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大學的進步作者名: 朱崇實本章字數: 2237字更新時間: 2022-07-22 16:24:38
二、關于“十三五”的目標思路
學校“十三五”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世界正處在政治、經濟格局的重大調整期。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全球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我們必須著眼于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主動適應全球科技創新和學科發展趨勢,加快創建一流大學步伐。二是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發展進入新常態,“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重要戰略實施。面對經濟社會雙重轉型的壓力,我們國家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需要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支撐、引領。三是福建正處在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隨著中央支持福建加快發展的力度加大、福建自貿試驗區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深入推進,政策疊加效應進一步顯現,福建省和廈門市發展潛力空間巨大。四是高等教育正處在內涵發展質量提升的重要轉型期。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深刻指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國家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積極爭取更多支持、努力實現跨越發展。
學校“十三五”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統領,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為導向,以隊伍建設為核心,以加強黨的領導為根本保證,著力培養一流人才、打造一流隊伍、建設一流學科、產出一流成果、作出一流貢獻,確保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奮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廈大篇章。
學校“十三五”發展必須遵循以下六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師生主體地位,發揮師生首創精神,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調動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二是堅持科學發展,把握發展新特征,適應發展新常態,融入發展大格局,堅持內涵發展,努力實現各項事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地發展。三是堅持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增強戰略定力,保持改革韌勁,實現關鍵環節突破,建立完善現代大學制度,為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四是堅持依法治校,牢固樹立依法辦事的意識,貫徹落實《廈門大學章程》,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辦學,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決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五是堅持開放辦學,既立足國內、扎根中國大地,主動對接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又融入全球,參與國際教育、科技、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增強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六是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確保學校發展沿著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前進。
學校“十三五”時期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水平不斷提高,成為知識發現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先進思想和優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養高素質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支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學校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前200名,實現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第一個一百年目標,為學校創建一流大學奠定堅實基礎。
學校中長期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2030年,服務國家發展的能力更加突出,國際學術地位顯著提升,更多學科進入國內領先、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前列,各學科領域都有一批世界級的專家學者,主要辦學指標和整體實力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學校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前150名。到2049年,辦學聲譽和辦學水平獲得國際公認,主要辦學指標和整體實力位居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為區域發展、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卓越貢獻,學校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前100名。
以下為“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具體指標:
一是人才培養。到2020年,在校生規模控制在400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18000人以內,碩士生16000人左右,博士生4000人左右,學歷留學生2000人左右。目前,我校學歷留學生數量約為1800人,“十三五”要大力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二是隊伍建設。到2020年,教師隊伍規模約6000人,其中全職專任教師約3000人,博士后約1000人,非全職教師約2000人。目前全職專任教師2700人,博士后不到300人。我們要大力加強博士后隊伍建設,制定有效政策,延攬優秀人才。博士后隊伍要實現從300人到1000人的跨越,需要有什么樣的實施路徑,全校上下都要認真研究。
三是科學研究。到2020年,力爭實現國家實驗室零的突破、新增兩個以上“2011”協同創新中心、五個左右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一批新型智庫,當年科研經費力爭達到20億元以上。
四是社會服務。到2020年,橫向科研經費占科研經費的30%以上,專利申請數和專利授權數年增長率20%以上。
五是學科建設。到2020年,力爭有12—15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1%、3—5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1‰;有10個左右一級學科進入全國前5名,25個左右一級學科進入全國前10名,多數學科力爭進入全國前20名,與學校整體排名和綜合實力相適應。
六是大學文化。培育形成愛校榮校、改革創新、團結合作、包容共享的價值理念,養成廈大人開放、包容、自信、大氣的精神特質,建立與世界一流大學相適應的文化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