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大學的進步
  • 朱崇實
  • 5081字
  • 2022-07-22 16:24:38

三、關于“十三五”的主要任務

(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實施卓越教育戰略。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精英人才。

一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培養社會主義的優秀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目標,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確保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國家發展需要的人才。二是深化本科生培養模式改革。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彰顯學生個性。三是深化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學術型重在培養創新性思維方式和提升系統性學術研究能力,專業學位型重在提升基本理論水平、工作實踐技能和對接職業從業資格。四是加強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本科課程控制在3000門左右,推進小班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到2020年本科生30人以下小班化課程達到70%。五是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支持本科生盡早參與科研,實現研教相長,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六是完善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機制。要加大教學經費投入,本科生學費收入全部用于學生培養工作。完善校內本科教學評估“年檢”制度,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校內質量保障和監控體系。加大返聘退休優秀教師從事教學的力度。七是支持嘉庚學院發展。嘉庚學院是廈大大家庭的重要一分子,這幾年的發展有目共睹,為學校漳州校區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學校要支持嘉庚學院更好更快地發展,推動其盡快成為國內同類高校中一流的、獲得國際廣泛認可的、教學科研并重的優秀大學。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設一流人才隊伍

實施卓越人才戰略。強化人才第一資源的理念,堅持培養和引進并重,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師資隊伍、具有頂尖水平的學術團隊、具有專業化水準的管理服務隊伍和技術支撐隊伍。

一是建設國際一流師資隊伍。加快引進一批一流科學家和學科領軍人物,引進和選拔、培養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中青年學術骨干,形成合理的學科隊伍梯隊。深入實施“國際化師資培養與儲備計劃”,為打造國際化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做好人才儲備,建設一支全職和非全職相結合的高水平師資隊伍。二是打造高水平創新團隊。有目標、有規劃地重點建設40個左右學術團隊。每個團隊都有國家級或省部級的平臺或基地做支撐,形成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干、博士后與博士生的團隊結構。三是加強博士后隊伍建設。打造一支1000人左右的博士后隊伍,將博士后研究人員納入專職科研系列人員管理,使之成為高端人才后備軍、科研團隊生力軍、優秀師資“蓄水池”。四是打造專業化的管理服務隊伍和技術支撐隊伍,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五是完善考核評價辦法,由目前以學校為主,改為以學部和學院為主。六是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按照“多勞多得、多貢獻多得、多擔當多得”的原則,設計統一規范、具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學校綜合改革的牛鼻子,牽一發而動全身,關系到廣大教師員工的利益,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扎實推進。

(三)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增強學科核心競爭力

實施卓越學科戰略。適應學科發展趨勢,加強學科頂層設計,優化學科布局結構,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強化學科主流特色,打造一批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高峰學科。

一是加強學科頂層設計。構建符合學校目標定位、面向未來發展方向、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新型學科體系。繁榮人文社會學科,鞏固提升基礎理科,振興發展工程和應用學科,大力發展醫學學科。二是強化學科主流特色。實施“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優勢學科和領域,努力實現學科在“高原”有“高峰”。三是推動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打破現有院系固化的運行管理模式和藩籬,讓學科交叉真正動起來。我們的管理服務和信息技術支撐要跟上,從頂層設計和具體工作等各方面都來促進和支持學科交叉。

(四)增強科研創新能力,提升服務發展水平

實施卓越科研戰略。嘉庚先生在建校之初就明確廈大的辦學任務是“研究高深學術,養成專門人才,闡揚世界文化”。我們要強化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不斷提高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水平和實效。

一是堅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并重。促進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加快推動應用學科發展,提高應用研究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合理配置資源和投入,引導教師積極從事應用開發研究。二是扎實推進協同創新。以國家重大需求和區域亟需為牽引,轉變科研組織方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交叉整合的體制機制。三是積極參與軍民融合。積極參與軍民科技融合創新研究,建立學校參與軍民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加強軍工技術項目的研究、轉化和產業化。四是加速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構建既符合科研規律,又符合市場規律的科研成果轉化體系,提高成果轉化成功率。五是拓展社會服務領域。堅持“一地一重點”,扎根福建、立足廈門,全面服務福建海絲核心區、自貿區和美麗廈門建設。

(五)深化對外交流合作,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

實施國際化戰略。把開放辦學作為創建一流大學的必由之路,在國際教育和科技學術舞臺上展示廈大形象,發出廈大聲音,提供廈大經驗,全面提升學校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一是主動服務對外開放戰略。建設好中國—東盟海洋學院;共建紐卡斯爾學院,與卡迪夫大學共建口腔學院;建好漢語國際推廣南方基地、孔子學院院長學院和示范孔子學院;加強“一帶一路”研究。二是深化實質性交流與合作。推進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廣泛開展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和學位互授聯授等合作項目。積極推動教師參與國際合作研究,主動參與或牽頭組織全球性或區域性的重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三是完善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完善軟硬件條件,加強國際化配套管理服務,打造優質留學目的地。推進學生國際化培養,加大學生互換力度,力爭到2020年超過50%的學生在學期間具有境外學習交流的經歷。四是全力辦好馬來西亞分校。要把馬來西亞分校建設成一所在東南亞具有較大影響、涵蓋本碩博教育的綜合性大學,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典范。同時,馬來西亞分校也要成為一個好的紐帶和平臺,倒逼廈大不斷提升國際化辦學能力。

(六)發揮區位和人文優勢,服務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充分發揮我校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人文優勢,進一步加強與臺灣高校及科技、文化、經濟各界的交流與合作,更充分地利用好臺灣的各類資源,不斷創新合作模式。

