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宜與當

自然現象之一:每年一到深秋、初冬,除常綠植物外,像胡楊、紫槐、銀杏、白樺、紅棗、核桃、蘋果、李子、垂柳等樹木,其原本茂盛的葉子便開始凋零,漸漸地,有的在靜謐中自然飄落,有的在風雨中搖曳掉落。這些葉子,從翠綠到枯黃,由樹上及樹下,沒有任何理由可以違忤,因為時候到了。

社會現象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改革開放風起云涌,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浪潮席卷全國,且在廣度上、深度上不斷推進。及至2011年,中國經濟總量已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人均國民收入已進入了中高收入國家行列。對改革開放,誰也不能阻擋,誰也阻擋不了,因為這是時勢。

如上所涉,宜與當。宜,適宜、合宜也;當,應當、妥當也。宜與當,都是符合實際情況和客觀要求。人在世上,時不時地面臨宜不宜、當不當的問題。譬如:這個人宜不宜、當不當見,這件事宜不宜、當不當辦,這條路宜不宜、當不當走,這句話宜不宜、當不當說,這種學宜不宜、當不當上,這款車宜不宜、當不當買,這碗飯宜不宜、當不當吃,這頂“帽”宜不宜、當不當“戴”。還有,諸如:人美容整形與否,有宜不宜、當不當;睡用枕頭高低,有宜不宜、當不當;講話語速快慢,有宜不宜、當不當;請客送禮多少,有宜不宜,當不當;參加何種體育鍛煉,有宜不宜、當不當;戀愛中何時拜見對方父母,有宜不宜、當不當;穿什么衣服赴宴,有宜不宜、當不當;怎樣尋醫問診,有宜不宜、當不當。即使是人之出生抑或死亡,也有宜不宜、當不當的問題。宜與當,對個人來說,貫穿于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對集體來說,貫串于生存、發展的方方面面;對國家來說,貫串于內政、外交的方方面面。

宜與當,人在待人處事時,一般經過權衡后都會作出相對正確的選擇,也就是說,會盡量趨利避害地選擇宜與當。然而,有的時候,也會陷入特別“兩難”的境地。如:作為一種家族倫理,“親親相隱”源遠流長,自古以來,相沿相襲,縱然時有不宜不當,但大多情有可原;作為一種社會倫理,“親親相告”古已有之,今也常聞,其或為義、或為利,雖能夠獲取不少褒揚、敬意,但也會招致非議、指責。人若身處此等“兩難”之中,當有情有理、依法依紀地作出宜與當的選擇。人活在世上,處理事情,很多時候,其宜與不宜、當與不當的界限,并不都那么清楚,常常處于“兩可”的狀況。換言之,既可宜,也可不宜;即可當,也可不當。舉例說來,如今,一些獨生子女結婚后,每每臨近春節,就犯難起來了:是去男方父母處團聚呢?還是去女方父母處團聚呢?其實,完全是“兩可”,沒有統一、準確的答案,夫妻倆只要有個約定,若遇特殊情況再相商,即可。世上有些事情,在可作“兩可”處理中,往往是,宜與當是從道德、禮貌這條高線上考量的。換句話說,其不宜、不當也是可以的,因為法律、法紀沒有規定其必須宜、必須當,之所以認為宜與當,則是從道德、禮貌這條高線上要求的。所以,偶爾我們見到,有的人做的事盡管不宜、不當,卻還理直氣壯得很。為什么?其不向道德、禮貌看齊。倘遇著這樣的人,那也沒有辦法,“算了算了”,方為上策。處理難事,宜或不宜,當或不當,我們不能患得患失,過多的考慮,過多的計較,只會使自己更加彷徨,即使事后其得遠遠大于失,還是會弱化自己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人自尋煩惱。正如有人撰文解讀女人的那樣:“吻她吧,不夠君子;不吻吧,不像漢子。夸她吧,說你撒謊;不夸吧,說你笨蛋。”如此,宜或不宜,當或不當,那就沒有是非了。而這,當然毫不足取。

