巴巴地看著他,希望他能揭示謎底。
他似乎很滿意大家對他的渴望,慢慢道來:“這個賭注很俗,但是打賭的人卻大名鼎鼎,而且他們打賭的內容,也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這個非同一般的打賭事件就發生在兩位著名的科學家身上。他們就是英國劍橋大學的斯蒂芬·威廉·霍金和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的基普。他們打賭的內容是黑洞是否存在。”
他緩緩講著,圍觀的人群一片喧嘩:“哇,原來是這兩個大科學家啊。”
“哎呀,黑洞,好深奧的東西……”
“黑洞也可以用來打賭嗎?”
“快點繼續講啊,具體怎么回事啊?究竟誰贏了誰輸了?”
……
他環視著眾人,有條不紊地講著:“霍金幾乎用自己的一生來研究黑洞,但是一度他擔心黑洞只是個理論上的概念,現實中并不存在。為了避免真相大白的那一天自己一無所有,他就和另一個物理學家基普開賭,賭黑洞是否存在。出乎意料的是霍金押注黑洞并不存在。很難理解吧?他相當于在推翻自己的理論。當然,我們都知道,打賭往往需要進行對沖,這樣保險系數大一些。如果黑洞確實不存在,那么霍金前半生對于黑洞的研究就前功盡棄了,但是如果他贏了賭注,將會得到四年的專門爆料英國皇室丑聞的《私家偵探》雜志。如果他很幸運地輸了,那么他將需要給基普贈送一年的《閣樓》,就是我們剛說的那個和《花花公子》齊名的雜志。哈哈。大家覺得這場賭博,誰更吃虧呢?”
下面一片附和的笑聲。
突然有個聲音:“我知道那個霍金,他是個身殘志堅的典范呢。”
他:“是的,你說得很對。霍金在21歲時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癥,他在輪椅上坐了40多年。失聲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變調的聲音交談。這種語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幾個月后才能通曉。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于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后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他只有兩根手指可以活動,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可是他能坐在輪椅上去思考宇宙,去做那些我們正常人都做不到的科學研究,對整個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
他顯得熱情洋溢,揮著雙臂說:“其實,我很崇拜他,霍金是我的偶像,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他有身體上的缺陷,可頭腦聰明得很!一個身體有重大殘疾的人尚且能這么努力,我們呢?大家好好想想我們能做些什么?從現在開始努力,沒準兒若干年后我們會成為第二個霍金。”
他揮著雙臂呼吁著大家,引起一片歡呼和贊同。一時間群情激昂,很多患者都揮著雙臂和他一起喊:“霍金,霍金……”
那場景,還真有點像武俠小說里寫的眾人朝拜東方不敗的情景。我轉頭對朋友說:“這家伙絕對有邪教教主的潛質。”
朋友:“知道了吧?一會兒和他談話小心些,別讓他把你蠱惑了,他懂的可不僅僅是霍金。”
我的朋友不敢再坐觀其變了,再這樣發展下去,這伙人被他煽動得興奮起來,不知道會做出什么事情,于是和其他醫護人員一起,將他們分頭遣散了。
我則在朋友給我們做了介紹后,陪他回到了他的病房。
一路上沒敢再提霍金的事情,而是試探著說了說天氣、娛樂這些輕松的話題。拜他所賜,我知道了近日某某女明星在某天生了個孩子,是第幾胎,怎么生的;還知道了昨晚有什么球賽,哪個隊贏了,是哪個隊員進的球之類。不得不說的是,我很佩服他的博學,更佩服他的記憶力,居然能把那么多信息分門別類地記在自己腦子里,信手拈來。
回到病房,我理了理思緒,從那些八卦新聞里走出來,開始比較正式的訪談。要是繼續聽他講下去,這一天也說不完。
面對一個具有良好自我認知的患者,我選擇了開門見山。
我:“聽醫生說,你并不是一個精神病患者,為什么非要想盡辦法住進精神病院呢?”
他:“修身養性啊!”