一是加強對臺交流合作。深化合作內涵,與臺灣高校開展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平臺共建、科研合作、學術會議聯合舉辦等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制定對臺人才發展戰略,吸引臺灣高層次人才來校工作。二是服務政府對臺決策。圍繞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為中央和省市領導涉臺決策提供參考,發揮重要的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三是促進兩岸青年學生交流互動。引導青年學生感悟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潮流,增強認同感。目前,臺灣的高校數量多,但生源少,臺灣當局正在考慮高校的整合。這是大陸高校發展的一個機會,可以聘請更多的優秀臺灣教授。為此,福建省還將出臺促進閩臺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十條措施,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我們要用好用足這個政策。

(七)優化配置辦學資金資源,增強保障支撐能力

資金資源是創建一流大學的重要物質基礎和財力保障。要提升資源資金籌措能力,千方百計開源節流,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現有條件,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支撐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積極爭取資金資源。到2020年,學校綜合財務收入達到70億元以上、力爭突破80億元,更好地支持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要充分調動院系的積極性,落實好捐贈配比返還學院的政策,形成“小河有水大河滿”的良好局面。對外積極爭取資源的同時,我們還要增強理財意識。現在的學院經費盤子越來越大,一些學院還存在用不好錢的現象。這就要求我們的院長、書記強化當家理財意識,管好錢,用好錢。二是優化資金資源配置。改革校內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預算管理,強化績效導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三是深化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強化資產經營理念,規范對企業資產和事業資產的管理。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行資產有償使用制度,加強無形資產管理,盤活存量,優化增量,避免浪費,提高效益。四是持續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完善各校區學科布局和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多校區協調發展的管理運行機制,形成功能分區科學、學科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完善、管理運行高效的一流大學校園。五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實驗平臺、圖書、檔案等建設,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

(八)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建立現代大學制度

一流大學要有一流的管理。要加強管理服務體系建設,落實《廈門大學章程》,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加快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制度建設,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是完善學術管理制度。健全和維護以學術委員會為核心的學術管理體系和組織架構;充分發揮學部委員會在學科規劃、教師評價、重點建設資源配置、學術咨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強機關作風與效能建設。強化精細管理,推進簡政放權,明確負面清單,減少審批事項,提高工作效率。簡政放權,其實就是“少生優育”,各單位要做好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三是完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各類經濟活動業務流程,提升學校管控的水平和能力。四是深化校院二級管理體制改革,確立學校與學院之間的科學分工。凡是學院能做的事情都由學院做,學校只做學院不能做、不愿做、做不好的事情,學校重在提供校內的“公共產品”。五是推進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充分發揮教代會、學代會等作用,拓寬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渠道和途徑,擴大有序參與,加強議事協商,探索師生代表參與學校決策的機制。

(九)塑造良好文化生態,推進美好廈大建設

文化生態是一流大學的本質表現。要強化文化內涵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廈門大學優良辦學傳統,倡導愛校榮校、改革創新、團結合作、包容共享的校園價值理念,為建設一流大學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和文化保障。

一是建設魅力校園。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弘揚優良辦學傳統,不斷提高廈大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二是構筑溫馨校園。以人為本,關心師生員工身心健康,促進師生員工全面發展與成長成才,著力解決師生員工最關心、最直接和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三是建設綠色校園。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強資源環境國情和生態價值觀教育,大力開展環境生態、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攻關,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積極參與和支撐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四是打造平安校園。強化國家安全意識,加強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加強校園網管理,強化校園綜合治理。要引導師生員工養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習慣,抓好公共場所控煙工作,建設和維護整潔文明的校園環境。

(十)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提供堅強有力保證

黨對高校的領導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不斷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努力為創建一流大學提供堅強保證。

一是加強思想理論武裝。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引導黨員干部強化責任和使命意識,勇于擔當、奮勇爭先,保持定力、真抓實干,矢志不渝地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而奮斗。二是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加強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不斷提高領導班子領導和推動事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按照“好干部”的標準和要求,打造一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干部隊伍。三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委(黨總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證監督作用。四是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對照中央八項規定和學校改進作風十六條規定要求,持續反對“四風”,以優良作風正校風、促教風、帶學風。五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為學校改革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六是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大力支持統戰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委會、僑聯、臺聯等群眾團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發揮離退休老同志在學校建設和育人中的積極作用。七是凝聚校友力量。把校友作為推動事業的重要力量,培育感恩母校、奉獻社會、報效國家的校友文化,更好地凝聚校友力量,共同推進一流大學建設。

同志們,討論、修改廈門大學“十三五”規劃和遠景規劃,是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做好這項工作,對于推動學?!笆濉睍r期改革發展、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希望大家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學校改革發展實際,圍繞“十三五”規劃討論稿提出的目標任務、思路舉措,認真思考,深入討論,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使討論稿更加完善。讓我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描繪學?!笆濉备母锇l展藍圖。

(2015年12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庆市| 绍兴县| 聂荣县| 正宁县| 宁河县| 汉阴县| 福州市| 曲麻莱县| 礼泉县| 昆明市| 那曲县| 威宁| 阜新市| 铁力市| 陵川县| 深水埗区| 甘泉县| 任丘市| 太康县| 沿河| 闵行区| 县级市| 沈阳市| 醴陵市| 石棉县| 册亨县| 甘德县| 衡水市| 府谷县| 新宾| 喀喇| 吉木乃县| 浦北县| 南溪县| 汝州市| 辉县市| 灵丘县| 万山特区| 桦川县| 额尔古纳市| 潍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