宜與當,人在待人處事時,還要防止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盡可能使自己的選擇更加科學、合理,更有效率、效用。如:人要有理想,要立志向,宜奮斗,當進取,但是,奮斗著、進取著,并非只能永遠不屈不撓、永遠勇往直前,還是可以有一定的迂回、一定的停歇。人渴望自由、爭取自由、享受自由,但不能不接受約束,不能不遭受限制。人盼有“伯樂”、喜有“伯樂”,但自己要成為“千里馬”,即使非也,那“半千里馬”也行,若什么也不是,恐所盼、所喜的意義和價值就打折扣了。每個人之生命初期,成長環境不同、接受教育不同;而生命中期,努力程度不同,機會機遇不同。由此,其能力和收獲也會不同。在某些事上,我的宜或不宜、當或不當,對你來說,不一定就合適、就管用。在核算人生總賬的時候,你的宜或不宜、當或不當,也不一定對我就公允、就恰好。人在世間,精而不明不行,強而不干也不行。精而不明,宛若有好槍支沒好射手;強而不干,好似有軍火沒軍人。誠然,在職場上,事宜則辦,事當則辦;事不宜則不辦,事不當則不辦。這樣做,通常不說可穩操勝劵,但確可增添勝算。不過,此也不能一概而論。古今中外,不乏不宜或不當的科研而獲得了重大發明創造,不宜或不當的生產成為了新興跨國公司,不宜或不當的參選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有道是,“箭牌”口香糖創始人威廉·瑞格理慣于“錯中求勝”。1876年,20多歲的他只身來到美國芝加哥,一無文化,二無特長。然而,通過將錯就錯、錯上加錯,到1920年,他的“箭牌”口香糖已風靡全國,當年銷量高達90億塊。綜上分析起來,宜與當有廣義的,也有狹義的;有長期的,也有短時的;有全程的,也有區間的;有明顯的,也有隱晦的。

好!在此別把宜與當說得太玄乎了。其實,把握宜與當,最根本的是要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伊索寓言》里有一則故事頗能說明這個問題。故事梗概是:一天,一個很窮的農夫在雞窩里發現了一個金光閃閃的蛋,更讓他喜出望外的是這個蛋是純金的。這之后,農夫每天都能從雞窩里拿到一個金蛋。然而,他在日益富有的同時,也越發貪婪起來,以至于沒有耐心去等待每天只有一個金蛋,很想一次就能取走雞身體里的所有金子。于是,他殺了這只雞,結果卻什么也沒有得到。這個農夫的可悲之處,是殺雞之舉違背了規律,實屬不宜、不當。李白有詩曰:“草不謝榮于春風,木不怨落于秋天。”草木榮落是自然界本有的規律,但人能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掌握和利用這種規律,從而作出哪些是宜、是當,哪些非宜、非當。把握宜與當,如果把注重規律作為戰略的話,那么,把審察時勢則作為戰術。如:在售票大廳里,人們都很守秩序地排著隊,而你若要硬擠進去,顯然,此為不宜、不當;乘客還沒下車甚至還沒付錢,你就鉆進了出租車,而這,也是不宜、不當(因為乘客未下出租車,即享有專用權,除非已經過乘客同意,方可提前進入)。北方人去南方出差,不考慮那里的氣溫,加帶了保暖的衣服,興許,乃為不宜、不當。《荀子》中有言:“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于約則謂之不宜。”在爾今頗為盛行的摜蛋比賽中,有一些常規,除了特殊情況,一般不宜、不當去破。如“槍不打四”,就是說,對方手里最后剩下四只牌時,你就不必拼命去壓,因為若是“炸彈”,壓了也無用;倘不是“炸彈”,他一時還脫不了手。對常人來說,把握宜與當,最簡單的辦法,是多聽聽別人怎么說、多看看別人如何做,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和客觀要求,自己拿出主意。若各有利害,則可采取“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的辦法,盡可能使害最小化、使利最大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兰屯市| 上饶市| 富蕴县| 施秉县| 镶黄旗| 大荔县| 凤凰县| 启东市| 巴马| 宣汉县| 富阳市| 山阴县| 寻甸| 新巴尔虎右旗| 东平县| 南召县| 抚远县| 通河县| 安徽省| 平原县| 大足县| 昭觉县| 田林县| 科技| 木里| 昆明市| 南宫市| 临漳县| 和静县| 宾川县| 潞西市| 望江县| 闵行区| 鄯善县| 什邡市| 乌鲁木齐县| 腾冲县| 四会市| 伽师县| 同德县| 宁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