頭一次聽說在精神病院修身養性的人,這老兄真有創意。不過看他說話時輕松的調兒,倒是讓我心里有了底。他是愿意和我交流的。
我笑著說:“修身養性應該去療養院更好一些吧,在精神病院和這么多精神病患者在一起,沒準兒哪天自己也不正常了。”
他也笑:“你看我這年齡,療養院能收我嗎?進個精神病院都費了那么大的勁,鬧了3天。這要是去療養院,我不得鬧上30年,胡子一大把了人家沒準兒才放我進去。”
我越來越覺得他是正常的,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能清楚地認知自己做過的事情。
他:“不用擔心這里的人們會把我傳染上精神病,呵呵,就算精神病能傳染的話。”
我:“說你被傳上精神病是開玩笑的,事實上精神病不是一種傳染病。”
他:“我知道你在開玩笑,也知道精神病不傳染。但是,你不能否認的是,和精神失常的人在一起久了,尤其是當你周圍全部都是精神失常的人時,你可能會被他們蠱惑。萬一再遇上幾個邏輯思維強大的‘天才’,估計就‘在劫難逃’了。”
我還沒說完,他就搶過話題,而且他說的這段話明明是我準備說的。角色一下子顛倒了,才兩個回合,他就掌握了談話的主動權。
他哈哈大笑,然后壓低聲音趴在我耳邊說:“告訴你個秘密,其實我就是那個極具蠱惑性的‘天才’,你怕不怕被我傳染了?”
他捏著嗓子裝恐怖的聲音。那一刻,我感覺后背有些發涼。如果不是因為大白天的,我還真能被他唬住。
我:“少嚇唬人,精神病院里的天才我見得多了,也不差你這一個。那說說吧,你究竟為什么要把自己送進精神病院?你的自知力是完整的,你應該知道自己并不是精神病。”
我決定把話題拉回到主題上,不能讓自己被他牽著鼻子走。
他:“是的,我不是精神病,但是我有神經官能癥。”
我:“神經官能癥?”
他突然間說出這個專業術語,讓我又是一愣,不由得對他另眼相看。突然間產生了考考他的念頭,想知道他是隨口說的名詞,還是真的了解。
我:“你知道什么叫神經官能癥嗎?”
他不屑地笑了一下:“你不會是想拿這個來考我吧?太小菜了。神經官能癥又稱神經癥、精神癥,是一組非精神病功能性障礙。其共同特征是:是一組心因性障礙,人格因素、心理社會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但非應激障礙,是一組機能障礙,障礙性質屬功能性非器質性;具有精神和軀體兩方面癥狀;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質基礎但非人格障礙;各亞型有其特征性的臨床相;神經癥是可逆的,外因壓力大時加重,反之癥狀減輕或消失;社會功能相對良好,自制力充分。”
他輕而易舉地背出來了教科書上關于神經官能癥的定義,只字不差。
我很詫異,卻不甘心。或許只是因為他久病成醫,恰巧了解,背書誰不會啊?關鍵是要看會不會變通和應用。
我決定繼續考考他:“你這只是在背概念,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求證據的,醫學更是如此。你憑什么把自己診斷為神經官能癥呢?”
他似乎和我較上勁兒了,哼了一聲,繼續說:“神經官能癥并不是一個單獨的疾病,它是一組精神障礙的總稱,其中包括:神經衰弱、強迫癥、焦慮癥、恐懼癥、軀體形式障礙等。我的病癥可以診斷為強迫癥。但是,除了強迫癥以外,我同樣具備其他幾種癥狀。比如說焦慮、神經衰弱等。我為自己的癥狀深感痛苦,并且這已經妨礙了我的心理功能或社會功能,即使目前還沒有任何可證實的器質性病理基礎。我感到我已經不能控制那些本來應該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動,我出現了焦慮、持續的緊張心情、恐懼、纏人的煩惱、毫無意義的胡思亂想、強迫觀念等,甚至出現了多種軀體的自覺不適感。這些,還不夠給我下診斷嗎?”
他一口氣說完,我吃驚得甚至忘了回答他。這也太神奇了吧?簡直比專業的精神科醫生還要專業。
他看我沒反應,繼續說:“怎么了?還是不夠嗎?那要不要我把我的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婚育史、家族遺傳史給你一一道來啊?”
