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世潮評:新時代人生哲學隨筆三百篇
- 顧龍友
- 2687字
- 2022-07-22 16:08:10
拼爹娘與坑爹娘
爹,父也,爸也;娘,母也,媽也。我們每個人都由爹娘而生,盡管世有代孕、借種等非常行為,但從血緣來說,總是有爹有娘的,迄今人類尚無無性生殖方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爹娘對兒女,除卻生,即為養,養至兒女成人結婚,所盡義務基本完成。至于后面,爹娘對兒女,能做多少做多少,沒有法理、情理上的硬性規定;兒女對爹娘,得盡可能不給操心,更不給擔憂,且須履行孝道。然而,在爹娘與兒女的關系中,有兩種現象,即拼爹娘與坑爹娘,頗為世人詬病。
拼,指不顧一切地干。在戰場上,叫拼殺;在球場上,叫拼搶;在勞動上,叫拼力。用之以極,叫拼死拼活。拼爹娘,不是與爹娘拼什么,而是指利用爹娘的能耐、影響和關系,辦理本應由自己辦理的事情,或處理本應由自己處理的問題。在中國封建時代,功臣的子孫可以世襲官職,那時叫“蔭子”。對功臣的子孫來說,這是拼爹娘,因為他們不用像庶民的子孫那樣,要走科學、從軍之路,須靠自我奮斗一步步博得功名。在20世紀下半葉的一段時期內,中國許多地方、行業實行“內招”制度,正因為有爹娘在工廠、在林場、在地質隊、在礦山等,兒女可被招錄,也可去頂替。實際上,這也是拼爹娘。至于在中國官場上,爹娘當官、兒女也當官,爹娘當大官、兒女也當大官,爹娘在好地方當官、兒女也在好地方當官,這種現象司空見慣,其中有全靠自己努力而成的,也有靠拼爹娘而成的。
當今,在現實生活中,拼爹娘者也常有。如:進全民事業單位工作,各地已全面實行“逢進必考”了,可有的兒女不想真刀真槍地去積極應試,仍纏著爹娘去找關系。兒女自主擇業開辦了公司,作為市場主體了,不想千方百計地去市場上摸爬滾打,老惦著爹娘去通路子。兒女的工作單位已換多個了,仍不滿意,自己不去主動適應,而是要爹娘去求人再幫調動。城里有的幼兒園,老師也給學生布置家庭手工作業,相對而言,其難度是大了一點。爹娘又擔心孩子做起來磨蹭,故親自動手。這就失去了學生作業的本來意義,變成了拼爹娘。有些爹娘因此對自己的角色進行了嘲謔:要“下得了廚房,上得了課堂;講得了故事,教得了奧數;做得了蛋糕,改得了作文;懂得了琴棋,會得了書畫;找得了景點,提得了行李;想得了創意,搞得了活動;掙得了學費,付得了消費。”這么多的“得了”,無一不在拼爹娘。當然,身為爹娘,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兒女的成長操心理所當然、法所當然。問題是,有些兒女自己已到了成人獨立之時,還過于為難爹娘,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坑,常用于一是坑道,一是坑害。坑,本有隱匿之義,喻有使壞之義。坑爹娘,指兒女的所作所為玷污、損害了爹娘的名聲、財物甚至生命。在中國歷史上,坑爹娘的人有的是。嬴政的兒子胡亥,毫無父皇之風,被權臣玩弄“指鹿為馬”,秦帝國僅傳一代即在其手上覆滅。劉備的兒子劉禪,即那個“扶不起的阿斗”,投降敵人后仍沉迷于享樂之中,不思舊國。名相狄仁杰,一生清正剛直,得到了上至女皇武則天、下至普通百姓的尊崇,而他的兒子狄景輝卻不是一個東西。賢相徐階,先后首輔兩朝,而他的兩個兒子卻橫行鄉里,終被海瑞判令充軍。時至今日,坑爹娘的并非絕跡。在中國已查處的一大批貪官污吏中,除了自己放松約束、背離法紀外,有些也是因為兒女坑了爹娘,即兒女利用爹娘的權勢及影響干了違法違紀的事,直至“東窗事發”,禍及了爹娘,還有些因此加重了爹娘的罪行。