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編 傳統古音學的基礎:今音學和等韻學

“傳統古音學”有別于以西方語音學理論和方法為主導建立的“現代古音學”。“傳統”與“現代”區別,首先不是時代的區別。

傳統古音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先秦兩漢古音。它從宋代吳棫較成規模地開辟,至清乾嘉時代達到鼎盛,二十世紀章太炎、黃侃、錢玄同、王力等人繼清人的傳統而遞有發展。傳統古音學以漢語言文字材料、漢語文獻和漢語方音為主要研究材料;以上古音類、音類之間的相互關系(即古音系統)以及時地音變規律為研究對象,并一開始就貫穿著古音讀系統的思考;以服從于經典文獻研究和解釋,以及漢語言的本來面貌和發展規律為主要研究目的;用漢字為表示音類和音讀的工具;用基于中國哲學關于質、量、關系或系統、變化等的理論、方法以及等韻的方法(見第九章)為主要方法。

傳統音韻學有三個學科分支:古音學、今音學和等韻學。注27從學科結構看,等韻學和今音學是與古音學并立的學科分支。那么,我們學習古音學,為什么要牽涉到今音學和等韻學?簡單地說,有三個原因。首先是古音研究材料的原因。研究上古音,《切韻》系韻書是極為重要的材料,其地位僅次于上古的韻文、諧聲。《切韻》“兼包古今方國之音”(章太炎語),前人分析今音以上推古音,取得不少成績。第二是方法上的原因。等韻學是古代的語音學,它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學科,蘊含著精確的語音分析的方法和嚴密的語音學原理。它不但用來研究今音,也用來研究古音,因為上古音中的語音關系、音值等都需要用等韻學的呼等、音位、音素等觀念來分析。(等韻學中無音位、音素之名而有其實,詳下)。第三是學術史的原因。前人研究古音,無論是考古派還是審音派,沒有不基于今音學的,而等韻學的精通則使古音研究更加系統、更加理性、更清楚語音演變的條理。基于上述原因,我們在介紹古音學之前,要介紹今音學和等韻學。但是,今音學和等韻學本身都是廣博深邃的學科,由于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古音學,而且限于我們的時間和能力,這里只能把它們作為研究古音學的一個基礎做極簡單的介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安县| 洪洞县| 南通市| 闸北区| 军事| 宁海县| 沂南县| 罗山县| 鹤庆县| 安西县| 三原县| 渝北区| 越西县| 武冈市| 枝江市| 桐庐县| 称多县| 冷水江市| 铁岭市| 永胜县| 兴安县| 奉贤区| 石棉县| 河东区| 西华县| 南木林县| 永和县| 曲阜市| 满城县| 蒙山县| 兴海县| 武平县| 辛集市| 德安县| 石河子市| 五莲县| 巨野县| 和平县| 金堂县| 兴业县| 南康市|