他眉毛上挑,顯然有些挑釁的意味在里頭。我連忙擺手:“不必了不必了……”
“怎么了?我覺得你并不相信我,所以我一定要證明給你看。”還沒等我說完,他就打斷我的話,著急地說。
他的表情很認真,正如他說的他很在意我的態度,怕我不相信他,不認可他的能力。所以言語中顯得有些焦躁,完全沒有了剛見到他時的淡然自若。
我心里留意著他的情緒變化,暗地里揣測著,卻不動聲色。
我:“我相信你的診斷了,事實上,你剛才說的這些知識讓我很吃驚,這完全達到一個專業醫生的水平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呢?不要告訴我你恰巧愛好醫學。”
他聽到我的認可,才放松了表情,笑著說:“如果這都讓你吃驚的話,你今天可要大開眼界了。我懂的完全不止這些,而且也不僅限于醫學。咦,對了,難道你來見我之前他們沒有告訴過你嗎?那些不相信我的能力的醫生們都輪番來挑戰過我,結果都被我給嚇跑了,再不敢來了,我以為你是他們找來的呢。”
我為我的那些朋友而感到汗顏。作為醫生,自己的專業知識被患者挑戰,確實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這時,我明白了朋友送我進來時那句話的意思。
他:“你來之前,他們是怎么和你描述我的?”
他繼續追問我,我發現他似乎很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
我:“他說了兩點。第一,你沒病。第二,你很博學。讓我抓住機會,如果有什么不懂的事情都可以問你,天文地理你無所不知,所以我很好奇。”
他哈哈大笑中:“識時務者為俊杰啊,你知道我厲害就好。所以,你有什么不懂的,盡管可以向我請教,我會知無不言的,而且不收你錢。哈哈,完全免費。”
我:“那好啊,你能不能先告訴我,為什么別人叫你‘百科全書’?”
他:“因為我無所不知啊。”
我:“你為什么無所不知呢?”
我感覺這樣的問答有點幼稚和無聊。
他的臉色卻變了,想了一下說:“這就是我生病的原因。”
他很敏感,非常敏銳地感覺到了我其實是在探尋他的病因。
我:“你是指……”我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他:“我有強迫癥,強迫閱讀癥。”他加重了語氣。
我:“強迫閱讀癥?”我重復著他后一句話。
他:“是的,我的無所不知都是拜這個病所賜。”
我:“無所不知其實是件好事啊,很多人都羨慕你呢。可是你的口氣聽起來,似乎并不是很喜歡自己這樣。”
他:“無所不知是好事?哼,我曾經是這樣認為的,大家知道的我知道,大家不知道的我也知道,這曾經極大地滿足了我的虛榮心。可是,當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付出了太大的代價后,我才明白原來為了這么點兒虛榮心而失去生活的樂趣,是多么的不值得。人不是圣人,所以做人需要有缺陷。什么叫做殘缺美呢?這就是:一個人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那樣你會覺得活得很沒有意思。高處不勝寒,就是這種感覺。”
他滔滔不絕地說著。我佩服他的口才,但又隱隱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對。
我:“你都付出了什么代價啊?能說給我聽聽嗎?”
他:“我因為這個病,丟掉了工作,還差一點連老婆都丟了。”
我:“啊?這是怎么回事呢?”
他:“因為我無法控制自己的閱讀欲望。每天一睜眼,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手機瀏覽網頁。其實都不用打開網頁,手機往往就在手邊,手機上的網頁也是開著的,因為我頭天晚上總是看著手機新聞睡著的。我甚至刷牙洗臉吃飯時都要拿著手機,更不用說在路上,在車上。有時候如果手機沒電了,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掉個報紙什么的,我也會忍不住拿起來坐在路邊上看,直到把報紙看完。上班的時候我就用辦公用的電腦上網看,別人叫我我都聽不見,電話響也聽不見,好多次老板站在我面前使勁敲桌子我才發現。當他第7次站在我桌前我卻自顧自地看網頁時,老板就毫不客氣地讓我去財務領最后一筆工資。”
我:“原來太喜歡閱讀也不是一件好事啊,那你有沒有嘗試著控制自己呢?”