中國自古以來倡導兒女要有出息,能光宗耀祖,方為最好。然而,在世俗的社會氛圍里,人們普遍認為只要兒女能不讓爹娘費心、不給爹娘丟臉,就可以了。盡管如此,有些兒女還是做不到。成人了,不好好參加工作,整天游手好閑,經濟上還在依賴爹娘,即“啃老”。爹娘年老多病,給兒女干家務、帶孩子已力不從心,然而又不得不為之。一些在兒女家生活的爹娘有這番的調侃或這陣的嘆息:“是主人吧,說話不算數;是仆人吧,干活不給錢;是客人吧,無事不能歇;是家人吧,有事不讓問。”這些,看起來并沒有坑爹娘,深思一下,其中也有坑爹娘的成分。不過,中國家庭的傳統美德,爹娘愿意這樣給兒女“坑”,甚至以這樣的“坑”為樂、不“坑”而不樂。從一定意義上說,多讓爹娘操心,也是坑爹娘。
作為社會現象,拼爹娘與坑爹娘,表現在各人身上,其形態、性狀、程度不盡相同。即有的主動、有的被動,有的嚴重、有的輕微,有的有意、有的無意,有的明顯、有的隱晦,有的直接、有的間接,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屢犯、有的初犯,有的長期、有的一時。世人之所以會去拼爹娘與坑爹娘,大致有如下三個方面的原因:其一,“爹娘有過”。“子不教,父之過。”爹娘是兒女的第一任人生導師。爹娘對兒女,溺愛過度,肯定不行;管束過度,那也不好。前者容易使兒女造成依賴心理,后者容易使兒女產生逆反心理。一些人習慣于拼爹娘與坑爹娘,追本窮源起來,不乏爹娘的責任。其二,“爹娘有能”。拼爹娘與坑爹娘,往往需有前置條件。這就是,爹娘有老本去“拼”,爹娘有東西被“坑”。試想,倘若爹娘既無權勢、又無錢財、身處社會最底層,其兒女想“拼”想“坑”,都不能如愿。而那些既無權勢、又無錢財、身處社會最底層的父母,反而可“倒逼”兒女去自力更生。其三,“兒女無用”。凡有出息的兒女,多不會去拼爹娘,更不會去坑爹娘;而沒出息的兒女,既會去拼爹娘,也會去坑爹娘。有這樣正反兩個例子: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外交功高而堪稱“青出于藍”,龔自珍的長子龔半倫賣國求榮而遺臭萬年。綜上所述,在拼爹娘與坑爹娘問題上,爹娘與兒女都有責任,且爹娘的責任一般要大于兒女的責任。如若全怪罪爹娘,那也冤枉;倘或全怪罪兒女,那也不妥。很多時候,拼爹娘與坑爹娘,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兩相情愿的。不過,這種兩相情愿,許多爹娘實在是出于無奈,真可謂“一段恨腸、一段痛腸”,那是恨鐵不成鋼也。
眾所周知,儒家文化在中國已經傳承了2500多年。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和“禮”。它對世間基本人際關系有特殊的要求,即君臣之間是忠,父子之間是孝,夫妻之間是愛,兄弟之間是悌,朋友之間是信。拼爹娘與坑爹娘,既有違于中國儒家文化的精髓,又不符合當今世界文明發展的潮流。而今,世人越來越彰顯獨立,越來越展示個性,昔日那種“兒女是爹娘的私有財產”“爹娘對兒女負有無限義務”的觀念,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隨著時代的前進,尤其是隨著優秀文化的加速融合,整個社會將更加文明、民主、法治,亙古以來形成并因襲的家庭人際關系處置方式將會發生變革。雖然無論哪個時代,為了人類的生生不息,爹娘對未成年前的兒女所負有的扶養、教育責任,都永遠推卸不了,但是,作為兒女,必須注重自強自立,如果還想像以往那樣去拼爹娘與坑爹娘,恐怕就不那么好使,也不那么中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