他:“嘗試過啊,但是控制不了。那種感覺,就像吸毒的人很難戒毒一樣,或者,比那還要難。我愛人對我這個習慣很生氣,因為我幾乎沒有時間和她說話,更不用說做家務帶孩子。她曾經把我的手機搶過去扔掉,把家里的網絡停掉,還威脅我說要是再這樣下去就和我離婚,讓我和手機過一輩子去。”
我:“這么嚴重啊?那管用嗎?”
他:“要是管用的話,我還用把自己送進精神病院嗎?”
他白了我一眼,接著說:“因為我愛人的態度堅決,而且我也意識到了自己總這樣不好。當然,這就說明在那之前,我還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那個時候我還處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我能在和別人說話時侃侃而談,能博古論今,得到了無數的贊賞,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我沒有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好,即使老板炒了我,我也覺得是他不識才,而不是我的問題。但是,畢竟我是很在乎我的愛人,我很愛她,要知道她當初是我們學校的校花,追她可費了我不少時間。我也發誓一輩子愛她,事實上也是這樣的。我很愛她當然不想失去她,和手機過一輩子的感覺肯定沒有和她過一輩子的感覺好。所以我決心要改,為了她而改變。”
我發現他確實很健談,但是有些啰唆。
他并沒有等我開口,繼續說:“可是當我決定要改掉這個習慣時,問題出現了。”
我:“什么問題?”
他停下來看著我,我便適時地接了一句。
他的表情顯得很恐怖:“我發現當我停下來不去閱讀時,我會感到喘不過氣來,就是窒息的感覺。窒息你知道嗎?窒息就是人體的呼吸過程由于某種原因受阻或異常,所產生的全身各器官組織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組織細胞代謝障礙、功能紊亂和形態結構損傷的病理狀態。當人體內嚴重缺氧時,器官和組織會因為缺氧而廣泛損傷、壞死,尤其是大腦。氣道完全阻塞造成不能呼吸只要1分鐘,心跳就會停止。只要搶救及時,解除氣道阻塞,呼吸恢復,心跳隨之恢復。但是,窒息是危重癥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我受不了他又大段地背定義了,連忙打斷他:“這個我懂,你就不用解釋了,接著往下說。”
盡管我已經讓自己的口氣很溫和客氣,但是他的眼神還是變了,似乎是在質疑:“你不相信我知道什么叫做窒息嗎?你嫌我啰唆嗎?你不想聽我解釋嗎?”
一連串的問題,讓我心里暗叫不好,連忙含笑回答:“不是不是,你忘了我是學醫出身啊,醫學的概念我都學過。所以就不麻煩你一一解釋了,我是想省下來時間多聽你講講其他方面的事情。”
我滿臉帶笑,感覺像是在柔聲細語地哄小孩子。
他的表情陰轉晴:“哦,那就好,呵呵,我都忘了你是醫生,這個你應該懂的,要是換做其他人,那就不一定知道了,肯定還得我解釋。那我繼續給你往下講吧。”
我:“好的,我洗耳恭聽。”
他想了一會兒,說:“那個,我剛才講到哪里了呢?”
思維中斷。我在記錄本上寫下這4個字。然后抬起頭來對他說:“你剛才在說自己如果停下來不去閱讀的話,就會有窒息的感覺。”
他:“對,就是窒息。我好幾次嘗試不去閱讀,但是當別人聊起來什么話題,我發現自己插不上嘴,不了解這個話題時,就會有窒息的感覺。”
我發現了問題的所在:“你是說,你窒息并不是因為不閱讀,而是因為發現某些東西是別人知道的而你不知道,這時才會窒息,是嗎?”
他似乎有些迷茫:“我好像沒有仔細區分過這兩種區別。”
我:“那你現在好好想一想,是因為不閱讀,還是因為發現知識不足?給你一個方法,假設你有一天在家待著,沒有讀書,也沒有和人交談,沒有涉及任何知識,你會窒息嗎?”
他:“這種假設不存在,沒有過這樣的時候,我無法想象。”
我換了一種方式:“那當你和別人聊天時,也就是在運用你所獲得的知識時,你會覺得窒息嗎?”
他:“不會啊,那時會覺得很舒服,很滿足,暢快淋漓。好像滿滿一肚子知識終于得到了釋放,似乎每一個毛孔都在往外散發信息,我喜歡這樣的感覺。”
我提示他:“這個時候你并沒有閱讀,也不會覺得窒息。”
他:“是的,對,是這樣的。”
他自己似乎也在思考。
我:“那你知道自己閱讀的動機嗎?”
他:“動機?”
我:“是的,我想你那么博學多才,肯定會知道,人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是有動機的,當然除了那些無意識的行為。而你的閱讀,我想這肯定不屬于無意識的范疇吧?”
他:“這個不好說,閱讀似乎是一種習慣,我常常無意識地拿出手機或打開網頁開始瀏覽——這還是屬于無意識吧?”
他在挑戰我的觀點,但是我不得不承認他說的是對的。如果他是習慣性的閱讀,那確實是無意識的。而我,其實是想尋找到那個讓他形成習慣的時間點。我想知道在那個時候發生了什么,來促使他有這樣的行為。
我:“那現在你能不能有意識地回憶一下,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閱讀的?”
他:“呵呵,這個問題問的。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啊,而且我學習成績很好的。我讀了小學讀中學,讀了中學讀大學,讀了大學讀研究生。這一路上來,我都是好學生,就是因為我喜歡看書。”
我:“那你是什么時候出現強迫性閱讀癥狀的呢?好好回憶一下。”
他回答:“不記得了,似乎一直就是這樣。我也想不起來動機是什么了,有時候感覺這種閱讀似乎是與生俱來的。”
這個話題陷入了僵局。根據我剛才的觀察,我本能地感覺到一定有什么誘因導致了他的強迫性閱讀。比如說當他說到他在人群中演講時的亢奮狀態,這或許正是他潛意識中所追求的,但是從他嘴里卻問不出來個所以然。
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和筆記本上的記錄,發現這個人認知雖然是良好的,可從他的表現來看他已經出現了輕度躁狂、思維中斷和偏執。
這樣交流下去也不會再有什么收獲,為了弄清隱藏在他背后的不愿面對的深層次問題,我決定給他安排一次深度催眠,來發掘他意識深處的問題。
催眠安排在第三天,當我引導著他進入深度睡眠后,開始引導他順著時間往前回憶。突然在一個結點上,他出現了大口呼吸,拼命喘氣,似乎有誰掐著他的脖子,讓他難以呼吸。我知道,這就是他說的窒息的感覺。
問他這個時候在經歷什么,他開始敘述:在很久以前的一天,大概是他剛從學校畢業參加工作后不久。午休的時候有一群同事在聊天,他一向低調,不參與話題。那天正好他暗戀的女孩在場,他突然想在女孩面前表現一下,來引起女孩的注意。于是他插了幾句話,他自認為說得沒錯,卻被同事狠狠嘲笑了。說他落伍了,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是個土包子。他暗戀的女孩也正冷眼看他。就是那女孩冷冷的嘲笑的眼神,讓他一下子像是感覺被人掐住了脖子,無法呼吸。他沖進衛生間,把自己關起來,大口大口地喘氣,過了很久才緩過來。這是他第一次出現這種窒息的情況。
等他慢慢蘇醒,我開始詳細問他關于那次事情的情況,他得知了自己在催眠時的表現以及催眠過程中對我的陳述以后,猶豫了很久,終于愿意告訴我。
他來自于小山村。從小就很有抱負的他,不甘心如同他的祖祖輩輩一樣一輩子守在村里,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所以他很努力地讀書。也是天資聰明吧,他學習一直很好,直到考上國家重點大學,之后讀了研究生。但是,他表面雖然很自信,骨子里卻是自卑的。他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就給自己強大的偽裝。
他有個心儀的女孩,卻不敢表白。那天被別人嘲笑土包子時,他看到那個女孩也在附和著笑他。那一瞬間,他感覺自己像溺水了一樣,無法呼吸,差點窒息得暈過去。他掐著脖子跑了出去,大口喘氣。這種感覺伴隨了他很久,從此他不敢再參與任何討論,不敢和別人聊天。他羨慕那些在人群中侃侃而談的人,他渴望成為眾人的焦點。可是當他想開口時,就會出現別人冷冷的嘲笑他的眼神,窒息的感覺會隨之而來。直到他發現,他需要用知識來武裝自己。
于是他開始通過各種渠道得到知識。他本來就很好學,但是那只是局限在他的專業知識。以前他是不屑于那些八卦新聞的,但是為了和別人有話題,為了能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他開始涉獵一切領域,甚至是那些偏難雜的話題。最開始只是利用業余時間來看書看電視新聞,后來學會了用手機,看到新聞后他就會嘗試著講給別人聽,慢慢地原本不善言辭的他變得很健談,而他身邊也聚集了很多仰慕他的人。他對那種被眾人擁護的感覺很喜歡,他不再怯場,終于成為了焦點。
盡管后來他遇到了合適的女孩結婚了,但是這個習慣卻沒有改掉。為了維持自己的焦點地位,為了讓自己能有新的話題來講給別人,他變本加厲。從利用業余時間到占用了所有時間,成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直到因此而丟了工作,甚至威脅到婚姻和家庭時,他終于意識到這是一種病態。他查閱了很多精神類的書籍,給自己診斷為強迫癥,卻無法戒除。于是用很極端的方式將自己送進了精神病院。
他說:“到后來,雖然自己依舊會站在人群中大聲演講,依舊會沒日沒夜地通過各種方式看新聞看書來獲得談資,但是內心卻極為痛苦。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生活狀態,為了滿足最初的虛榮心,我付出了太大的代價。現在,我不希望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我不想再做焦點,我只想做個普普通通的平凡的人,和我的妻子我的孩子過普通人的生活……”
說到最后,他甚至開始哭泣,可以感受到他內心的巨大痛苦。
心理疾病通常源于一個心結,一旦這個心結被打開,再加上適當的引導和治療,就有可能很快康復。
他就是這樣,在那次催眠后不久,他就主動提出了出院,不再賴在精神病院把自己當精神病人。
后來我還見過他一次,是在公園里,他和一個美麗的女子牽著一個可愛的蹦蹦跳跳的孩子,一家三口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我知道,他已經告別了那段令他痛苦的歲月,恢復了正常的生活。
原本有過精神疾病或者心理疾病的人康復后,往往不愿意見到自己的醫生,因為那會讓他們想起自己失常的歲月,我了解病人的這種心理,所以看到已經康復了的病人時,我往往會選擇避開,遠遠地祝福他們。
而他看到我卻徑直走了過來,熱情地介紹他的愛人給我。他說是我幫了他,拯救了他們全家。
在談話中我得知他重新有了工作,是一份和新聞傳播有關的工作。他做得很好,這完全得益于他多年閱讀而積累的博學。
我很欣慰,他迷失過自己,但是找到了回來的路。
最后,我終于沒有忍住一直憋在心里沒有機會問的問題:“你怎么能有那么好的記憶力,能對看過的東西過目不忘?”
他笑笑地回答:“我也不知道原因,但是我更愿意相信這源自于人的潛能,無限的潛能。”
他們一家三口走遠了,我卻呆呆地站著,耳邊回響著他臨別時附在我耳邊悄悄說的那句話:“人的潛能,可以讓每一個人都成為霍金。當然,如果你有這種意愿的話……”
強迫癥:強迫癥是一組以強迫癥狀(主要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癥。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出門后總是擔心是不是忘了鎖門,是不是忘了帶鑰匙?上臺階的時候不由自主地數臺階?有一首老歌的旋律一直縈繞在腦海里?不停地確認一個重大的工作內容有沒有出錯?擔心手上有臟東西,總想洗手?喜歡網購,不買點東西心里不充實?……有過?哦,不用緊張,這只是每個人都可能會存在的強迫現象,不屬于強迫癥的范疇。
但是,如果你擔心忘了鎖門而一遍遍地回去確認,直至無法出門,如果你上臺階不由自主地計數,為了擔心數錯而一遍遍重新爬樓梯,如果你擔心手上的臟東西而不停地洗手,甚至把手搓得鮮血淋淋,如果你迷戀網購,不停地刷各種購物網站,甚至買一堆根本沒有用的東西……那么,去看看心理醫生吧,你已經患上強迫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